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 复习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单选题
1.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 C.H2O D.HCl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3.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4.“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X的化学式为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7.在化学反应中,已知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8.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10.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反应物是纯净物
1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 的值等于 0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 8:1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2.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3.将一定质量木炭跟少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
14.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______,“△”表示______。生成的气体符号为“______”,难溶化合物的沉淀符号为“______”。
17.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各学校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配发了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次氯酸( HC1O)。
(1)标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很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病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8.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Ⅰ:节约用水
(1)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为降低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Ⅱ:水的净化
(3)“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混凝剂,其作用为__________。
(4)过滤的操作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5)“吸附池”中常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Ⅲ:废水处理
(6)废水中氨氮(以 NH3形式存在)含量过高,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次氯酸(HClO)可除去废水中的 NH3,发生的反应为:。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IV:验证水的组成可以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如图 A)。
(7)试管 a 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8)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9)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9.某工厂将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的SO2收集起来,既可以生产稀硫酸,又能制备氢气。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反应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2)反应器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_______。
(3)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
三、实验题
20.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中,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______。生活上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1.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进行探究。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2图,不同配比下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3图。
项目 氯酸钾熔点 二氧化锰分解温度 酒精灯外焰
温度/℃ 356 535 400
【查阅资料】①有关温度见上表;
②“不同配比”是指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1)分析2图: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此时氯酸钾的状态是______态(选填“气”“液”或“固”),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从2图曲线可看出,在氯酸钾分解前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3)分析3图曲线,氯酸钾分解温度随不同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四、计算题
22.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在氮气(N2)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Al2O3+N2+3C2AlN+3CO。若有14 kg的氮气参加反应,可生成氮化铝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23.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下列属于O2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标号)。
A O2能支持燃烧
B 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C O2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2)小圳同学进行实验室制备O2的相关探究。
【查阅】他得知在KClO3分解制O2的反应中,Fe2O3可作催化剂。
【实验】他用电子秤称取0.49gFe2O3和一定量的KClO3,充分混合后加热至KClO3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g。
【计算】①剩余固体中KCl 的质量。
②该反应生成O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思考】他发现制备O2较慢,猜测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探究】③他调节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制备O2,整理数据绘制出如图,从图中得出KClO3和Fe2O3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
【结论】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计算出小圳同学在【实验】中称取的KClO3的质量为______g,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是________(填最简比),不是最佳质量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A
6.C
7.C
8.C
9.A
10.D
11.A
12.B
13.C
14.A
15.D
16.(1) 和 加热 (2) ↑ ↓
17.(1) (2) HCl 化学
18.(1)B
(2)C
(3)吸附沉降
(4)玻璃棒
(5)活性炭
(6)N2
(7)H2
(8)
(9)氢元素、氧元素
19. (1) (2) +6 H2
20.(1) O2
(2) 软水 煮沸
21.(1) 380 液
(2)试管内温度升高,气体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而氯酸钾还没有分解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22.41kg
23.(1)A (2)①1.49g ②0.96g ③5:4 ④2.45;5: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