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2:16: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文天祥)
B.《满江红》(秋瑾)
C.《赤壁》(杜牧)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答案】D
【解析】上图作品为李白所作的《峨眉山月歌》;诗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仰望明月,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江水,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点明对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诗;
A.《过零丁洋》是宋代的文天祥所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最后两句写诗人视死如归,愿以身殉国,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一首咏怀诗;
B.《满江红·小住京华》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是一首咏怀诗;
C.《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是一首咏史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表现友人的怀念;是一首送别时;
故选D。
2.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可能是因为时间漫长而无趣,不由得思念起在长安的家园来。
B.诗的一二两句,是写诗人当时的处境:本来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诗人却难以如愿,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
C.诗的三四两句是实写,诗人将沦陷的都城、断壁残垣的战场作为背景,烘托故园菊花即使绽放,也难逃孤寂而凄凉的命运。
D.诗的核心意象是“故园菊”,其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D
【解析】A.“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不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
B.第一二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流露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错误;
C.“实写”错误,最后两句想象虚写“故园菊”在战场的残垣断壁旁绽放,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故选D。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以哀景写乐情,用安居闲适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孤苦寂寞与思念家乡之情。
B.《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
C.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D.两首诗在最后都提到了人物形象:“断肠人”和“征人”。这使诗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答案】A
【解析】A.“以哀景写乐情”错误。“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小桥下河水淙淙流淌,河边住着一些人家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故选A。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B.《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D.《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答案】C
【解析】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可知诗人是经渝州向目的地三峡进发,并非“经三峡向渝州进发”;故选C。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B.第二句“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C.第四句设想了故园菊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的情景。
D.全诗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时的思乡情感。
【答案】D
【解析】D.有误,诗中的菊花指盛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长安的菊花,诗人借怜惜故园的菊花,寄托着对故园的思念、对国事的忧患、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或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的渴望。故选D。
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D.诗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念之情,这也更能衬托出诗人即将回到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答案】D
【解析】D.《峨眉山月歌》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是离开家乡,而不是要回到家乡,故D错误,选D。
7.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将来与妻子欢聚,共同秉烛于西窗之下,向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的情景。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化用典放,表面上写重阳节没有酒喝,也无人陪伴,实际上是写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D.《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既指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大唐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又指两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答案】B
【解析】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述有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8.课文内容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 )——( )——( )
(2)律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必须对仗的两联是________联和_________联。
【答案】 峨眉山 平羌江 清溪 三峡 渝州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颔联和颈联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识记。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此题考查律诗的有关知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三、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并反其意而用,写出旅况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解析】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确定所填的诗句,并注意“峨”“岐”“烽”等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四、综合性学习
10.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答案】(1)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回乐烽前沙似雪 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要能体现“思乡念友”即可
(2)C
【解析】
(1)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瘦、阑、卧、闻、道、溪、烽、沙、似”的正确书写。作答第⑥⑦空时,注意所选诗句表达的情感应是思乡念友,且不能和以上诗句重复,例如可以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赏析。根据甲“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知,这里写出的是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在梦中,他身骑披着铠甲的战马,奔驰在冰封的河岸,奋勇杀敌,这里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自己想要杀敌报国,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根据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可知,写景时诗人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里便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朋友的处境,也就融情入景。“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对朋友漂泊无依的担忧;根据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流落的艺人。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因此这里体现的情感应是感时伤己;故选C。
五、诗歌鉴赏
11.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2)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满心的哀愁。(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凄凉的环境氛围。
(2)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分析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所以说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出诗中“落花时节”耐人寻味的三种理解,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三种理解:一是真实的江南落花时节,二是寓意个人身世之悲,三是喻示繁华时代的落幕。思想感情:作者对世事和个人身世的悲哀和感慨。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第一问,“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句意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本来意思是江南暮春之时,正是春花凋落的时节;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此时的唐王朝经过那场浩劫已经没有了开元盛世的繁华,如果将唐朝前期的繁盛用繁花似锦的话,那此时的唐朝的确已经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了,所以“落花时节”也在感叹国运的衰微;
在开元盛世之时,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李龟年亦然,作为当时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落花时节”又有对自己与李龟年时运不济的感叹;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第二问,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句大意: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时世凋零丧乱的感慨,人生凄凉飘零的叹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3.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14.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湛蓝的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江水前行。
【解析】
13.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途中所写的;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谢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对故乡的思念;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4.
本题考查诗文描绘的画面。
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
示例:半轮秋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和水一起流动,又仿佛在陪着诗人远游。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画面空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其中兴高采烈之情,溢于言表。
B.甲诗“怜”表达对故乡菊花的眷恋,写出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
C.乙词上片“秋”点明了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烘托了肃杀的气氛。
D.乙词下片前两句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
16.两首诗或实或虚都写到了战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A
16.示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甲诗)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乙词)抒发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解析】
【分析】
15.
A.结合【甲】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意思: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一个“强”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无人”更是体现出作者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因此A项“其中兴高采烈之情,溢于言表”表述错误,故选A。
16.
本题考查对诗的情感的理解。
结合【甲】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结合【乙】诗《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二句极富战争氛围,看剑是写视觉,吹角是写听觉,视听交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出作者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体现出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报国无门,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文天祥)
B.《满江红》(秋瑾)
C.《赤壁》(杜牧)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诗人在军营里待了九天,可能是因为时间漫长而无趣,不由得思念起在长安的家园来。
B.诗的一二两句,是写诗人当时的处境:本来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诗人却难以如愿,不禁心生气愤不平之情。
C.诗的三四两句是实写,诗人将沦陷的都城、断壁残垣的战场作为背景,烘托故园菊花即使绽放,也难逃孤寂而凄凉的命运。
D.诗的核心意象是“故园菊”,其不仅负载着诗人惜花思乡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以哀景写乐情,用安居闲适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孤苦寂寞与思念家乡之情。
B.《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表现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境,反衬出夜的寂寥。
C.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D.两首诗在最后都提到了人物形象:“断肠人”和“征人”。这使诗的情感表达水到渠成,情与景融洽无隙。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B.《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D.《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B.第二句“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
C.第四句设想了故园菊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的情景。
D.全诗写出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时的思乡情感。
6.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D.诗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念之情,这也更能衬托出诗人即将回到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7.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将来与妻子欢聚,共同秉烛于西窗之下,向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的情景。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化用典放,表面上写重阳节没有酒喝,也无人陪伴,实际上是写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D.《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既指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大唐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又指两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二、填空题
8.课文内容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 )——( )——( )
(2)律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必须对仗的两联是________联和_________联。
三、情景默写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并反其意而用,写出旅况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0.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五、诗歌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
(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出诗中“落花时节”耐人寻味的三种理解,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5.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其中兴高采烈之情,溢于言表。
B.甲诗“怜”表达对故乡菊花的眷恋,写出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
C.乙词上片“秋”点明了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烘托了肃杀的气氛。
D.乙词下片前两句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
16.两首诗或实或虚都写到了战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