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解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文章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至4自然段写时光一去不复返,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第5自然段回扣题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这篇文章是第三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一是用一连串的问句来直接抒发,第二是用诗意的语言进行形象化的表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句,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习作者的写法运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受。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名言警句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值得反复品读、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齐读课题。
2.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时光的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感慨、惋惜)
二、品读课文
1.过渡: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朱自清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来直接抒发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作者却把它写得具体形象、真切感人,你发现了吗?
2. (出示课件)
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指名回答找到的句子。
4.同桌合作学习。
要求:朗读句子,体会作者如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出来,并与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的排比句,(出示课件)学生说体会,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燕子、杨柳、桃花”三种景物排比的写法,引导仿说句子和用三种景物的循环往复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的鲜明对比。男女生对比朗读。
(2)学习第2自然段的比喻句,(出示课件)学生交流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体会时间悄然而逝,无声无息。引导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3)读第4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学生说体会,点拨时间消逝,不留痕迹,作者的焦急,苦闷。
小结:作者借用了一些景物来表现时间匆匆,表达自己的忧伤、焦急和无奈。(板书:景物)
(4)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点拨拟人的写法,让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
引导:随着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作者的一天是怎样茫茫然旋转的呢?双横线画出作者写到了哪些事例来表现自己一天时间的飞逝的。师生配合读。
引导:从早上到晚上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写的事例是很多的,但作者偏偏选择洗手、吃饭、睡觉这些极为平常的事呢?
作者在写这些事例时也是很有特点的。(出示课件)自读句子,在这些事例中时间是从什么地方过去的呢?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过去吗?男生读。
(出示课件)这些事例中,时间又是怎么过去的呢 引导发现动词的不同,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之快。女生读。
引导学生小结:作者在这段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作者选取了一些事例,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和无奈。(板书:事例 情感)
6.小练笔
(1)作者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你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呢?
(出示课件)仿照第3自然段作者借用景物、事例,采用排比、拟人等手法来表现时间流逝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2)展示练笔内容,学生评价。
三、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1.时光匆匆,作者虽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板书:珍惜时间)
2.交流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句等(出示课件)。
3.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珍惜时间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8.匆匆(朱自清)
惋惜 感慨
问句
景物 情感 珍惜时间
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