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依次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2.“海中断崖”是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时( )
A.迅速增大 B.迅速减小
C.保持不变 D.先减后增
3.③在甲处达到较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
C.入海径流量大 D.藻类植物影响
4.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题。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许多深奥复杂的地理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来帮助理解。根据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5.打开阀门后,会看到( )
A.蓝色盐水在上面横管中向右流
B.红色盐水在上面横管中向左流
C.蓝色盐水在下面横管中向右流
D.两边的盐水保持相对静止
6.此实验有助于解释什么地理原理或现象( )
A.热力环流 B.海洋密度流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7.利用该实验演绎上述地理原理或现象,不足之处是( )
A.两边的盐水浓度差异太小 B.两边的盐水颜色对比太大
C.两边的盐水浓度差异太大 D.两边的盐水最终会相对静止
海水密度跃层,又称“柔软的液体海底”,是指受温度、盐度的影响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突然增大的水层。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海水温度、盐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根据海水温度、盐度的垂直差异,该海域海水密度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对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B.与陆地表面比,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
C.各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一致
D.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下图表示不同海域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海区表层海水盐度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1.关于图中四个海域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表层水温低于④海域
B.海域较封闭是②温度低的主要原因
C.从③出外海的货轮不能满载
D.④海域南部海水比北部海水盐度低
“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形成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适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点,被巨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造成“海中断崖”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13.下列关于海水的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D.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咸潮,是一种河海交汇处的水文现象。入海河流水量不足时,海水倒灌,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下图为珠江口附近海域夏季海水盐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海域海水盐度( )
A.受太阳辐射影响,夏季高于冬季
B.受入海河流影响,从入海口向外递增
C.受海岸线形态影响,自北向南递增
D.受夏季风影响,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15.一年中,珠江口附近易发生咸潮的时间为( )
A.4月 B.7月 C.10月 D.12月
16.珠江三角洲应对咸潮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警②河道清淤③兴修挡潮建筑物④海水淡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丰岛相望,是地中海内第一大岛,人口约500万,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岛。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岛屿南部较干热。岛上植被类型丰富,大多是次生植物(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各种原因消失后,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的植物)。
材料二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西西里岛地下深处有储量巨大、盐层深厚的盐矿。西西里岛矿盐的形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出现之前,品质远高于现代海盐。
(1)分析西西里岛南部较干热的原因。
(2)推测西西里岛植被大多是次生植物的原因。
(3)简析该地区钾盐矿床形成过程。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薄层的高温、低盐水;下层为厚层低温、高盐水,下层也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温度和盐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
材料二 下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
(1)描述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2)推测黄海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并分析成因。
(3)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与温跃层的演变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指出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特点。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A 6.B 7.D
8.B 9.D
10.C 11.C
12.B 13.D
14.B 15.D 16.B
17.(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为阳坡,太阳辐射强,燕发量大;南部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多火山、地震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岛屿面积小,人类活动频繁,使原生植物消失;与陆地距离近.近大陆植物种子被携带进人该岛;该岛植物残存的根系与种子多;该岛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大,有利于多种次生植物生长。
(3)板块运动造成直布罗陀海峡狭窄,与外海的海水交换少;该地区夏季光照强,气候干旱,海水蒸发量大;海区干涸,盐类物质析出,形成钾盐矿床。
18.(1)①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降低;②在水深10米~30米附近,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迅速下降; ③约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2)夏季。原因: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
(3)春季形成发展,夏季成熟,形成明显冷水团;秋冬季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