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2:13: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创作于明代,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讲述唐朝法师唐三藏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C.《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核心人物,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不畏强权、蔑视权威、敢于反抗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精神。
D.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路上充满了磨难,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答案】A
【解析】
A.《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的说法错误。
故选A。
2.下列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情节,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红孩儿 B.三调芭蕉扇 C.三打白骨精 D.助力败魔王
【答案】D
【解析】
D .根据《西游记》 第六十一回篇名《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可知,“助力败魔王”的主要人物是“猪八戒”而非“孙悟空”;
故选D。
3.下列有关《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幡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人间。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西游记》中真假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分辨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答案】C
【解析】
C.“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只有唐僧不动凡心”表述有误。为了试探唐僧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美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婚”戏弄八戒,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用珍珠筋汗衫捆住,吊在树上。故选C。
4.选出《西游记》中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 )
A.“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答案】B
【解析】
B.给悟空定风丹的是灵吉菩萨,并非“文殊菩萨”;
故选B。
5.同学们跳读全书后初步拟定了电子杂志的目录(如图),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横线的“漫漫”和“昭昭”都是叠词,用在章节标题中显得工整匀称。
B.加点的“怒”字是形容词,准确地写出了孙悟空离开师傅时的情绪。
C.“不堪数落”“功成行满”都是褒义词,都含有赞美、肯定的情感。
D.目录中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辕”“孙”,应改为“猿”“狲”。
【答案】C
【解析】
C.不堪数落:承受不了责备;为中性词,没有赞美和肯定的情感;
故选C。
6.为了解同学们的阅读基础,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你阅读的这本课外读物是通过 方式购买的?( )
A.学校组织购买 B.自愿购买 C.图书馆借阅 D.强制购买
(2)下列描述,与你阅读《西游记》的实际情况最符合的是( )
A.在午休或睡前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B.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根据月度计划阅读
C.不花费时间读原著,只读梗概 D.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精读了重要的章回
【答案】(1)ABCD
(2)ABCD
【解析】
(1)
根据实际选择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方式即可,选择“学校组织购买”“自愿购买”“图书馆借阅”“强制购买”均可,选择ABCD均可。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阅读《西游记》情况即可,“在午休或睡前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根据月度计划阅读”“不花费时间读原著,只读梗概”“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精读了重要的章回”均可,选择ABCD均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是一家人,牛魔王和镇元大仙是亲兄弟。
B.在阅读名著《西游记》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精读和跳读。
C.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 ,明代人。
D.《西游记》启示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答案】A
【解析】
A.有误。牛魔王跟如意真仙是亲兄弟,而非镇元大仙。故选A。
8.《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情节,请选出本回讲话者符合原文人物身份的一项( )
A.孙悟空说:“太好了,我正好肚子饿了,师傅你不饿我可要先吃了。”
B.八戒说:“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作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
C.沙僧说:“各位师傅,一路走来也累了,我特地准备了斋饭,请用吧”
D.唐僧说:“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怎么自家在山行走?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答案】D
【解析】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写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先后变作花容少女、老妇人、老公公的诱骗,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孙悟空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白骨精打死,而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
A.这句话是白骨精谎骗唐僧所说;
B.这句话是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所说;
C.这句话也是白骨精拿斋饭谎骗唐僧师徒所说;
D.这句话正是唐僧对变为花容少女的白骨精所说;
故选D。
9.下列妖怪原身属于神佛坐骑的一项是( )
A.狮驼洞青狮王 B.盘丝洞蜘蛛精
C.白虎岭白骨精 D.翠云山牛魔王
【答案】A
【解析】
A.狮驼岭狮驼洞青狮王原身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
B.盘丝洞蜘蛛精原身是人间的蜘蛛,因长年修炼而成精;
C.白虎岭白骨精原身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变幻成了人形;
D.翠云山牛魔王的原身是牛,并没有给神佛当过坐骑;
故选A。
10.将下列《西游记》发生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圣试禅心 ②大闹天宫 ③三打白骨精 ④偷吃人参果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大闹天宫”是小说《西游记》中第5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大闹天宫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在天庭期间,私自偷吃蟠桃且大闹王母娘娘蟠桃宴,玉帝得知后派天兵天将捉拿,结果火烧雷劈等皆不能损伤悟空,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
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为试探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婚”戏弄八戒,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用珍珠篏汗衫捆住,吊在树上。
《西游记》中第24回“万寿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老窃人参”说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八戒会同悟空、沙僧,瞒着师傅偷吃人参果,闯下大祸。悟空还逞强,毁果毁树。恼怒了镇元子大仙,把唐僧师徒捆绑在五庄观大殿前受罚。镇元子要唐僧医活仙树,方可放他们上西天取经。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医活了人参果树,唐僧师徒才顺利西去。
《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故按时间顺序应为:②①④③。故选A。
11.阅读《西游记》节选文段,对文中划线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行者道:“师父莫闹。那童儿都睡去了,只等他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①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②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孙自有法儿。”③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什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④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
A.沙僧用“都上了锁”表达了对无法逃脱的担忧,体现了他憨厚的性格特点。
B.孙悟空的“笑”和言语中的“自有法儿”,说明他已胸有计谋,体现了他机智的性格特点。
C.猪八戒的语言中流露出对孙悟空本领的羡慕,其中又不乏幽默。
D.唐僧对孙悟空惹下祸事极其愤怒,想用念紧箍咒以示惩戒。
【答案】C
【解析】
C.选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二十五回,主要情节是孙悟空等人偷吃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毁坏了人生果树。选段中,“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这句话是八戒的语言描写,门锁锁上了,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能变成虫蛭儿飞出去,而八戒和沙僧不会变,在这里顶缸受罪,八戒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孙悟空的埋怨。本项“其中又不乏幽默”分析错误,故选C。
12.阅读《西游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同学把孙悟空的六个名号制成卡片和同学玩排序游戏,按照名号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猴王 ②齐天大圣 ③孙悟空 ④行者 ⑤弼马温 ⑥斗战胜佛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⑤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相传孙悟空是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猴之王,号称“美猴王”,后来在西牛贺洲拜菩萨提祖师学艺,得名“孙悟空”;玉帝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弼马温”,孙悟空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唐僧从五行山救出孙悟空,看他模样像小头陀,起为“行者”,即“孙行者”;西天取经后如来被封斗战胜佛。
综上,排序为:①③⑤②④⑥;
故选D。
13.下列《西游记》中的回目,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
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答案】B
【解析】
A.第三回主要内容为:四海龙王给孙悟空一身衣服,千山妖怪慕名而来与孙悟空称兄道弟,后孙悟空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勾去猴属类的姓名。此回与白龙马无关。
B.第三十回主要内容为:黄袍怪变为美男子去宝象国探望岳丈,将唐僧变为猛虎,之后白龙马变为宫娥,与黄袍怪打斗,被打中后腿。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孙悟空,孙悟空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猴子追回。此回与白龙马有关。
C.第六十三回主要内容为:悟空和八戒追到万圣龙王洞前,与九头蛇王打斗,蛇王打斗不过,变回原形,原来是一只九头虫。他将八戒抓走,悟空变身为螃蟹闯进龙王洞府大闹。之后,悟空与杨戬设计打败妖怪,骗得宝物。此回与白龙马无关。
D.第六十六回主要内容为:真武大帝和大圣国师王菩萨派人帮助悟空降妖,结果都被黄眉用法宝搭包儿抓了起来,悟空无奈之时,弥勒佛出现,降伏了妖怪。此回与白龙马无关。
故选B。
14.关于《西游记》的影响和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嘲讽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影响了讽刺小说的发展。
C.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是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
D.成功地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但沙僧的形象苍白无力。
【答案】D
【解析】
D.“沙僧的形象苍白无力”错误,《西游记》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成功地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鲜明性格;
故选D。
15.请回忆《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对其中的艺术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僧虽对取经一事意志坚定,但为人略显懦弱,胆小推诿。
B.悟空斩钉截铁,刚正忠直。
C.猪八戒粗中有细,思虑长远。
D.沙悟净一番言语,淋满尽致,诚心赤胆。
【答案】C
【解析】
C.“粗中有细,思虑长远”的分析不正确。在这场考验中,只有猪八戒没有把持住自己。文中写到八戒主动要求去放马,他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他费尽心思想要入赘,由此可见,八戒取经意志不坚定,贪恋女色;
故选C。
16.吃去唐僧白马的三太子是( )的儿子。
A.西海龙王 B.南海龙王 C.东海龙王
【答案】A
【解析】
结合《西游记》原著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中“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及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中“小龙见了道:‘菩萨,这是我的对头。我昨日腹中饥馁,果然吃了他的马匹。他倚着有些力量,将我斗得力怯而回,又骂得我闭门不敢出来,他更不曾提着一个取经的字样’”等内容可知,吃去唐僧白马的三太子是西海龙王的儿子;
故选A。
17.如来佛祖的寺庙叫什么名字?( )
A.雷音寺 B.小雷音寺 C.凌霄宝殿
【答案】A
【解析】结合《西游记》第12章“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中“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等内容可知,如来佛祖的寺庙叫雷音寺;
故选A。
18.课文节选的《美猴王》选自《西游记》,其创作年代和作者是( )
A.宋代的苏东坡 B.唐代的玄奘法师 C.明代的吴承恩
【答案】C
【解析】结合积累可知,《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妖怪魔法高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故选C。
19.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跳读书中的有关回目,按照唐僧收徒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序号为( )
①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②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③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④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
解答本题要根据《西游记》中唐僧收服四个徒弟的前后顺序排序。
(1)根据《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可知,唐僧在五行山收大徒弟,称行者,法号悟空。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精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贩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悟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2)根据《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可知,唐僧在鹰愁涧收马,称白龙马。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玉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身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马。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拄上。
(3)根据《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可知,高老庄收二徒弟,称八戒,法号悟能。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大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静坛使者。
(4)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可知,流沙河收三徒弟,称沙僧,法号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沙天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罗汉。
故正确排序为:②①④③。故选D。
20.下面是《西游记》中的选段,“受他降伏”指的是什么事,“与我助战”最后打死了谁,回答准确的一项是( )
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A.二将军宫门镇鬼 黑河妖 B.小圣施威降大圣 九头虫
C.五行山下定心猿 金角大王 D.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黄狮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联系选段内容“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可知“受他降服”是孙悟空说的话,而“他”指二郎显圣即二郎神。孙悟空被二郎神降服是指,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二郎神奉旨捉拿孙悟空,二人大战,孙悟空最终被二郎神降服。
选段出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那妖怪是一个九头巨鸟。悟空想请二郎神帮助捉妖,九头虫旋绕飞腾,掠过二郎神时,腰中伸出个头刚要咬,哮天犬窜上去,一口把那颗头咬了下来;
故选B。
21.下面有关《西游记》常识、内容及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代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他成功地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被真君识破。
C.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D.猪八戒一路上帮助师傅师兄弟降妖伏魔;他憨厚淳朴,有着人的一些缺点,好色、好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喜欢拨弄是非。
【答案】C
【解析】
C.“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错误,应是“孙悟空和木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观音菩萨”。故选C。
二、填空题
2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________所写的一部神话小说,小说围绕________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为实现人生追求,要不畏艰难,以顽强的斗志,战胜困难,直至胜利(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其主线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他们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真经;启发我们为了实现人生的追求(理想),要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23.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______。”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口乞吃。”
上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文中沙僧回答应是:( )。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 )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 )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把观音菩萨请到那里,用玉净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答案】 人参果 五庄观 镇元大仙
【解析】
本题考直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
阅读文段,根据人物的对话内容,可知写的是孙悟空大闹五庄观的故事。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并嘱咐他们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骇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却事情败露,被童子责问。因不愿连累师傅受骂,悟空就承认了。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惹怒悟空,悟空就到后园推倒果树,铲了灵根,并连夜与师傅师弟逃跑。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捉拿唐僧师徒。几次鞭打与责罚唐僧,都被孙悟空拦下代刑。镇元大仙就说,若不能医好果树,你师徒定然难去西方取经。悟空满口应承,并以三日为限,寻得医树的方。最后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用玉净瓶里的水把人参果树救活了。据此作答即可。
24.第三组的同学探究名著中的“行”,围绕“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之‘行’”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帮助他完成思维导图。
①_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答案】 花果山 须菩提祖师 如意金箍棒 如来佛祖
【解析】
①结合原著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等内容可知,猴王出世的山名是“花果山”。
②结合原著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中“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等内容可知,孙悟空的师父是“须菩提祖师”。
③结合原著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中“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作‘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等内容可知,孙悟空讨得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
④结合原著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中“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等内容可知,在大闹天空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三、综合性学习
25.语文实践。
某校七(1)班在学习了“少年正是读书时”后,开展了一次以《西游记》为专题的阅读活动,读后大家共同完成如下任务,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也参与完成。
(1)【了解背景】《西游记》以唐朝和尚_____(填人名)赴西域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写就的,所以书中的主人公叫做唐僧。
(2)【探究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吴承恩采取了人、神、兽相结合的手法,如孙悟空,他的人性是重感情,表现为_____等;他的神性是神通广大,表现为会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兽性是_____等,表现为经常抓耳挠腮。
(3)【揭示主题】长期的生活困顿加深了吴承恩对社会黑暗的认识,表面上是写神魔,实质上是讽刺现实生活,如_____这个情节。
(4)【发表看法】你怎样看待罗刹女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的这种做法?
【答案】(1)玄奘
(2) 与唐僧的师徒关系 猴性
(3)示例:孙悟空官封弼马温
(4)因为罗刹女认为是孙悟空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她爱子心切和对孙悟空的愤怒,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
【解析】
(1)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唐僧,俗家姓陈,生于河南洛阳,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小名叫“江流儿”。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因为他被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御弟,代表大唐去西天取经,所以被西域各国的人称为唐朝的僧人,简称唐僧。
(2)
本题考查名著的写作手法。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后幸得唐僧收为徒弟一同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多次被师父赶走,但对师父依然不离不弃,说明孙悟空重感情;孙悟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他毕竟有猴性,一遇事就会抓耳挠腮。
(3)
本题考查名著主旨的把握。孙悟空官封弼马温的故事,讲述了石猴出世的猴王孙悟空从师学艺后升到上界天庭,玉帝为了安抚其心,给他安排了一个无品级的芝麻小官弼马温,负责天庭宫马饲养。孙悟空本领通天,便是当玉帝的左右手都不算屈才,可玉帝偏偏让孙悟空做了一个弼马温,这是对于人才的浪费,吴承恩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对现实的讽刺。
(4)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罗刹女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因为罗刹女为红孩儿之事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罗刹女就是铁扇公主,铁扇公主与牛魔王之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当初红孩儿抓唐僧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为救唐僧,便用诱敌之计让南海观音收了红孩儿,所以铁扇公主怨孙悟空害得红孩儿失去自由。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却说那孙大圣兄弟三人,按下云头,径至朝内,只见那君臣储后,几班儿拜接谢恩。行者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正都在贺喜之间,又听得黄门官来奏:“主公,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来也。”八戒慌了道:“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萨哄了我等,却又变作和尚,来与我们斗智哩?”行者道:“岂有此理!”即命宣进来看。
②众文武传令,着他进来。行者看时,原来是那宝林寺僧人,捧着那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得来也。行者大喜道:“来得好!来得好!”且教道人过来,摘下包巾,戴上冲天冠;脱了布衣,穿上赭黄袍;解了绦子,系上碧玉带;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教太子拿出白玉圭来,与他执在手里,早请上殿称孤,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那三藏那里肯受,一心只是要拜佛求经。又请行者,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节选自《西游记》)
26.以上名著章节内容主要选自《西游记》中的一回是( )
A.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B.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C.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D.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27.选文中,八戒担心门外来的四个和尚是妖精假扮的。而在原著中也有不少“真假难辨”的故事,通过比较这些情节,我们会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解。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完成比较阅读卡片的内容。
出处 《西游记》
比较 真假国王 真假美猴王
情节梗概 (1)___________ 因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认为“不善”,将他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乘虚而入,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找回悟空,真假猴王大战,难以辨认。最后被如来佛识破,悟空打死六耳猕猴。
出现假冒者的共同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到的启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结合猪八戒在“四圣试禅心”以及“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两个故事情节中的表现,全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答案】26.A
27. 文殊菩萨来渡化乌鸡国国王时,国王因被言语难住,恼羞成怒,将文殊菩萨捆绑后,浸在御水河中三天三夜。虽然文殊后面被解救出来,但如来佛还是派出青毛狮精来惩罚国王,将他推入井中,而狮精冒充了国王三年。 不能与人为善。补充:信任危机、被表面现象蒙蔽、是非不分 与人相处要宽以待人。补充:要学会去伪存真、理性辨别、明辨是非等
28.示例:在《四圣试禅心》中猪八戒动了凡心,把三位小姐做的衣裳都穿上身,想娶三位小姐,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贪心、好色的一面。在《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中,在悟空的芭蕉扇被牛魔王骗走后,猪八戒赶来帮助悟空共战牛魔王,非常勇猛,不怕苦不怕累;但在与牛魔王大战无法取胜之后,他萌生退意,表现出他意志薄弱、懒惰、不思进取的一面。
【解析】
26.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积累。
根据选段第②段“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等内容可知,该选段出自《西游记》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该回主要内容为: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乌鸡国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B.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主要内容: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C.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主要内容: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D.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主要内容: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故选A。
27.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及感悟。
第一空: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情节的概括。作答此题,要了解故事梗概,进行简要概括即可。
示例:乌鸡国国王被变身凡僧的文殊几句言语相难,便把菩萨一条绳捆了,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如来令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下凡到此处推乌鸡国王下井,浸他三年,以报三日水灾之恨。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最后救活国王。
第二空:本题考查名著的拓展理解。
将乌鸡国国王和真假美猴王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假冒者的共同原因,要寻找共同点,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这都是因为心“不善良”而导致出现了假冒者。
示例:源于“不善”。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
第三空: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这都是因为心“不善良”而导致出现了假冒者。结合实际谈论得到的启示。
示例:这告诉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凡事不可冲动,肆意妄为,要三思而后行。
28.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
一定要联系故事的情节,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中,唐僧、孙悟空、沙僧都通过了考验,唯独八戒没有把持住自己,猪八戒想要一人独占贾夫人和三个女儿,因此被吊在树上。由此可见,八戒取经意志不坚定,贪恋女色。
在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中,猪八戒帮助悟空打败牛魔王。从这回可以看出,猪八戒机智勇敢,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西游记》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神魔小说,创作于明代,作者是吴承恩。
B.《西游记》讲述唐朝法师唐三藏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C.《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核心人物,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不畏强权、蔑视权威、敢于反抗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精神。
D.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路上充满了磨难,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下列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情节,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红孩儿 B.三调芭蕉扇 C.三打白骨精 D.助力败魔王
3.下列有关《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幡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人间。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西游记》中真假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分辨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4.选出《西游记》中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 )
A.“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5.同学们跳读全书后初步拟定了电子杂志的目录(如图),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横线的“漫漫”和“昭昭”都是叠词,用在章节标题中显得工整匀称。
B.加点的“怒”字是形容词,准确地写出了孙悟空离开师傅时的情绪。
C.“不堪数落”“功成行满”都是褒义词,都含有赞美、肯定的情感。
D.目录中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辕”“孙”,应改为“猿”“狲”。
6.为了解同学们的阅读基础,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你阅读的这本课外读物是通过 方式购买的?( )
A.学校组织购买 B.自愿购买 C.图书馆借阅 D.强制购买
(2)下列描述,与你阅读《西游记》的实际情况最符合的是( )
A.在午休或睡前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B.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根据月度计划阅读
C.不花费时间读原著,只读梗概 D.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精读了重要的章回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中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是一家人,牛魔王和镇元大仙是亲兄弟。
B.在阅读名著《西游记》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精读和跳读。
C.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 ,明代人。
D.《西游记》启示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8.《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情节,请选出本回讲话者符合原文人物身份的一项( )
A.孙悟空说:“太好了,我正好肚子饿了,师傅你不饿我可要先吃了。”
B.八戒说:“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作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
C.沙僧说:“各位师傅,一路走来也累了,我特地准备了斋饭,请用吧”
D.唐僧说:“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怎么自家在山行走?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9.下列妖怪原身属于神佛坐骑的一项是( )
A.狮驼洞青狮王 B.盘丝洞蜘蛛精
C.白虎岭白骨精 D.翠云山牛魔王
10.将下列《西游记》发生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圣试禅心 ②大闹天宫 ③三打白骨精 ④偷吃人参果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11.阅读《西游记》节选文段,对文中划线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行者道:“师父莫闹。那童儿都睡去了,只等他睡着了,我们连夜起身。”①沙僧道:“哥啊,几层门都上了锁,闭得甚紧,如何走么!”②行者笑道:“莫管!莫管!老孙自有法儿。”③八戒道:“愁你没有法儿哩!你一变,变什么虫蛭儿,瞒格子眼里就飞将出去,只苦了我们不会变的,便在此顶缸受罪哩!”④唐僧道:“他若干出这个勾当,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旧话经儿,他却怎生消受!”
A.沙僧用“都上了锁”表达了对无法逃脱的担忧,体现了他憨厚的性格特点。
B.孙悟空的“笑”和言语中的“自有法儿”,说明他已胸有计谋,体现了他机智的性格特点。
C.猪八戒的语言中流露出对孙悟空本领的羡慕,其中又不乏幽默。
D.唐僧对孙悟空惹下祸事极其愤怒,想用念紧箍咒以示惩戒。
12.阅读《西游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同学把孙悟空的六个名号制成卡片和同学玩排序游戏,按照名号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猴王 ②齐天大圣 ③孙悟空 ④行者 ⑤弼马温 ⑥斗战胜佛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⑤②④⑥
13.下列《西游记》中的回目,情节与白龙马相关的一项是( )
A.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B.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C.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D.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14.关于《西游记》的影响和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嘲讽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影响了讽刺小说的发展。
C.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是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
D.成功地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但沙僧的形象苍白无力。
15.请回忆《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对其中的艺术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僧虽对取经一事意志坚定,但为人略显懦弱,胆小推诿。
B.悟空斩钉截铁,刚正忠直。
C.猪八戒粗中有细,思虑长远。
D.沙悟净一番言语,淋满尽致,诚心赤胆。
16.吃去唐僧白马的三太子是( )的儿子。
A.西海龙王 B.南海龙王 C.东海龙王
17.如来佛祖的寺庙叫什么名字?( )
A.雷音寺 B.小雷音寺 C.凌霄宝殿
18.课文节选的《美猴王》选自《西游记》,其创作年代和作者是( )
A.宋代的苏东坡 B.唐代的玄奘法师 C.明代的吴承恩
19.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方法,跳读书中的有关回目,按照唐僧收徒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序号为( )
①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②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③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④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20.下面是《西游记》中的选段,“受他降伏”指的是什么事,“与我助战”最后打死了谁,回答准确的一项是( )
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A.二将军宫门镇鬼 黑河妖 B.小圣施威降大圣 九头虫
C.五行山下定心猿 金角大王 D.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黄狮精
21.下面有关《西游记》常识、内容及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代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他成功地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而在小说第六回将自己变成土地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被真君识破。
C.在流沙河,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大战,孙悟空和哪吒从旁相助才制伏对手,卷帘大将皈依玉皇大帝,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D.猪八戒一路上帮助师傅师兄弟降妖伏魔;他憨厚淳朴,有着人的一些缺点,好色、好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喜欢拨弄是非。
二、填空题
2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________所写的一部神话小说,小说围绕________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的道理。
23.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______。”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口乞吃。”
上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文中沙僧回答应是:( )。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 )时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到。( )知道此事后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逼他医好果树,悟空求救各路神仙都不能解救,最后把观音菩萨请到那里,用玉净瓶里的水把树救活。
24.第三组的同学探究名著中的“行”,围绕“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之‘行’”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帮助他完成思维导图。
①_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25.语文实践。
某校七(1)班在学习了“少年正是读书时”后,开展了一次以《西游记》为专题的阅读活动,读后大家共同完成如下任务,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也参与完成。
(1)【了解背景】《西游记》以唐朝和尚_____(填人名)赴西域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写就的,所以书中的主人公叫做唐僧。
(2)【探究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吴承恩采取了人、神、兽相结合的手法,如孙悟空,他的人性是重感情,表现为_____等;他的神性是神通广大,表现为会七十二般变化;他的兽性是_____等,表现为经常抓耳挠腮。
(3)【揭示主题】长期的生活困顿加深了吴承恩对社会黑暗的认识,表面上是写神魔,实质上是讽刺现实生活,如_____这个情节。
(4)【发表看法】你怎样看待罗刹女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的这种做法?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却说那孙大圣兄弟三人,按下云头,径至朝内,只见那君臣储后,几班儿拜接谢恩。行者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正都在贺喜之间,又听得黄门官来奏:“主公,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来也。”八戒慌了道:“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萨哄了我等,却又变作和尚,来与我们斗智哩?”行者道:“岂有此理!”即命宣进来看。
②众文武传令,着他进来。行者看时,原来是那宝林寺僧人,捧着那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得来也。行者大喜道:“来得好!来得好!”且教道人过来,摘下包巾,戴上冲天冠;脱了布衣,穿上赭黄袍;解了绦子,系上碧玉带;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教太子拿出白玉圭来,与他执在手里,早请上殿称孤,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那三藏那里肯受,一心只是要拜佛求经。又请行者,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节选自《西游记》)
26.以上名著章节内容主要选自《西游记》中的一回是( )
A.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B.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C.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D.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27.选文中,八戒担心门外来的四个和尚是妖精假扮的。而在原著中也有不少“真假难辨”的故事,通过比较这些情节,我们会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解。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完成比较阅读卡片的内容。
出处 《西游记》
比较 真假国王 真假美猴王
情节梗概 (1)___________ 因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认为“不善”,将他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乘虚而入,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找回悟空,真假猴王大战,难以辨认。最后被如来佛识破,悟空打死六耳猕猴。
出现假冒者的共同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到的启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结合猪八戒在“四圣试禅心”以及“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两个故事情节中的表现,全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