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时空观念: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时间
原因
目的
原始社会后期
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畜
牧业产生
和发展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产生
物品交换
商业贸易产生
社会分工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2.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发展
(1)商业场所: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
(2)发展阶段:
①商朝:商人出现、“工商食官”,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②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④隋唐至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⑤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小结: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发展
朝代 国内商业发展概况
商朝 商人出现,“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秦汉 统一促进全国商品流通
唐宋元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明清 形成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出现商帮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3.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发展
(1)古埃及:已经有了市场交换,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若干商贸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3)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4)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5)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1.路线: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3.管理机构: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2.物品:中国出口商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4.古代重要的商贸通道
(1)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即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来,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是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
(2)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3)管理机构: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4)影响: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及海外诸国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影响了正常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5)瓦解的原因: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2)中国朝贡贸易:
4.古代重要的商贸通道
罗马:1世纪前后,穿中国丝绸成为时尚。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牙。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到唐朝。
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5、商业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群神宴》上的青花瓷。
(2022·广东高考·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A
【跟踪练】1
(2022·全国甲卷高考·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跟踪练】2
(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D
【跟踪练】3
(2022·全国乙卷高考·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D
【跟踪练】4
(2021.1·浙江高考·4)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A
【跟踪练】5
(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B
【跟踪练】6
(2018·全国Ⅰ卷高考·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B
【跟踪练】7
(2017·全国Ⅱ卷高考·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A
【跟踪练】8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2)作用:它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1)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2)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3)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作用
(1)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1.产生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货币
p39【学思之窗】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中国出土数量很多。指出金币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于佐证什么历史现象?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频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
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和约。
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信贷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周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唐朝: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④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处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的商业契约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古代中国的商业契约
①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1)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3)契约的作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3)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4)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3.商业契约
(2021.1·浙江高考·8)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跟踪练】9
(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
【跟踪练】10
在中国古代,长途货运贸易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汉时期,我国便已存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情况。然而当时进入长途流通领域的,只有金银珠宝之类体轻价昂的商品,粮食等大宗货物的贸易往往仅限于其产地及附近区域进行。虽然历代政府也通过漕运调运粮食,但一般商人则不敢问津。因此,长期以来便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货物转运原则:“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北宋时期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增运(网)把东京、江淮、关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伴随这些条件的成熟和形势的变化,商贾们置流行教百年的“千里不贩余 ”的原则于不顾,争先恐后地挤上长途贩粮的征途,这是北宋以前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一摘编自王兴 文(北宋滑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先代商人突破“千里不贩籴”的转运原则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跟踪练】11
【参考答案】
表现:北宋时期商人开始大规模从事长途贩粮的商业活动,打破了之前历史上长途贩运以轻质商品为主的局面。(答出长途贩运以贵重商品或体轻价昂商品为主的局面也可以得分)
原因:唐宋以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农业生产发展为长途贩粮奠定基础;大运河的开通和宋代全国性漕运体系的形成提供条件保障;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及利润的驱动;造船技术的进步。
影响: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若能答出农业经济发展或农产品商品化也可);刺激了长途贩运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若能答出商品经济发展或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也可);加强了全国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古代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商业贸易的起源
商业贸易的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
条件
中国:商朝—明清:商品贸易、丝绸之路、朝贡贸易
世界:古埃及、希腊、罗马、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商人
货币
商业契约
信贷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