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少年正是读书时”,七年级某班以“好书共读”为主题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本周五下午班级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须推迟15分钟放学。请你帮助班主任老师拟条手机短信,群发给本班学生家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就“如何有选择地读书”这一问题,小宁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言稿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种类日益繁多,但品质却良芳不齐,有选择地读书就尤为重要。A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不仅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低下,还白白浪费精力。B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文化内涵丰厚的原因。阅读中外名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不仅可以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样的读书才有意义。同学们,让我们都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吧!
A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读书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小组进行《西游记》的阅读交流,请结合以下情节,就“行者”形象阐述你的观点。
选段一: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选段二:行者却自他角尖钻眼里钻出,现了原身,掣出铁棒,照铙钹当的一声打去,就如崩倒铜山,咋开金铙。可惜把个佛门之器,打做个千百块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惊张,五方揭谛发竖。大小群妖皆梦醒。
选段三:却说行者跳在九霄,全了性命,见妖兵回转, 不张旗号,已知众等遭擒。他却按下祥光,落在那东山顶上,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叫道:“师父啊!你是 那世里造下这选遑难,今生里步步遇妖精。似这般苦楚难逃,怎生是好!”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我“读”我推荐】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两种读书方法,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有帮助。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谈谈你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去读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2)【我“读”我感悟】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你班王微同学准备了一篇文稿。下面是文稿中的一段文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3)【我“读”我实践】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二十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景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60字)
春天 天空 田野 煦日
3.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备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 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 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1)由材料一中的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蜜蜂采蜜式读书法不适合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这种读书法的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弊端在于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有关读书的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要惜时。
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的作用。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有时是无用的。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两句诗是说读书时做学问的源头活水。
4.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有一副对联,由于某同学不小心把下联损坏了,请你根据上联把下联对完整。
上联:藏古今学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说出三种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同学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2)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少年正是读书时”,七年级某班以“好书共读”为主题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本周五下午班级将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须推迟15分钟放学。请你帮助班主任老师拟条手机短信,群发给本班学生家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就“如何有选择地读书”这一问题,小宁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言稿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修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种类日益繁多,但品质却良芳不齐,有选择地读书就尤为重要。A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不仅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低下,还白白浪费精力。B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文化内涵丰厚的原因。阅读中外名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不仅可以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样的读书才有意义。同学们,让我们都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吧!
A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读书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小组进行《西游记》的阅读交流,请结合以下情节,就“行者”形象阐述你的观点。
选段一: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选段二:行者却自他角尖钻眼里钻出,现了原身,掣出铁棒,照铙钹当的一声打去,就如崩倒铜山,咋开金铙。可惜把个佛门之器,打做个千百块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惊张,五方揭谛发竖。大小群妖皆梦醒。
选段三:却说行者跳在九霄,全了性命,见妖兵回转, 不张旗号,已知众等遭擒。他却按下祥光,落在那东山顶上,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叫道:“师父啊!你是 那世里造下这选遑难,今生里步步遇妖精。似这般苦楚难逃,怎生是好!”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敬的学生家长:您好!班级定于本周五下午举办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需推迟15分钟放学,请妥善安排接孩子时间。谢谢。 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不仅白白浪费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低下。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得到大家的青味,是因为其故事情节丰富、文化内涵丰厚。 行者是细心谨慎的,他看出寺院有些凶气,劝师父“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行者是本领高强的,他从变化身形从金铙中逃脱,并打碎这个“佛门之器”;行者是心疼师父的,他知师父等人遭擒,“滴泪想唐僧”,哀叹“似这般苦楚难逃”。
【解析】①本题考查考生通知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尊敬的学生家长”“您好”,其次要讲明原因——举办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需推迟15分钟放学,最后表达目的——妥善安排接孩子时间。
②本题考查考生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语病是语序不当,修改的方法是将“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对调。B句语病是结果混乱,修改方法是删掉“的原因”或删掉“因为”。
③本题考查考生人物形象分析能力。从选段一行者的“看罢”和语言中的“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可知行者细心谨慎;从选段二行者“自他角尖钻眼里钻出,现了原身”和“当的一声打去,就如崩倒铜山,咋开金铙”,可知本领高强;从选段三“落在那东山顶上,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和“师父啊!你是 那世里造下这选遑难,今生里步步遇妖精。似这般苦楚难逃”,可知行者心疼师父。作答时,一定要结合相关情节阐述。
2.某校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我“读”我推荐】下面一段话介绍了两种读书方法,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很有帮助。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谈谈你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去读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2)【我“读”我感悟】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你班王微同学准备了一篇文稿。下面是文稿中的一段文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忱投入到阅读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3)【我“读”我实践】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二十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请你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绘某种情景的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60字)
春天 天空 田野 煦日
【答案】(1)示例:“吃橄榄”的方法指的是精读,“吃甘蔗”的方法指的是略读(或跳读)。如我读《西游记》时,精读三借芭蕉扇的精彩情节,对描写人物情态,体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地方反复品味,略读了一些打斗场面、描写环境的诗词等,这样有利于我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认识师徒四人的鲜明性格。
(2)D
(3)示例:走进春天,你会听到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透明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啾啾婉转的鸟鸣;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煦日默默地照耀,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表达的能力。
分析第一段材料可知,第一种“吃橄榄”的方法的重点在于“反复咀嚼,徐徐品味”,这种反复去咀嚼文字,慢慢品读书本的方法称之为“精读”;第二种“吃甘蔗”的方法重点在于“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这种方法类似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说重点关注书本中有特色的细节描写或经典形象描写——即“甜汁”,而书本中那些与人物无关的描写或者轶事则可一带而过——即“渣滓”,这种方法指略读(或跳读)。题目要求结合自己读过的书籍来说方法的运用,我们从经典名著的阅读入手。比如读《水浒传》,对于《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智取生辰纲这样的经典英雄故事,可以进行情节精读,并通过故事中细节的描写来反复品味人物的形象。而《水浒传》中一些无关主题的人物和零碎的琐事争斗,则可以跳读。这样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书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特征。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方法,再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说说自己对精读与跳读方法的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顺序的分析能力。
在文段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是要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分析填空材料中的四个人物可知,这些都是属于不同朝代的人物,文中也提到“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所以应以朝代的先后为排序的依据,据此排序则依次为:孔子(春秋)、杜甫(唐朝)、苏轼(宋朝)、于谦(明朝)。据此可判断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分析题目中的“春天”可知,我们可以描绘一段写春天美景的文字。发挥想象和联想,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当“天空”与春天相遇,我们会想到晴空万里,心境开阔。天色是湛蓝而辽远的,轻捷的叫天子从草木之间飞速掠过,直冲云霄;当“田野”与春天相遇时,我们会想到田野上的作物绿油油地生长着,放眼望去,满眼里都是生机勃勃的色调;当“煦日”与春天相遇时,我们可以想到阳光朗照,恩泽万物的画面。阳光均匀地照耀着春天的山、春天的树、春天的河流与草地,给自然万物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分析时,注意文中字数的要求和至少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再据此回答即可。
示例:走进春天,天空是湛蓝而辽远的,轻捷的叫天子从草木之间飞速掠过,直冲云霄,让人顿觉心境开阔;田野上的作物绿油油地生长着,放眼望去,满眼里都是生机勃勃的色调;煦日朗照,恩泽万物。春天的山、春天的树、春天的河流与草地都在阳光沐浴下安然舒展,如同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
3.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备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 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 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1)由材料一中的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蜜蜂采蜜式读书法不适合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这种读书法的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弊端在于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有关读书的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要惜时。
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的作用。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有时是无用的。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两句诗是说读书时做学问的源头活水。
【答案】 (1)我国国民认为阅读最主要的作用是能让精神生活更丰富。 (2)要在学问上做出深入研究和成就的人; 使读书成为乐事,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 (3)C
【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题干给出的图表是国民阅读作用的调查,从图中数据来看,认为读书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丰富的占比最大,在80 %以上。可见大部分人认为阅读最主要的作用是能让精神生活更丰富。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文段可知,作者是针对“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凭自己兴趣阅读,可使读书成为乐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但也有坏处,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从而产生畸形的发展。接着作者举了自己朋友的例子来加以证明。由此可见此文段作者在论述凭兴趣阅读的利与弊,最后明确:读书不能仅凭兴趣,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去保持自己的兴趣。
(3)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读书要和实践结合起来。故选C。
4.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有一副对联,由于某同学不小心把下联损坏了,请你根据上联把下联对完整。
上联:藏古今学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些活动形式?(说出三种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 (2)示例: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聚中外精华 (4)示例:开展读书问卷调查;请新华书店相关工作人员到学校办一次书展;请作家作一场“走进名著”报告会;“读书经验谈”专题墙报展。 (5)示例: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让“好读书,读好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邀游吧!
【解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主题。如“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等。
(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多记忆名言警句,多背诵箴言俗语,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3)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如上联“藏古今学术”整体上是动宾结构,“古今学术”又是偏正结构。内容上要表现读书的益处。如可拟为“聚中外精华”,这样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上联相符,构成“正对”。
(4)有些活动方案的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即可。切忌偏离主题。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语言应简练、概括性强。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名著阅读的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阅读名著倡议书,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等。
(5)开场白要紧扣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内容一定要符合“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这一活动的主题。同时注意与以下活动的衔接。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同学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2)①示例一;尊敬的校长,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课,以便我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示例二:尊敬的校长,我们建议老师少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便我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 ②示例一: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有选择,经典名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我们应从阅读经典名著开始。示例二:同学们,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挤时间读好书。
【解析】(1)补写宣传语,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上联“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是个兼语句。如可拟为“好书让阅历变得丰富”或“好书让人生充满智慧”。这样从内容上与上联构成“正对”,形式上符合结构要求。
(2)建议的针对性要强,要针对甲乙丙三个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建议。且注意提建议的对象:一个是“校长”,一个是“同学”。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时,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如尊敬的校长,我们建议学校给我们列出“推荐书单”,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如同学们,我们要注意读书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摘抄等,将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印象会更深刻。
6.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2)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答案】(1)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2)小宁,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增长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解析】(1)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喜欢程度”“作品类型”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阅读名著有益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