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5.6 追赶小明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2.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难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新知导入
填空:
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____米。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__米/分.
3.已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5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____分钟。
20
200
5
新知导入
如图,AC=AB+_________,
CD=AD-________;
AD=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BC
AC
AB
BC
CD
新知讲解
爸爸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爸爸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
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1.相遇问题
你能画出线段图吗?
爸爸
小明
100米
等量关系:爸爸的路程+小明的路程=100米
新知讲解
解:设x秒后爸爸和小明相遇。
根据题意:4x+6x=100
10x=100
x=10
答:爸爸和小明10秒后相遇。
新知讲解
在审题过程中,如果能把文字语言变成图形语言——线段图,即可使问题更加直观,等量关系更加清晰.
我们只要设出未知数,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便可以得到方程.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相遇问题是比较重要的行程问题,其特点是相向而行。
甲
乙
C
A
B
S甲
S乙
图(1)
甲
乙
C
A
B
S甲
S乙
图(2)
如图(1)就是相遇问题,图(2)也可看成相遇问题来解决。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相遇问题是比较重要的行程问题,其特点是相向而行。
相遇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①甲、乙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即S甲+S乙=S总;
③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新知讲解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m的学校上学. 一天,小明以80m/min 的速度出发,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 于是,爸爸立即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2.追及问题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新知讲解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x min.
新知讲解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x min.
根据题意,得 180 x = 80 x + 80×5.
化简,得 100 x = 400.
x = 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 4 min.
新知讲解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解:180×4 = 720 ( m ),
1 000 - 720 = 280 ( m ).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 280 m.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追及问题的特点是同向而行。追及问题有两类。
(1)同时不同地
B
A
C
S乙
S甲
S差
等量关系:乙的行程-甲的行程=行程差;即S乙-S甲=S差。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双方行驶所用的时间相同,行驶的路程却不同)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追及问题的特点是同向而行。追及问题有两类。
(2)同地不同时
S乙
S甲
先走
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即S甲=S乙。
(由于行驶双方出发时间有先后,故行驶过程中用用的时间不同,双方出发地相同,故行驶的路程相同,)
新知讲解
议一议
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
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
【思考】后队用多长时间追上前队?
新知讲解
【思考】后队用多长时间追上前队?
前队1小时所走的路程
后队出发到追上前队时,前队所走的路程(4x)
后队所走的路程(6x)
等量关系:前队走的路程=后队走的路程.
新知讲解
解:设后队出发x小时追上前队,
根据题意,得 6 x = 4 × 1+ 4 x.
化简,得 2 x = 4.
x = 2.
所以后队2小时可追上前队.
新知讲解
【思考】后队出发到追上前队时,联络员骑行了多少千米?
解:联络员的骑行速度为12千米/时,后队追上前队的时间是2小时,所以联络员骑行的距离是12×2=24(千米).
课堂练习
1.A,B 两地相距280 m,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甲从A 地每秒跑8 m,乙从B 地每秒跑6m,那么几秒后甲、乙两人相遇?
分析:等量关系是:甲所用时间=乙所用时间,
甲跑过的路程+ 乙跑过的路程=A,B 两地之间的距离.
解:设x s 后甲、乙两人相遇.
根据题意, 得8x+6x =280,
解得x=20.
答:20 s 后甲、乙两人相遇.
课堂练习
2.甲、乙两车站相距450 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 km,—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 km.
两车同时开出, 相向而行,那么两车行驶多少小时相遇?
解:设两车行驶x h相遇.
根据题意,得65x+85x=450,解得x=3.
因此,两车行驶3 h相遇.
课堂练习
3.李成在王亮的前方10 米处,若李成每秒跑7 米,王亮每秒跑7.5 米,两人同时起跑,问:王亮跑多少米可以追上李成?
解:设x 秒后王亮追上李成.
根据题意,得7.5x-7x=10.
解得x=20.
7.5×20=150(米).
答:王亮跑150 米可以追上李成.
课堂练习
4.一架飞机在A,B两城市之间飞行,风速为20 km/h,顺风飞行需要8 h,逆风飞行需要8.5 h.求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A,B两城市之间的航程.
解:设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x km/h.
根据题意,得8(x+20)=8.5(x-20),
解得x=660.
所以8(x+20)=8×(660+20)=5 440.
答: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660 km/h,A,B两城市之间的航程为5 440 km.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相遇问题
2.追及问题
3.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步骤:
①问题的已知条件;②画出线段图;③找出等量关系;
④列方程并求解;⑤检验;⑥作答。
板书设计
课题:5.6 追赶小明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
一、相遇问题
二、追及问题
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步骤
作业布置
课本 P151 习题5.9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