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备课教案
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 主备人 复备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的同时感受作者选材的独到之处,从而了解说理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2、让学生知道,只有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奇观是什么?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道理(3)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生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 (2)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3)滴水穿石有什么特殊性? 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交流难识记的字,书写注意的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示书写要点。 4、学生练习。 5、交流评议。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关于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资料。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领悟感知“滴水穿石”的精神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的同时感受作者选材的独到之处,从而了解说理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滴水穿石是一个怎样的精神?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读1--2节,思考:滴水怎么能穿透石头的呢?划出 重点词语来,好好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抓住“接连不断 、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这些词理解。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者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特地举了三个人物的真实事例,哪三个人?出示他们的头像,他们三个人中有中国人,有外国, 人有古代的人,还有现在的人,用书上的一词语就叫----古今中外!(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思考:他们三个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是怎么成功的?划出重点的词语,读一读,想想你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3)分别交流: 你觉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成功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读了这三个人物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四自然段。(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投影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只要功夫深,( ) 绳锯( )精卫( )聚沙( ) 三、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四、领悟写法,让文本成为范文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举古今中外的人物真实的事例来说明等。五、作业设计: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3、完成学习手册上的内容。六、板书设计:22.滴水穿石的启示李时珍:《本草纲目》 不懈努力爱迪生:一千多项发明 孜孜不倦齐白石:绘画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