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名著《朝花夕拾》人物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爱浓:正直,倔强,爱国。
B.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
C.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
D.周伯宜:严厉,具有传统封建思想,爱子。
2.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的病》文末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无常》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从“回忆中的我”视角,鲁迅把保姆叫“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4.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C.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悦、激动。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小说写“讲义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5.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
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父亲的病》
7.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回忆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长妈妈,表现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真诚的怀念。
B.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其中对陈莲河先生特别爱戴和感激 。
C.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让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敬仰。
D.鲁迅对于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既有对旧民主革命者的失望,又有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8.鲁迅去日本留学,其本来的目的是( )
A.谋取工作。
B.学习文学,拯救麻木国民。
C.学医,拯救像父亲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
D.旅游,增长文化见识。
9.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在对待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一事上,他们持不同意见。
B.在《五猖会》中,鲁迅深情回忆了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事。
C.《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个故事是“郭巨埋儿”和“哭竹生笋”。
D.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认为先生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因而很可笑。
二、填空题
10.请按顺序将横线补充完整。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①_____,作者原名是②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一部回忆性③____集,原名《④______》,后改名为《朝花夕拾》。
书中揭露某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文章是⑤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文章是⑥_______;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文章是⑦______;怀念幼时保姆的文章是⑧________。
11.《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持有不同的态度,请把下面三项填入对应的括号内。
A.《鉴略》 B.《二十四孝图》 C.《山海经》
①一位长辈的赠品,薄薄的图画本子……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
②“一部绘图”的书,我“渴慕”着去读,上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是我“心爱的宝书”。( )
③开蒙时读到的第一本书,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
1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文段中“名医”看病的特别之处是:①___________。结合《父亲的病》全文,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1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_______________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③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④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______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zhuō______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______而舞”的刑天。
(1)①段中加点词“霹雳”突出了“我”看到长妈妈拿出《山海经》时_________的心情;
(2)②句中横线上应填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3)④句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_;
(4)④句中拼音后应填的汉字是_____,加点字后的横线应填的拼音是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4.《朝花夕拾》中人物众多,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①衍太太 ②范爱农
五、综合性学习
15.李教授解读《朝花夕拾》时,以“原来鲁迅这么好玩”话题分享再掀阅读热潮。为此,朝华文学社开展“朝花夕拾,再读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宁同学共同参与,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识花·阅读情况】小宁绘制了社员《朝花夕拾》阅读情况图,请总结下图反映的信息。
反映信息:_____________
(2)【拾花·消除隔膜】为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李教授提供了四种解决方法,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社员们解答一项疑问。
精彩选段 社员疑问 解决办法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①”,“马头②”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我至今一想起,还在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注:①[抬阁]一种民间游艺。一个木制四方形的小阁,里面有两三个扮饰戏曲故事中人物的儿童,由成年人抬着游行。 ②[马头]一种民间游艺。让孩子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①这些民俗活动为什么让“小鲁迅”那么神往? ②“小鲁迅”为什么期待自己生重病?大家也有这样的经历体会吗? ③“大鲁迅”为什么至今还在诧异?哪篇文章也涉及过这样的问题? A.结合注释查资料,理解文章内容B。知人论世看背景,把握情感主旨C。梳理篇目找关联,解读共同问题D。联系生活入文本,丰富童年体验
我选择___________项方法解答第__________项疑问。
解答:________
(3)【传花·续写对联】小宁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上联,请选择合适的词语续写下联。
再听 重温 经典 经历 消隔膜 障碍无
上联:再读鲁迅寻足迹
下联: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衍太太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④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进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擦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⑧好。那么,走罢!
(1)从文中看,“我们”为什么愿意到衍太太家玩?
(2)本文的主人公是衍太太,为什么第二段要写沈四太太?
(3)“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我”对衍太太的态度是由 _____变为 _____,文中表明“我”认清衍太太本质的句子是 _____。
(5)从全文看,衍太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鲁迅的《狗 猫 鼠》(有删改)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狗和猫)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衰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起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②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处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
③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厚有“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ー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加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党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哀悲,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17.结合语境,解释首段中“褒贬作品”的意思。
18.童话中狗认错了猫,受到了嗤笑。作者在这里引用童话故事有何作用?
19.作者在末段中写“虫蛆、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七、作文
20.微写作
“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某校九年级开展“博览经典,广知增智”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在“话朋友”交流会上。要求与名著中的人物交友,下列朋友你最想结交的是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发言稿。(150字左右)
A.《朝花夕拾》:少年迅哥儿的朋友少年闰土。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般的战士保尔·柯察金。
C.《水浒传》:林冲的朋友鲁智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名著《朝花夕拾》人物特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范爱浓:正直,倔强,爱国。
B.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
C.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
D.周伯宜:严厉,具有传统封建思想,爱子。
【答案】B
【解析】B.“衍太太:方正,质朴,博学”有误,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衍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故选B。
2.下列事物中,哪一样不是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 )
A.败鼓皮丸 B.一对原配的蟋蟀 C.平地木 D.经霜三年的甘蔗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
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写道:“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鲁迅的父亲吃了当然不见好转,后又开了“败鼓皮丸”这味药,想以谐音冲晦,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改变不了。鲁迅的父亲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叹息中逝世了,死于中医,更是死于病入膏肓;
故选D。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的病》文末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无常》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D.从“回忆中的我”视角,鲁迅把保姆叫“阿长”,表达对她的厌烦;从“写作时的我”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怀念。
【答案】C
【解析】C.《藤野先生》中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故选C。
4.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C.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悦、激动。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小说写“讲义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答案】D
【解析】D.《藤野先生》的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故选D。
5.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C
【解析】C.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文中的阿长虽然有着各种不好的习惯,而且还封建迷信,但她却深切关爱着鲁迅,为他买来了《山海经》。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故选C。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书屋读书的情形,下面《朝花夕拾》的作品中,哪两篇也写到了儿童读书的事?( )( )
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父亲的病》
【答案】BC
【解析】A.《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C.《二十四孝图》写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
D.《父亲的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故选BC。
7.根据《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爱与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回忆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长妈妈,表现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真诚的怀念。
B.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其中对陈莲河先生特别爱戴和感激 。
C.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让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敬仰。
D.鲁迅对于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既有对旧民主革命者的失望,又有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答案】B
【解析】B.表述不正确。《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在文中,作者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而非“陈莲河先生特别爱戴和感激”。故选B。
8.鲁迅去日本留学,其本来的目的是( )
A.谋取工作。
B.学习文学,拯救麻木国民。
C.学医,拯救像父亲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
D.旅游,增长文化见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鲁迅是因为早年中医庸医没有救下他父亲的病,所以立志学西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因此去日本留学,其本来的目的是学医,拯救像父亲一样被病痛折磨的人;
故选C。
9.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在对待徐锡麟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一事上,他们持不同意见。
B.在《五猖会》中,鲁迅深情回忆了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事。
C.《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两个故事是“郭巨埋儿”和“哭竹生笋”。
D.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认为先生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因而很可笑。
【答案】A
【解析】B.根据《阿长与<山海经>》原文“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可知,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事;本项表述有误;
C.根据《二十四孝图》原文“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可知,本项表述有误;
D.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等语句可知,寿镜吾先生是博学、质朴的,对待学生很开明,是“我”敬佩的老师;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0.请按顺序将横线补充完整。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①_____,作者原名是②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一部回忆性③____集,原名《④______》,后改名为《朝花夕拾》。
书中揭露某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文章是⑤_______;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文章是⑥_______;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文章是⑦______;怀念幼时保姆的文章是⑧________。
【答案】 鲁迅 周树人 散文 旧事重提 《父亲的病》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掌握。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其中《父亲的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展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恶痛绝,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二十四孝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五猖会》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11.《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持有不同的态度,请把下面三项填入对应的括号内。
A.《鉴略》 B.《二十四孝图》 C.《山海经》
①一位长辈的赠品,薄薄的图画本子……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
②“一部绘图”的书,我“渴慕”着去读,上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是我“心爱的宝书”。( )
③开蒙时读到的第一本书,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
【答案】 B C A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第①空:结合“一位长辈的赠品,薄薄的图画本子……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可知,出自《二十四孝图》“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故选B。
第②空:结合“‘一部绘图’的书,我‘渴慕’着去读,上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是我‘心爱的宝书’”可知,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故选C。
第③空:结合“开蒙时读到的第一本书,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分析,出自《五猖会》。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故选A。
12.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文段中“名医”看病的特别之处是:①___________。结合《父亲的病》全文,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药引难得 爱父亲;对父亲有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和理解。
第一空:由“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可知,名医的看病特别之处就是药引子的难得;
第二空:由原文中,鲁迅先生极力寻找治病的药引,可知鲁迅先生对于父亲的爱;同时,由文章最后,鲁迅先生写到的自己的父亲弥留之际,自己受到衍太太的怂恿一直大声喊叫父亲,让父亲不能够安静地离开,这一点可以看出来鲁迅先生的后悔;同时从文章中,鲁迅先生费尽心思地请医生找药引,却仍然没有治好父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愧疚。
三、基础知识综合
1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_______________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③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④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______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zhuō______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______而舞”的刑天。
(1)①段中加点词“霹雳”突出了“我”看到长妈妈拿出《山海经》时_________的心情;
(2)②句中横线上应填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3)④句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_;
(4)④句中拼音后应填的汉字是_____,加点字后的横线应填的拼音是_________。
【答案】(1)震惊
(2)谋害隐鼠
(3)却
(4) 拙 qī
【解析】
【分析】
(1)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霹雳”来形象地表达“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突出阿长买回书让人十分的出乎意料。
(2)
本题考查名著积累。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写: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故此处是“谋害隐鼠”的怨恨。
(3)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我渴慕《山海经》,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然而长妈妈给我买来后发现,“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不符合内心的期待,所以用“却”。
(4)
粗拙,读音cū zhuō ,指粗疏拙劣,不精美。
干戚,gān qī,干(盾)和戚(大斧)。
四、语言表达
14.《朝花夕拾》中人物众多,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①衍太太 ②范爱农
【答案】示例一:衍太太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她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所以作者很厌恶她,在文中批判了她的虚伪和丑陋。
示例二:范爱农是一个普通的进步知识分子。他倔强耿直,愤世嫉俗,不满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为革命的成功而兴奋,但在革命失败后又备受打击,穷困潦倒。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作者态度。
衍太太: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因此作者非常厌恶她,在文中多次批判她的虚伪和丑陋。
范爱农: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总体看来,范爱农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生性耿直,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极为不满,希望革命能够成功,革命失败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所以鲁迅以深沉的同情作诗悼念他,对他满是惋惜。
五、综合性学习
15.李教授解读《朝花夕拾》时,以“原来鲁迅这么好玩”话题分享再掀阅读热潮。为此,朝华文学社开展“朝花夕拾,再读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和小宁同学共同参与,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识花·阅读情况】小宁绘制了社员《朝花夕拾》阅读情况图,请总结下图反映的信息。
反映信息:_____________
(2)【拾花·消除隔膜】为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李教授提供了四种解决方法,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社员们解答一项疑问。
精彩选段 社员疑问 解决办法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①”,“马头②”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我至今一想起,还在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注:①[抬阁]一种民间游艺。一个木制四方形的小阁,里面有两三个扮饰戏曲故事中人物的儿童,由成年人抬着游行。 ②[马头]一种民间游艺。让孩子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①这些民俗活动为什么让“小鲁迅”那么神往? ②“小鲁迅”为什么期待自己生重病?大家也有这样的经历体会吗? ③“大鲁迅”为什么至今还在诧异?哪篇文章也涉及过这样的问题? A.结合注释查资料,理解文章内容B。知人论世看背景,把握情感主旨C。梳理篇目找关联,解读共同问题D。联系生活入文本,丰富童年体验
我选择___________项方法解答第__________项疑问。
解答:________
(3)【传花·续写对联】小宁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上联,请选择合适的词语续写下联。
再听 重温 经典 经历 消隔膜 障碍无
上联:再读鲁迅寻足迹
下联:_____________
【答案】(1)朝华文学社社员绝大多数读过《朝花夕拾》,但没有完全读懂。
(2) 示例:我选择A项方法。 解答第①个疑问 从注释中可知高跷、抬阁、马头是孩子也能够参与的民间游艺,体现了迎神赛会的热闹有趣,也反映出小鲁迅的童真、可爱、“好玩”。
示例2:我选择D项方法解答第②个疑问。因为羡慕参与赛会的人大出风头,自己生重病母亲就可以去庙里许下心愿参与赛会。我小时候觉得戴眼镜是斯文帅气的表现,躺在床上看书希望自己早点近视。
示例3:我选择C项方法解答第③个疑问。大鲁迅是诧异孩子与父亲的“代沟”之深,反映出孩子对家长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还有《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中也涉及了儿童教育的问题。
(3)重温经典消隔膜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朝华文学社成员《朝花夕拾》阅读情况的扇形统计图可知,45%的同学读过数次,大多能懂;35%的同学读过多次,透彻掌握,35%的同学读完一次,部分不懂,8%的同学没有读完,完全不懂;反映的信息是:朝华文学社社员绝大多数读过《朝花夕拾》,但没有完全读懂。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明确选择的方法及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即可。我选择A项方法,解答第①个疑问。根据原文“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结合注释“一种民间游艺。一个木制四方形的小阁,里面有两三个扮饰戏曲故事中人物的儿童,由成年人抬着游行”“一种民间游艺。让孩子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可知,高跷、抬阁、马头是孩子也能够参与到其中的民间游艺,“小鲁迅”作为孩子也是很向往参与到其中,体会其趣味的,不仅反映了迎神赛会时民间游艺丰富多彩、有趣味,场面热闹,还表现了“小鲁迅”身为孩童的天真活泼、可爱有趣。我选择D项方法,解答第②个疑问。根据原文“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可知,小鲁迅羡慕参与赛会的人能够出风头,自己也希望大病一场后,母亲带自己去庙里许下心愿,从而参与庙会。联系生活,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里的孙悟空能够吹毫毛变幻出很多的孙悟空,自己也希望长出浑身的毫毛。我选择C项方法,解答第③个疑问。根据“我至今一想起,还在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可知,“我”在去看五猖会前需要背诵父亲指定的书目,父亲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我”很无奈、厌烦,迫不得已去背书,内心失落。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如《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等。
(3)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重温”与“经典”组合与上联中“再读鲁迅”这一动宾短语对应,“消隔膜”与上联“寻足迹”这一动宾短语对应。
六、现代文阅读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衍太太
①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②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③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④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进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⑤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擦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⑥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橱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⑦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⑧好。那么,走罢!
(1)从文中看,“我们”为什么愿意到衍太太家玩?
(2)本文的主人公是衍太太,为什么第二段要写沈四太太?
(3)“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我”对衍太太的态度是由 _____变为 _____,文中表明“我”认清衍太太本质的句子是 _____。
(5)从全文看,衍太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1)因为她会不论我们闹出什么乱子,也不告诉“我们”的父母。
(2)第二段要写沈四太太是为了和衍太太形成对比,衬托出衍太太的自私。
(3)衍太太教唆“我”看不健康的书籍;衍太太一面鼓动大家打旋子,之后又装作反对。
(4) 喜欢 不满意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5)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品德败坏、教唆别人学坏、诬陷别人的人。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①段“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可知,“我们”愿意去衍太太家玩是因为她不论我们闹出什么乱子,也不告诉“我们”的父母。
(2)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文章第②段“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可知沈四太太是一个会真正关心孩子的人,第③段“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两者形成对比,衬托出衍太太的自私。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文章第④段“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进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这是衍太太教唆“我”看不健康的书籍;“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这是衍太太一面鼓动大家打旋子,之后又装作反对。这些都是“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
(4)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文章第①段“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看出“我”一开始对衍太太是喜欢的;
第④段“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可知“我”对衍太太不满意;
第⑦段“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衍太太造谣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让“我”彻底认清了她的真面目。
(5)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选文第③段写了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吃冰;第④段写了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导致孩子摔倒后反怪孩子不听劝;第⑥⑦段写了教唆“我”偷母亲的钱和首饰,又背后造谣说“我”是家贼等事。
据此可以看出衍太太心术不正、品德败坏、搬弄是非、虚伪阴险、推卸责任等特点。
阅读鲁迅的《狗 猫 鼠》(有删改)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狗和猫)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衰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起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②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处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
③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还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厚有“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ー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加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党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哀悲,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17.结合语境,解释首段中“褒贬作品”的意思。
18.童话中狗认错了猫,受到了嗤笑。作者在这里引用童话故事有何作用?
19.作者在末段中写“虫蛆、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7.意思是评论作品的优劣好坏。
18.引用童话故事说明狗猫结仇的来源;嘲讽当时那些无中生有妄议他人的人。
19.目的在于跟“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一些人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解析】
17.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褒”本意为衣襟宽大,在此处用作名词,解释为褒扬;“贬”本意指减损,减少,引申指降职,又指给予低的评价。在文中“褒贬”二字用来修饰作品,意思为褒扬或贬低作品,即评价作品的优劣。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分析,应结合文段关键句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结合上下文明确引用童话故事作用。
结合第①段中“但是大家都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分析,引用童话故事解释猫和狗成为仇家的原因。
结合第②段中“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体现出作者对于猫狗结怨故事的不认同。
结合第③段中“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分析,写出动物们的直率,结合“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厚有‘颜厚有忸怩’”分析,表达出作者对于妄议他人的嘲讽。
1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段中“动物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分析,写出“虫蛆、鸷禽猛兽”的直率、不自命清高、真诚。
结合后文中“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分析,写出人的堕落、虚伪。
结合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末段中写“虫蛆、禽猛兽”与虚伪的人进行对比,体现出作者对于世间虚伪之人的愤慨。
七、作文
20.微写作
“珠玉不如善友,富贵莫如仁友”。某校九年级开展“博览经典,广知增智”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在“话朋友”交流会上。要求与名著中的人物交友,下列朋友你最想结交的是哪一个?请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发言稿。(150字左右)
A.《朝花夕拾》:少年迅哥儿的朋友少年闰土。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般的战士保尔·柯察金。
C.《水浒传》:林冲的朋友鲁智深。
【答案】示例一: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少年闰土。少年闰土和少年迅哥儿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西瓜地刺猹……他的心里仿佛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而且他乐于把这些事拿出来和朋友分享,这能极大地丰富朋友的见闻。另外,他对朋友是真诚的,并没有因两人身份不同而有什么隔膜。两人关系纯洁干净、亲密无间的,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示例二: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保尔·柯察金。童年时他虽然饱受生活的贫困,但一直追求上进勇于向命运挑战。即使面临身体的残疾和精神的痛苦,但他依然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走出人生的低谷,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示例三: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鲁智深。鲁智深是林冲的结拜好友,他武艺高强、重情重义。林冲误入白虎堂后,被刺配沧州,他千里护送,直到林冲脱离险境。这种友谊是洁净真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解析】本题从写发言稿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写发言稿时应注意称呼,选出一个想结交的朋友,并联系名著里的相关情节说清楚原因即可。
例如选少年闰土,则首先要了解闰土有关的故事情节,如少年闰土带着鲁迅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等,这时的闰土在鲁迅心中是小英雄,和鲁迅是好朋友,两人之间的情感非常的纯粹。因此可以这样写: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少年闰土。少年闰土让鲁迅的童年时光充满了无限的欢乐,他带着鲁迅迅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下刺猹,潮汛看鱼等等,他就是鲁迅心中的小英雄,无所不能,勇敢机智,他没有阶级观念,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比鲁迅低就卑躬屈膝,他真诚地对待鲁迅这个好朋友,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例如选保尔·柯察金,则要知道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保尔的家境贫穷,小时候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后面在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双目失明,双腿瘫痪后,他又开始文学创作,让自己的人生变得非常的有价值。因此可以这样写: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保尔·柯察金。虽然命运屡次和他开玩笑,给了他贫苦的童年,又让他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让他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向命运低头,反而更加顽强地拼搏,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命运抗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的有意义,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例如选鲁智深,则要知道鲁智深和林冲的相关情节,鲁智深和林冲两人初次相见,略微寒暄几句就结拜为兄弟,林冲被高衙内陷害刺配沧州,途径野猪林,二差人起了杀心,关键时刻鲁智深解围,鲁智深不放心林冲,千里相随,暗中保护林冲直至沧州道,体现了鲁智深的重情重义。因此可以这样写:各位同学,我最想结交的是鲁智深。鲁智深对待林冲这个结拜兄弟重情重义,他武艺高强,在林冲遇被高衙内陷害刺配沧州时,他一路跟随,救林冲于危难之中,为了兄弟的安危,不怕得罪朝廷官员,千里迢迢将其护送到目的地,这种全心全意对待朋友的行为,着实令人敬佩,所以这样的朋友值得相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