(共21张PPT)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
——《元曲选序二》
置身诗境
·“感受者与艺术家那样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才创造的。”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
·意象: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缘景明情
·诗歌的意象:单一的比喻性意象
烘托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常见意象的文化内涵
离别、游子——
凄凉、悲愁——
高洁、隐逸——
国君——
思乡——
音信、书信—
常用意境表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雄浑壮丽
清幽明净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常见意境举例
春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江
花
夜
月
唐 · 张若虚
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几个层次?
全诗概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奏着的名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恬静幽美
空明澄澈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宇宙无穷
生命无尽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色无垠 月光纯净 画 意
月下之思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哲 理
月下之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诗 情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全诗概览
古诗词句子赏析的常规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炼字等方面入手。
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这一句运用衬托的手法,选取“流霜”“白沙”做衬托,为我们营造了一副月光澄澈、水天一色的境界。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