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目录
壹
复习导入
贰
品读释疑
叁
拓展延伸
肆
作业布置
壹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复习旧知
背诵上一堂课学习的《论语》中的六句名言。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和启发呢?
学习要求
复习旧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贰
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yǐ
qǐ
疏通文意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
注释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疏通文意
原文
译文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品读释疑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朱熹反复强调“心到”的重要性。那么,这“心到”用在我们现在的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怎么做?
读文思考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心到、眼到、口到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品读释疑
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品读释疑
“心到”指思考,只有用心思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奥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背诵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
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
叁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训学斋规》
学习方法
熟读、精思
拓展延伸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朱熹——《童蒙须知》
学习方法
使环境整洁,身姿端正;读书声音响亮,读得准确,书读百遍
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鲁迅“五到”读书法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课堂小结
3.第一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古人谈读书》二则。
2.完成分层作业。
3.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