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时间:
人物:
都城:
2、东晋建立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1、西晋灭亡
司马睿
317年
建康(南京)
一、东晋的兴亡
“王与马,共天下”
3、政治特点:
晋元帝时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
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
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P89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一、东晋的兴亡
4、东晋北伐:
军事:①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②东晋初期北伐,未能恢复中原。
祖逖(zǔ tì):
闻鸡起舞、中流击辑
祖逖是东晋率先北伐的将领,他曾经率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内部出现纠纷,朝廷又担心他北伐成功后威望太高,结果没有给予支持,以致功败垂成,忧愤而死,曾收复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领。
一、东晋的兴亡
淝水之战
经济:
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东晋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420年,政权落入武将刘裕手中,东晋灭亡,刘裕建立宋朝。
5、东晋发展:
6、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齐、梁、陈等王朝,总称为“南朝” 。
二、南朝的政治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
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二、南朝的政治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422年6月)
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3月16日)
二、南朝的政治
侯景之乱
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影响
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 ,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552年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纳侯景的梁武帝
侯景所攻占的城市
哀江南赋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绿色区域)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繁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西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梁 沈约《宋书》
翻译: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刀耕火种,水耨(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除草……没有积蓄,多为贫穷人家。所以,江淮以南既无挨饿受冻之人,也无干金富户。
翻译:江南这里做为国家真是太繁荣昌盛了……土地广茂,田野肥沃,老百姓勤劳而且本份于自己的工作,一年的丰收,能够让很多郡县都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都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棉花的富饶,能够让天下老百姓都穿上衣服。
西汉;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南朝;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结合材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1.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梁]沈约《宋书》
2.根据谭其骧统计,晋室南迁的人口多达九十万,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3.《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的改进,在南北生产工具中择善而用……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4.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5.南朝宋文帝大力劝课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各尽其方”。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
1.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
3.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4.自然条件优越
5.统治者的重视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深耕细作
农业方面
(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生产技术改进,实行精耕细作
龙骨翻车
水 碓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手工业方面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
东晋织成履
(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
南朝青瓷莲花尊
东晋青瓷羊尊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商业方面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城东晋初年只有4万户左右,而梁代急增至28万,短短 2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增长了6倍。而同时期北方最大的都会城市洛阳的人口不过10万9千余户,尚不及建康的一半。——简修炜等《六朝史稿》
以建康为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兴起,其周围有许多市场,贸易来往,舟船车辆云集,人口集中,最盛时达一百四十万左右。——罗宗真《探索历史的真相》
南朝建康:人口约100万;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课堂小结
课堂小测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420年起南方的南朝包括了几个朝代( )
A.16个 B.4个 C.10个 D.5个
2、司马睿被称为是“一生无所作为”的君主。他建立的王朝是( )
A.西晋 B.东晋 C.宋朝 D.陈朝
3、小张同学想写一篇关于江南的文章,拟了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官渡之战》 B.《越窑青瓷赏析》
C.《“灌钢法”大揭秘 》 D.《建康城发展趣闻》
4.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B
B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