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A D A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A C A B B C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AB C D
22.(1)变大 不变 变大 (2)蒸发 23.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24.蒸发 升华 扩散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25.(1)1g/cm3 200cm3 (2)质量 12克
26.(1)紫色气态 碘蒸气遇冷凝华 (2)液态水 二氧化碳气体
27.20 4
28.②①④③
29.(1)晶体 熔化时温度不变 (2)90 (3)从铁圈和石棉网中吸热
30.质量 C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1.(1)湿度 (2)30
(3)随着水分的蒸发,密闭容器中的湿度增大,而蒸发会随湿度的增大而减慢,所以D组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
32.(1)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 (2)水 (3)比热容
33.(1)小王(2)大于
(3)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与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相等。小烧杯中的水不断向外界散失热量,而小烧杯中的水温保持稳定,则小烧杯中的水必须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小烧杯中的水温必须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4)方案2
四、解答题(共10分)
34.(1)先变大后不变(或“变大”或“先明显变大后缓慢变大至不变”)
(2)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汤圆上。
35.29.解:(1)由图知,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4 cm3,质量为m=31.4 g-20.2 g=11.2 g,液体的密度为ρ===0.8 g/cm3=0.8×103 kg/m3,比较知,此液体是酒精。
(2)已知密封的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一个月后,液体体积明显减小,计算结果表明,剩余液体都是酒精,据此可以得到:
①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水性,烧杯内部的水全部蒸发;
②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水虽然蒸发了,但酒精的质量没有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20kg的是( )
A.一个鸡蛋 B.一本科学书 C.一辆自行车 D.一辆汽车
2.如图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C.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D.称量时,如果物码颠倒,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质量为32.2g
3.下列生活中的有关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
C.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燃烧天然气和柴火煮饭、烧菜
C.称量时,如果物码颠倒,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质量为32.2g
4.下列诗句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 B.盛夏的海滨微风吹拂
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 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
5.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春天,白雾弥漫 B.夏天,大雨滂沱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
6.同一密封袋装食品,分别位于不同海拔处,表现出不同的外形,如图甲、乙所示。该食品袋
内一定不变的量是 ( )
A.质量 B.形状 C.密度 D.体积
7.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B.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铜的密度是8.9×10kg/m3,表示l 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8.[2022 嘉兴]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
9.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
利用这种特性的是 ( )
A.早春寒潮来临前,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10.“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4-Z-4所示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
11.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 D.熔化、液化
1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再放入病
人的口腔内,这是为了( )
A.消毒 B.加快蒸发 C.避免水蒸气液化 D.避免凉着病人
13.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
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合理
14.如图水的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
B.状态乙是水蒸气
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吸收热量
15.对“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热学分析,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暂时止沸 B.两者都是彻底止沸
C.前者暂时止沸,后者彻底止沸 D.前者彻底止沸,后者暂时止沸
16.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升华现象
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
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17.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
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18.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
完成的是 (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
19.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
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
A. 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20.一个瓶子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时质量是700 g,若装另一种液体,最多能装600 g,那么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
A.0.8×103 kg/m3 B.0.86×103 kg/m3 C.1.2×103 kg/m3 D.3×103 kg/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氯气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原料,下列均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其中属于氯气物理性质描
述的是(填代号,下同) ﹔属于氯气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既有物理性质描述
又有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绿色、有刺激气味;
B.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时会变成液态氯,继续冷却到一101℃时又会
变成固态氯;
C.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这是氯化铜的固体小颗粒);
D.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溶解的氯气中有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
酸和次氯酸
22.物态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1)水结冰,体积会 ,质量 ,分子间的空隙 (以上均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2)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电冰箱冷藏室里的食物主要是通
过 方式失去水分的。
23.如图1所示,金属框架的A、B间系一个棉线圈,先使金属框架布满肥皂膜,然后将P和
Q两部分肥皂膜刺破后,线的形状将如图2中的 ( 填字母编号),这是由于 引
起的。
A. B. C. D.
图1 图2
24.液体表面部分分子挣脱其它分子的束缚,逃逸到空气中,这是 的微观本质;同样,
固体表面分子也可以逃逸到空气中,这是 的微观本质;把糖块放进水中,糖分子
会跑到水分子的间隙中去,这是溶解的微观本质。由此看来,上述三种现象有着相同的
微观本质,因此可以用一个更具概括性的名词来表示这一类现象,即三者同属 现象。
通过上述三种肉眼可见的宏观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微观世界的分子在 运动。
25.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
图1 图2
(1)从图1中可见,C的密度为 ,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 。
(2)从图2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其值为 。
2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
瓶内出现 ,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
凹槽内滴几滴水,过一会儿在瓶壁上方出现很多紫色碘颗粒,是由于 。
(2)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
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
的大量“白气”是________,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水蒸气”“液态水”
或“二氧化碳气体”)。
27.将装有水的水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杯中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
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2 g,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2 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
平,ρ冰=0.9 g/cm3,则杯的容积为 cm3,杯的质量为 g。
28.某同学要称量10.2 g食盐,其中10 g用砝码,0.2 g用游码。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10 g砝码放在右盘纸上;
②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置两张相同的纸,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③在左盘纸上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④移动游码到0.2 g处。
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29.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把适量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
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
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
(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 ℃。
(3)小明还发现,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如果撤去酒精灯,试管中液体会继续沸腾片刻,其
原因是 。
30.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后,通过实验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他
们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
匀加热,并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你认为 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情况。
[水比热=4.2×103 J/(kg·℃),煤油比热 =2.1×103 J/(k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31.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
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
问题。
(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
积:A(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
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2.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
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
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
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
(3)通过实验可知,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用 (填物理量名称)来描述。
33.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
小煦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
小科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王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煦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科和小王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
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
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
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
其原因。________。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
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
改进原装置即可。如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________更合理。
四、解答题(共10分)
34.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冻的汤圆,放进碟子后置于电子秤上,每隔 0分钟记录示数如下:
放置时间/分 0 20 40 60 80 100 120
质量/克 622.5 626.5 631.5 633 635 635 635
(1)从上表的数据中,你看到了冰冻汤圆质量变化的什么趋势? 。
(2)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5.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
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甲 乙 丙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甲所示,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乙所示,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丙所示,测得此
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 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是何种物质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 (写出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综合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
22.(1) ; ; ;(2) 。
23. ; 。
24. ; ; ; 。
25. (1) ;(2) 。
26. (1) 。
(2) 。
27. ; 。
28. 。
29.(1) ;(2) ;(3) 。
30. ;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1.(1) ;(2) (3) 。
32.(1) ;(2) (3) 。
33.(1) ;(2) 。
(3) 。
(4) 。
四、分析解答题(共10分)
34.(1) ;(2) 。
34.(1) ;
(2) 。
35.(1)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