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导入
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生平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写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始终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于1944 年去世。母亲去世后,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字词
nì diàn lù jì
溺 佃农 劳碌 周济
chuò zhóu li
不辍 妯娌
横
héng 横幅
hèng 蛮横
济
jǐ 济南
jì 周济
字词
溺:淹没在水里。
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私熟: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宽厚:(待人)宽容厚道。
仁慈:仁爱慈善。
连夜:当天夜里(就做)。
字词
慰勉:安慰勉励。
不辍:不停。辍,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字词
劳碌 忙碌
相同点:二者都含有事情多的意思。
不同点: “劳碌”强调的是“劳”,即“辛苦”,着重的是“结果”。
“忙碌”强调的是“忙”,即“繁忙”,着重的是“状态”。
造 句:1.他年纪不算大,然而经年的忧虑和劳碌,使得他几乎像一个
衰弱的老人了。
2.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一天到晚十分忙碌。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2-13):
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勤劳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4-17):
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要用尽忠于民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母亲有哪些高尚品质,文中那些段落分别体现
了这一品质
1、勤劳(第4、5、13段)天不亮就起床,整日劳碌,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老了不辍劳作。
2、俭朴能干(第6、12段)桐子榨油来点灯,饭食有滋味。
3、宽厚仁慈(第7段)任劳任怨,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坚强(第4、8段)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
5、有远见、送子读书 (第9段)
6、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10、12段)
深入探究
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体会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
深入探究
作者是如何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成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从而有条不紊地将事件一一交代清楚。
深入探究
阅读课文16、17段
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语言赏析
议论性语句:对于某种现象、事物或问题进行评价、判断,发表议论性语句 自己意见的语句。
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若干议论性语句。
记叙文中的议论大体上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在叙述中阐发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二是表达作者的某些观点,放在叙事前引发读者的思考;
三是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主题。
深入主题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情感领悟
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给我们什么启示
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