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必修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地理学习中,区域地图包含的各种信息可以成为判断地理问题的依据。下图示意某区域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县界的划分通常多方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图中县界考号
A.以森林公园为分界线,界线模糊 B.以山脊为分界线,界线明确
C.以河流为分界线,界线明确 D.以交通线为分界线,界线模糊
2.图示区域中
A.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 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
C.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 D.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
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是水晶宫。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时隐时现。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据此回答3-5题
3.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高水平的不均衡发展阶段
4.该区域
A.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5.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①科技、教育 ②金融、贸易 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
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 B.贵州、陕西、山东——西部地区
C.河南、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7.我国推动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下图,回答8-9题。
8.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自然资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劳动力素质高
9.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产业结构更优,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10.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形
B.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
C.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自然土壤更加肥沃
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11-12题。
11.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A.天山 B.昆仑山 C.太行山 D.秦岭
1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D.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读“某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下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图示产业转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空间分布很均衡 B.主要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C.主要向发达国家转移 D.主要向东亚、东南亚地区转移
14.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①产品运输不畅 ②国家政策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上涨 ④原料价格上涨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三个监测期石漠化总面积及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例。读图完成15-16题。
15.我国轻度石漠化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A.先增后减 B.持续减少 C.持续增加 D.先减后增
16.下列易出现石漠化的省份可能是
A.陕西 B.黑龙江 C.云南 D.江苏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如右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整片枯死。据此完成17-18题
17.推测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 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 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8.下列关于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 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C.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
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A.修建水库 B.矿山开采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扩大耕地面积
20.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季降水多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春季降水更多 B.冬春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
C.冬春季偏北风从五大湖携带来丰富的水汽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降水较少
2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稻田 ②耕地 ③水库 ④海岸带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材料,回答第22题
22.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流域内降水减少 C.蒸发加剧 D.引水灌溉
23.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 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②与④ D.③与④
24.美国棉花带位于靠近墨西哥湾的南部地区,和我国新疆棉花产区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有
①光照充足 ②降水丰富 ③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煤炭资源 D.水陆交通
26.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政府政策支持 C.自然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28.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B.传统工业基础雄厚
C.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D.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29.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2022年9月5日12时,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图”。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完成30题。
30.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
A. GIS RS B. GPS GIS C. GPS RS D. GPRS RS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31.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
(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 (东,西)部地区的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淮河一线。
(3)江苏省某中学的小明、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东线考察,发现从扬州到天津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纬度、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它是以
为基础,在 (中低纬,高纬)表现最为明显。
(4)除南水北调工程之外,我国还有两项 (东西,南北)向的大型工程,它们分别是 , 。
32.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曾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随着历史的推移,由于连年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
材料二 1962年始,塞罕坝历经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万顷林海,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材料三 下图是“ 20 世纪 80 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 10 —15“洞庭湖 1825 一 2006 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示意图”。
(1)简述塞罕坝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2)在塞罕坝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低,试从自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材料三中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经济价值和 , 生态价值。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应采取的措施是 。
33.下图是美国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中 B1 B2处农作物一样,但有区别, B2处为 ; 在我国,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填“华北”或“东北”)地区,D处为 带 。
(2)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 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 ;二是 。
(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美国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措施有 , , 。
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必修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5BDCDA 6-10 DDBCD 11 2.DDDCC 16-20 CBCAB
21-25 DACAA 26-30.CCA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31.(12分)(1)华北、京杭。4分
(2)东、秦岭。4分
(3)纬度,热量;中低纬,6分
(4)东西;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6分
32.(12分) (1)(共4分)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过度开垦(2分)和过度放牧(2分);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2分)。
(2)(共4分)冬季漫长寒冷;多风沙;干旱(或者降水少/水源短缺);土壤贫瘠(或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每点2分,任意2点满分)。
(3) 变小 发展水产业 , 航运业 , 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或调节气候) 供水等 ( 3 )退田还湖;搞好上游水土保持;防治水污染等
33. (1)冬小麦 , 华北 ,棉花
(2) A ;气候湿冷,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靠近美国工业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3)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处方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等(任答2点即可); 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的政策、法规如限耕、休耕、免耕和轮作方式; 加大农业科技的投人等(任答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