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166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1. 历史所铭记的,永远不会只是光鲜夺目的外在才华,而难以窥伺的道德与人格,方才似玲珑剔透的琥珀,在人类精神的长空熠熠生辉。
套用后:时代所需要的,永远不会只是光鲜夺目的外在才华,而难以窥伺的诚信品格,方才似玲珑剔透的琥珀,在人类精神的长空熠熠生辉。
分析:该句可以用在歌颂各种优秀品德,诚信、坚持、成长等;
2. 文人一旦丧失了气节,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优秀,也要遭人唾弃。而若延续一脉相承的秉性与操守,历史/人们则会用遒劲的笔格把他铭刻、标榜。
套用后:商人一旦丧失了道德,不管其它方面如何优秀,也要遭人所唾弃。而若延续一脉相承的秉性与操守,人们则会用遒劲的笔格把他铭刻、标榜。
分析:该句可用在议论文关于优秀品德的反面论证;
3. 对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不是那些威胁本身,而是人们对于那些威胁的认识不足,是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放任污染发展下去绝对会把人类引向坟墓。
套用后:对语言传承最大的威胁,不是那些威胁本身,而是人们对那些威胁的认识的不足,是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提笔忘字发展下去绝对/可能会把语言的文化价值引向坟墓。
分析:这句话可以用作议论文中解决措施的部分,后面接如何深入认识威胁。
4. 作为国家的精英,时代的守望者,专业学识固然重要,但从中透露出的人格精魂则更能引领芸芸众生向真善美进发。
套用后:作为国家计量的年轻人,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从中透露出的工匠精神则更能引领年轻中国向美丽的中国梦进发。
分析:该句可用于议论文的结尾,或者是大段议论的结尾。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热播剧《大考》(三)
精彩时评2
小切口大“真实”,《大考》“幽默”破题主旋律新解法(节选)
用“爱与责任”解困——热血青春,人性考场
十足的烟火气是《大考》有别于同类题材的一大特点。与许多家庭剧中住在一线大城市学区房的中产家庭不同,《大考》集中展现的,是寒门子弟努力突破自身局限的奋斗经历,以及小县城家庭最质朴、接地气的生活日常。你能看到高铭宇在疫情期间没有条件上网课,爷爷躺在病床上为之着急发火;能看到母亲董碧华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儿子要按自己的安排选择人生路径;也能看见赵珊晨起到菜市场进货、背货的辛苦身影。
剧集巧妙选择了小县城作为故事发生地,使观众更能够切实感受到,当灾难和人生大事同时降落在个体身上时所带来的强烈的戏剧张力。理想、热血、责任、友谊和选择不断交织在一起,共谱名为命运的乐章。
大城市中,披着华丽外衣的“欲望”是影视作品经久不衰的主题,在小县城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缩小。《大考》里,校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贴近,一中校长王本中(王千源 饰)为了学生吃住都在学校;网课期间为了激励学生,年过半百的四中老校长史爱华(陈宝国 饰)和妻子天不亮就骑自行车去学校直播升国旗;班主任李晓旭(蓝盈莹 饰)在疫情刚爆发时,得知学生发烧,二话不说就买药跑到学生家里去照顾。
有教无类,为人师表是《大考》里随处可见的感动,这些让经历过兵荒马乱的高中时代的观众倍感羡慕又亲切。
一中校长王本中,是《大考》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嘴上说着不喜欢煽情,但是在了解到潘小宣患有抑郁症时,二话不说把他接到身边来看管,跟他同吃同住,给予父亲般的关怀。虽然常念叨着“严明纪律,紧迫教学,题海战术”老三样,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家庭贫困,王本中自掏腰包补贴学费绝不含糊。
他的一家都在主动地、默默地为这个社会奉献着,尽管妻子在非典时期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作为护士的女儿王倩,在疫情爆发初期,也仍主动报名,毅然前去武汉支援。岳父史爱华兢兢业业,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也坚持在岗位奋斗,正是这样千万个“王本中家”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脊梁。
时间在流逝,人不断长大的过程也在不断消耗着自己,而总有人甘之如饴的一次次燃烧自己,为的是照亮更多人。
现实题材大考——情节落地,幽默破题
近几年,主旋律和现实主义题材成为电视剧市场的常客,之所以一时间迸发出了不少有口皆碑的好作品,除了实力派主创汇集的先天优势之外,其文本层面涉及到的深度与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考》在保证了以往主旋律剧宏大叙事、社会话题性和多视角叙事的基础上,用真实接地气的人物和极具哲思性的台词增加了剧集可看性,更加入了对生活的幽默感破题,不失为在同类题材中完成了阶段性创新的好剧。
导演沈严表示,《大考》作为纯现实主义题材,剧情要做到落地、不浮夸、有代入感外,与00后、10后群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他自己做这部戏的初衷。
编剧聂成帅解读,“《大考》多线并行的结构下,每条线的故事要有足够的广度,又不能浮于表面,看点和戏剧冲突要足。在故事风格上,既要有写实感,又不让剧情过于压抑。社会虽然遭遇了疫情,但我们的前路是充满希望的”。
当样本足够多元化,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一杆秤,自有其评判人物的标准。五个家庭中,孩子做主角,成为故事中心,一面感受来自人生重要关口的山呼海啸,一面目睹父母辈为生活奔走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尝遍,在处于青春年华的他们心中定然会留下一记深刻的烙印。小演员们的表演也不负所望,李庚希、胡先煦、荣梓杉精准演绎出了高三学子排除万难冲刺高考、维护理想的样子。
同样是血肉之躯,成年人也有他们世界里的五味杂陈。斗志高昂如一中校长王本中,也会在迫在眉睫的巨大压力面前坐立不安;已经失去一个女儿的史校长,面对孙女支援前线也会感到不舍;方舱医务人员面临情绪激动的学生也会束手无策,这些都是人们歌颂的“伟大”背后的正常个体情绪。当网友高呼“高三时能有王本中这样的校长来开导会很幸运”时,也因他们一家人所做出的牺牲而感慨万千。这是《大考》在命题作文中尽力完成的人性素描。
《大考》让我们看到了,当下的优质主旋律剧集除了有温暖、希望、责任感这些不变的底色之外,更多的不是空泛的严肃口号,而是用具备说服力的细节、具有生活质感的台词和唤起观众共鸣感的人物作为支撑点,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拉动观众的情绪,把“难题”解得漂亮才更见功底。
重压来临,一石激起千层浪,2020年的夏天既是对高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大考,也是对全社会的大考,它因疫情和洪水而变得蹒跚曲折,也因人性之光而变得熠熠生辉。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只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拓展训练篇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追:“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
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情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这句中“骨子里的轻蔑”指的是霍夫曼看不起贝尔蒂平民身份。
B、这篇小说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充分展示人物性格。
C、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尔蒂,文章的基本情节是(贝尔蒂)俘敌——护俘——脱险——赴死。
D、“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它的含意是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沮丧悲伤,表现了霍夫曼复苏的人性。
E、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2、贝尔蒂的风度和尊严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分)
3、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而贝尔蒂却选择了舍命救同胞迈尔,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请你结合原文内容谈谈看法。(5分)
答案与解析篇
1、(5分,对一项得3分)AD(A错在“霍夫曼看不起贝尔蒂平民身份。”这里是指霍尔曼居高临下的德军侵略者的傲慢与虚伪,并非房东贝尔蒂平民的身份。D错在“沮丧悲伤”,这里的情感表达是羞愧与敬畏之情。)
2、( 5分) 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当迈尔等群众要打霍夫曼时,贝尔蒂制止了他们,并且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概括1分,结合原文1分)贝尔蒂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概括2分)当霍夫曼放过他却指认并要强行抓走迈尔时,贝尔蒂挺身而出大声叫道:“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当霍夫曼极力想挽回局面时,贝尔蒂严词力拒了他等等。(结合原文1分)(意思对即可)
3、(5分)我赞赏贝尔蒂舍命救迈尔的行为。(1分)生命是宝贵而无价的,但是在贝尔蒂看来,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2分)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人格,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是一个值得敬佩和尊重的人。(2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原文2分,理由2分)(其它说法,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