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B.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C.第三句诗,写回忆往昔,作者想起与妻子剪烛西窗的温馨往事,心灵得到了抚慰。
D.第四句诗,写想象未来,家人团聚后作者向亲人倾诉今夜的境况和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C
【解析】
C.“何当共剪西窗烛”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此句为虚写,写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团聚后剪烛西窗的情景,是对未来的畅想;并非回忆往昔温馨往事。
故选C。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簇”字将“高云”写活了,写出了古城的孤高。
B.第二句中通过“吹散”清脆的马蹄声,暗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四句“犹嫌”“不解”表达了诗人借山河之景抒写内心的不满。
D.全诗将山水写活了,有冲击力,表现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豪情。
【答案】C
【解析】
C.“抒写内心的不满”错误。三、四句,意思是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诗人借景抒情,这里的诗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诗人,表现了诗人要像高山、大河一样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奔放情怀。故选C。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本诗是刘禹锡因支持革新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奠定了全诗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C.“鹤排云上”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诗人以“鹤”自喻,表明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答案】B
【解析】
B.“自古逢秋悲寂寥”,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这是对比的写法,意在突出“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因此本项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4.对下面一首诗歌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歌题目交代了时间,十一月四日;天气,刮风下雨。
B.“尚”字突出了诗人虽然年老体衰,却依然忧国忧民。
C.“夜阑”是半夜的意思,所以后面写到自己夜里梦多。
D.整首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老而不衰,积极向上。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C.“夜阑”是夜深的意思。诗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不是“写到自己夜里梦多”;
故选C。
5.对下列诗文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孤寂”“忧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遗世独立的清高者的孤独。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年老体弱,念家悲己的忧伤。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国破家亡、感时伤世者的孤独。
D.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登岳阳楼》)——万里逃难、奔波离散者的忧伤。
【答案】B
【解析】
B.“年老体弱,念家悲己的忧伤”表述错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
故选B。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D
【解析】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故选D。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答案】C
【解析】
C.“只能独自剪烛西窗”理解错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故选C。
8.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秋词(其一)》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B.《夜雨寄北》首句起笔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在表现方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这种写法是陆游最爱用的。
D.《潼关》大河“不解平”、群山“犹嫌束”,全是长江、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
【答案】D
【解析】
D.“河流大野犹嫌束”中的“河”指的是黄河,所以应将“长江”改为黄河。故选D。
二、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答案】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古诗词名句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此题要注意“寥”“未”“涨”“阑”等字不要写错。
三、语言表达
10.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
【答案】示例: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解析】
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红;其次针对情况,小红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四、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选取了多种代表性景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画。
B.《秋词》后两句描绘了鹤在晴空万里之下直冲云霄的景象,意境极为开阔。
C.在表达手法上,《天净沙·秋思》以描写为主,融情于景,《秋词》则是议论、描写兼抒情。
D.两首作品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各自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12.两首作品同是写秋,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11.D
12.《秋词》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表达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深切的思乡情怀;《秋词》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两首作品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理解错误;
故选D。
12.
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歌蕴含的感情。
《天净沙·秋思》中,寓情于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充分表达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将前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诗人以“鹤”自比,抒发了自己凌云的壮志、开阔的胸襟和高昂进取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请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的表达效果。
14.诗人为什么重复写“巴山夜雨”?
【答案】13.“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作者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
14.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往复,空间的回环,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突出了思亲念归的寂寞凄凉的感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炼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涨”字写出了池塘因“夜雨”的不断注入而水量增多,富有动感。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归期”与“未有期”对比,蕴含着作者欲归不得的愁绪和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作者想象将来自己与妻子相聚,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实写的“巴山夜雨”是当下,虚写的“巴山夜雨”是将来,时空往复。实写的“巴山夜雨”是客居之所,虚写的“巴山夜雨”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形成了空间的回环。两个“巴山夜雨”把当下与未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在循环往复间,突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与相思之苦。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第三句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C.诗的三、四句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D.本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6.“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5.D
16.答: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解析】
1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赏析有误。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可知,无论是现实,还是梦境,都是叙述,并没有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D。
1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
根据“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意思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可知,“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18.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答案】17.D
18.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解析】
17.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有误,由“终古高云簇此城”可知,诗歌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再由“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可知,诗歌还写出了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的景象。可见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所以“全诗清新秀丽”表述有误;
故选D。
18.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
“秋风吹散马蹄声”句意为: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可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加入个人联想和想象来丰富画面。
示例:
英气勃发的诗人骑着马儿登上了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一阵萧瑟的秋风拂过,清脆的马蹄声也被吹散远去,好像捎去了远处的滚滚云涛之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诗,一问一答间,流露出诗人滞留于他乡、不知道归期的苦涩与无奈之情。
B.第二句诗,写眼前之景,秋雨连绵,涨满秋池,心中的思念也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C.第三句诗,写回忆往昔,作者想起与妻子剪烛西窗的温馨往事,心灵得到了抚慰。
D.第四句诗,写想象未来,家人团聚后作者向亲人倾诉今夜的境况和对家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簇”字将“高云”写活了,写出了古城的孤高。
B.第二句中通过“吹散”清脆的马蹄声,暗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四句“犹嫌”“不解”表达了诗人借山河之景抒写内心的不满。
D.全诗将山水写活了,有冲击力,表现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豪情。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本诗是刘禹锡因支持革新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奠定了全诗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C.“鹤排云上”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诗人以“鹤”自喻,表明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4.对下面一首诗歌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歌题目交代了时间,十一月四日;天气,刮风下雨。
B.“尚”字突出了诗人虽然年老体衰,却依然忧国忧民。
C.“夜阑”是半夜的意思,所以后面写到自己夜里梦多。
D.整首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老而不衰,积极向上。
5.对下列诗文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的“孤寂”“忧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遗世独立的清高者的孤独。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年老体弱,念家悲己的忧伤。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国破家亡、感时伤世者的孤独。
D.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登岳阳楼》)——万里逃难、奔波离散者的忧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加冠”。
B.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我们学过他的《无题》、《夜雨寄北》。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雨果。他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8.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秋词(其一)》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B.《夜雨寄北》首句起笔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在表现方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这种写法是陆游最爱用的。
D.《潼关》大河“不解平”、群山“犹嫌束”,全是长江、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
二、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三、语言表达
10.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
四、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选取了多种代表性景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画。
B.《秋词》后两句描绘了鹤在晴空万里之下直冲云霄的景象,意境极为开阔。
C.在表达手法上,《天净沙·秋思》以描写为主,融情于景,《秋词》则是议论、描写兼抒情。
D.两首作品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各自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12.两首作品同是写秋,但表达的感情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请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涨”字的表达效果。
14.诗人为什么重复写“巴山夜雨”?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第三句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
C.诗的三、四句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D.本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6.“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18.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