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走近作者和作品,通过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体验,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积累生字词,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分析本书的书名、作者、小引、目录等主要内容,明确本书“回忆性散文集”的特点,初步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对作品的初读,感知课文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童年时的百草园吗 那里有唱歌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还有蜈蚣、斑蝥等动物,给鲁迅带来了无限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自《朝花夕拾》
【内容概览 】
《朝花夕拾》( “晚上拾起早晨的花” )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全书共十篇,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朝花夕拾》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其中更多地流露了鲁迅的温情和仁爱之心。书中不少文章饱含“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了解作者】
1.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坟》等。
【写作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地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阅读指南】
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
后三篇(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
【分类】
《朝花夕拾》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从主题思想上看,《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大致有如下两种分类:
分类一
1.以议论为中心线索,同所描述的生活片段穿插在一起,有较浓的杂文色彩 :《猫·狗·鼠》《二十四孝图》《无常》。
2. 以描写一个人物为中心,同描述个人的感受密切结合,有传记文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3. 以叙述一段生活为中心,同描写穿插起来,将议论、抒情寓于描述之中:《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分类二
抨击正人君子的:《狗·猫·鼠》《无常》。
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二十四孝图》。
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童年的乐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又有批判封建教育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学的: 《父亲的病》
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琐记》
追念师恩的:《藤野先生》
怀念友人的:《范爱农》
【阅读方法】
【篇目】
小引
《狗·猫·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阿长和山海经》 《父亲的病》
《二十四孝图》 《琐记》
《五猖会》 《藤野先生》
《无常》 《范爱农》
后记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 猫 鼠》——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麻烦的礼节”,但善良、纯朴、乐于助人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我”因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而对她产生敬意。文章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图》——作品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从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人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叫海军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通过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经过。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而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分析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六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
【问题探究】
阅读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
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①“谋杀”“我”的隐鼠。②“切切察察的毛病”。③摆“大”字的睡相。④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⑤“长毛”的故事。⑥为“我”寻来《 山海经》。(重点)
2.通过精读,你了解到阿长是怎样的一位旧中国劳动妇女?
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见文章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阅读精彩片段之——《五猖会》
1.自由浏览文本,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
热切盼望。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高兴、迫不及待)
2.“我”在热切盼望去看 “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的心情如何?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不情愿、无奈、痛苦的煎熬)
3.“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父亲无视“我”的心理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艺术特色】
1.杂文笔法。
在深情回忆往事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以小见大
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3.反讽手法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4.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对比“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5.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
如在《狗·猫·鼠》中作者一边叙述狗,猫和鼠的故事,一边通过议论揭示狗、猫、鼠的本质特征,并对那些“名人教授”加以冷嘲热讽。又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课后作业】
1. 我校文学社请你为大家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一书,请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推荐词。
推荐理由示例:
①本书为作者成年后回忆儿时的趣事所做,可以很好地了解作者美好的童年;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对自己小时候一些往事的回忆,其中一些故事中蕴含着道理,会让我们对生活有新的认识和启迪,所以我推荐这本书;
③这部书是鲁迅回忆儿时生活的一部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叙了他儿时的生活,能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
2.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
推荐理由:
本书从多个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具有当地农民气息的语调,秀雅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广大人民中勾起了无限的情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触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白洋淀”也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推荐理由:
《湘行散记》中沈从文从桃源出发,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峒到凤凰,一路上、水上、船上、岸上的见闻都与水、水上、水边的人物有关,人物亦正亦邪,游侠气浓,充满了浓郁的江湖气息。
突出了人物身上原始自然的人性、唯情尚情的男女情爱、勇武侠义的游侠精神及坚忍顽强地生存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