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8 14: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储备技术的现代化
食物现代化的危机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加工的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育种技术的发展
养殖畜牧业与海洋捕捞的现代化
食物储藏技术: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食物保存技术:冷链技术
粮食安全:全球食物供给危机与中国政府的行动
食品安全
井田集体耕种与生产工具耒耜
精耕细作与铁犁牛耕
智能温室大棚与联合收割机
(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发展因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农业机械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油柴油机械和农业化学等技术发展;
20世纪中叶,欧美完成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1世纪初农业科技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变。
铧式犁
播种机
滴灌机械系统
农药喷洒
株间除草机器人
收割机
农业集团公司
(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三)农业现代化的表现
1.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工
2.育种技术的突破
3.养殖畜牧业与远洋捕捞的发展
美国大型农机
法国中型农机
日本小型农机
中国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
国情:
地理
气候
及农业现代化水平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根据专家系统研究,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1000人。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和技术集约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高速增长也是与化肥大量投入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
——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思考:分析以上材料,总结推动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因素有哪些?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史料一:“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
史料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
——《管子·牧民》
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我国规划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新粮仓,维修改造了一批老粮库,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总体达到了世界较先进水平。
——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隋朝含嘉仓遗址现场
储粮陶罐
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的中储粮油脂镇江基地
粮库移动式离心风机
思考:为什么古今中外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的储备?
1.粮食储藏技术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2.食物保藏技术
风干牛肉与新疆晾房葡萄干
腌肉与腌菜
冷链物流产业
思考:冷冻速冻技术的发展对普通民众饮食有何作用?
1.粮食安全问题——全球性粮食危机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徽标
材料: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4.从现在起到 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 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
饱受饥饿的非洲儿童
①农业长期投资不足;
粮食安全问题的出现:
②经济危机致贫;
③人口增长引发食物供给矛盾;
④国际政治经济的矛盾;
⑤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风险。
解决方案:
①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
②运用科技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③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
1.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
1877年丁戊奇荒
1942年河南大饥荒
1960年大饥荒
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生产力低下,无法抵抗自然灾害与政治动荡
“天有四殃,水、旱、饥、荒”——《群书治要》
“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
——1876年12月11日 《申报》
“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19年全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比十年前减少1.13亿亩。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局部地区退化严重,提升质量难度加大……2020年大豆进口量超过一亿吨,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对外依存度高达85%,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三、食物现代化危机——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
材料: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应急供应网点遍布城乡街道社区,在应对地震、雨雪冰冻、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三、食物现代化危机——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行动
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中国政府从哪些角度入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①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
②立法保障粮食安全;
③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④发展农业科技,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2.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2021年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酸汤子”后,开始出现中毒反应。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中毒者离世。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哪些问题导致了当代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物现代化危机——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问题
材料: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等问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法制不够健全,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新业态、新资源潜在风险增多,国际贸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加深;食品安全标准与最严谨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基础工作薄弱,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手段跟不上;一些地方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如何解决?
生产经营者违规操作;
食品安全法治不健全;
国际贸易和新科技带来的风险;
监管体制不完善等。
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完善监管机制;
严格食品安全标准等
【巩固练习】
2.(2023·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11月检测·22)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下列关于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三线建设是推动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步骤
C.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D.以高科技为主的设施农业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1.(2022·山西太原高二上期末·4)2016年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人工打农药模式,采用小型飞机喷洒农药。过去人工2小时喷洒农田1公顷,现今飞机1天喷洒100公顷。众一合作社从拥有一台小型农机发展到如今拥有130台套各类农机,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这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A.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 B.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D.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B
C
3. (2023·浙江新高考高三联考·5)《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籴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 )
①农业经济繁荣 ②政府重视粮食储备
③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 ④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巩固练习】
A
4.(2022·长寿区七校高二下期末·10)贵州省境内素来饮酒成风,以苞谷酒为主、高粱酒次之,也有橘子酒和葡萄酒等。抗战全面爆发后,贵州省却鼓励全省人民减少或禁止饮酿酒的同时,还颁布法令法规,从源头上禁止用食粮酿酒,并对违反者给以严重处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贵州省法令法规严苛 B.人口内迁致粮食紧张
C.整顿民风民俗的要求 D.国家战备调控的需要
D
【巩固练习】
5.(2022·广东金太阳高二下期中·10)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B.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c
6.(2022·浙江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2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N”模式,如农业+休闲+观光+养生+教育培训等,“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达。由此可知,这些地区( )
A.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B
【巩固练习】
7.(2022·北京高考·14)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8.(2022·辽宁丹东高二下期末·8)俄乌两国合计占世界小麦出口的25%。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国际粮价在此后出现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两周内累计分别上涨5.99%、16.39%和29.02%。俄乌战事引起市场对世界小麦供应链的普遍担心。材料表明( )
A.全人类正在形成利益共同体 B.国际冲突导致食品安全危机
C.全球化损害低收入国家利益 D.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