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工业革命后出现三股进步思潮?观察图片思考接下来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 2.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培养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一
马恩的相识
二
理论的诞生
三
实践的付诸
知识结构
学习目标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恩格斯
(1820-1895)
一、马恩的相识
卡尔·马克思,德国人。17岁时就把“为人类
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恩格斯,出身于德国工厂主家庭。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第一次
见面。从此,二人成为合作一生的挚友。
1844年
巴黎相见
1848年合作完成《共产党宣言》
1849移居伦敦
开写《资本论》
1883年马克思逝世
恩格斯整理出版
《资本论》二三卷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墓碑碑文
历史解释
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1859年狄更斯《双城记》
1.马恩生活的时代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马恩的诞生
1818年
以上材料中“最美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应有尽有”和“一无所有”两对相反意思的词语各指的是什么?史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时空观念
1820年
一个工人摇动的珍妮纺纱机的生产能力至少比一架普通纺纱车高5倍……由于机器方面的各种改进,真正的费力的工作一天天地被机器所代替……这是纤弱的妇女甚至小孩子也完全可以做的,而做这个工作所得的工资要少一半,甚至少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尽管生产已经扩大,成年工人却一天天地从工业中被排挤出来,而且再也找不到工作。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机器改进
生产力高5倍
(成年)工人失业
雇低工资的女工、童工
糟糕
美好
唯物史观
资产阶级占有更多的财富
生产扩大
成本降低
工人阶级饱受剥削日益贫困
阶级矛盾对立
机器改进
生产力高5倍
(成年)工人失业
雇低工资的女工、童工
应有尽有
一无所有
唯物史观
(1)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活动:
(2)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1842年5月5日《莱茵报》刊载的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周论(第一篇论文)》一文的开头部分
根据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归纳交流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
唯物史观
(4)1849年马克思写成《资本论》。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书影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资本论》法文版书影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
主要内容
批判继承的思想(产生基础)
德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阶级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阅读课文内容,填写以下空白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
中国的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改革时期的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马克思墓
伦敦西北的一座小山旁边的海格特公墓内。墓前一座高1.22米的马克思青铜半身像竖立在一块2.44米高的花岗石墓碑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闪闪发光的金字镌刻在墓碑的最上部。墓碑中央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刻着马克思的生卒年、月、日。墓碑的座基上还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逝去百载余音续。
读图,请找出“余音续”在中国的表现。
家国情怀
1848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封面
1847年1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托起草纲领。1848年2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开篇语
二、理论的诞生
1、《 共产党宣言》内容: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分裂为哪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是谁?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
所取代。
《 共产党宣言》内容:
《共产党宣言》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指出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共产党宣言》内容:
《共产党宣言》如何评价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共产党宣言》如何改变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工人的现状?
(工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
制度才能达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
革命。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意义
(1)《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3)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三、实践的付诸
1917年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力量壮大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
3、发展: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第一国际成立后,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而此时,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正因战争而举行了起义……
第二模块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回归教材夯基础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社会矛盾激化。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新政府割地求和,对
内欲夺取国民自卫军
武装。巴黎人民起义。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武装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3月28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1871年3月28日建立世
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
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墙
五月流血周
巴黎民众的反击
第一国际的支持
21-28日
3、失败原因
直因: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根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当时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1-28日受到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和普军的反扑,5月28日公社失败。
后幸存者鲍狄埃写下
《国际歌》传唱世界。
2.过程
巴黎公社的建立只是法国大革命(1789——1875)的组成部分,大革命期间的法国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包括君主立宪制、专制的复辟、民主共和制、拿破仑帝国及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1791年9月《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帝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1848年,巴黎再次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再次成立。
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1871年出现短暂的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随后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知识拓展——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政治体制不稳定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蓝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作中
宪章运动群众集会
巴黎公社战士在战斗
“在巴黎公社前,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一个纯理论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未曾经过生活实践验证的天才论断”,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苏联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巴黎公社史》
扩展延伸: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历史条件:
2、空想到科学:
3、理论到实践:
4、理想到现实:
5、在中国的传播:
6、在中国的发展:
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
工业革命 阶级矛盾激化 工人运动兴起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理论源于实践
实践丰富理论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形成列宁主义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启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回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的表现: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思想。
主义
课堂小结
1、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2、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法典》 D.《战争与和平》
C
B
课堂检测
3.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作为近代欧洲思想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相同点有( )
A.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B.都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C.都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 D.以实现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4、1871年的“318”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评价的是
A请你按以下学案,完成学习任务。
[识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1)史料是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请区别以下史料所属类别(只填序号)。
①“巴黎公社”见证者访谈录②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③《拿破仑法典》
A.______是实物史料;B.______是文献史料;C.______是口述史料。
D
A
②
③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