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第二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怀疑与学问》第二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6:58: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 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学习难点】
1、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2、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听写读读写写词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
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4段的论点是什么?本段可分为几层?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4)3-5段的内容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阅读第6段:
1)理清本段论述层次:
2)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3)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
4)本段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5)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6)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3、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从哪些方面得到启发?
【课堂检测】
课内阅读练习: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⑩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2)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4)第1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
【扩展延伸】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 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学习难点】
1、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2、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听写读读写写词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
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第4段的论点是什么?本段可分为几层?
【答案】
论点是第1句话。
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答案】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3-5段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论述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3-4)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例证:三皇五帝、腐草为萤]
第二层:(5)对于书、学问也要有怀疑精神[道理论证]
【合作探究】
1、阅读第6段:
1)理清本段论述层次:
【答案】
①提出中心论点(承上启下)
②③④⑤先反面再正面说理(不怀疑,不能治学;常疑,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⑦⑧举例论证:戴震读书善疑多问,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即第⑥句话)
⑨⑩ 引用笛卡尔名言,对应第6句大哲学家
正面说理,怀疑才有新学说、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
 反面说理,(假设)墨守旧说,学术停滞,文化不进步。
2)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答案】
答案示例: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3)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
【答案】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本段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
例证法:作用——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真实典型地直接论证了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正反对比论证:2、3句(反面角度)与4、5句(正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使中心论点更鲜明。
11、12句(正面角度)与13句(反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突出的论述了只有常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才能创建新学识,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引证,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正面论证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5)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答案】
不能。
用“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无一例外。去掉则失去强调作用。
四个“常常”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都善于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四个词语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6)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答案】
第(12)句从正面论述,第(13)句从反面论述。
(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3、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从哪些方面得到启发?
【答案】
(1)以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开篇,点破题目,手法独特,以古人名言提出论点,更是奇中有巧。
(2)论证论点层层深入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段至第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3)分析事理透辟周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又表明事实和根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
(4)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和论点,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课堂检测】
课内阅读练习: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⑩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答案】
上段论点是: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本段论点是: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答案】
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真实典型地直接论证了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答案】
不能。因为陈献章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他的名言不能照应前文“许多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一句中的“大哲学家”。并且,笛卡尔的名言和戴震的事例从中外两个角度更全面有力论证观点,更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陈献章则不能。
4)第1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
【答案】
不能。“一切”二字把做学问的人的那种严谨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四个“常常……”循序渐进地概括了“怀疑的精神”。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不能,四个词语之间存在着一层更进一层的逻辑关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不能调整。
【扩展延伸】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答案】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强调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中事例的作用。文章开篇所用的事例,说的是大人们在迎亲的关键时刻因车胎问题束手无策,而一个孩子利用汽车杂志上的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引出论题:阅读的重要性。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拿吃饭和阅读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阅读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根据第③段的开头“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可知,作者是把阅读和吃饭进行了比较,通过类比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答案】 ①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②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重要途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④段可知,从开头到“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都是介绍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接下来,“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介绍了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阅读,都要从阅读入手。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怀疑与学问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听写读读写写词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
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第4段的论点是什么?本段可分为几层?

论点是第1句话。
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第4段的论点是什么?本段可分为几层?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
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3-5段的内容是什么?


论述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3-4)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
[例证:三皇五帝、腐草为萤]
第二层:(5)对于书、学问也要有怀疑精神
[道理论证]
第5段中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这三个词是从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思维顺序,先怀疑才可能开始思索,只有思索才可以辨别是非,三个步骤符合人的认知规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新知讲解
1、阅读第6段:
1)理清本段论述层次:
①提出中心论点(承上启下)
②③④⑤先反面再正面说理(不怀疑,不能治学;常疑,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⑦⑧举例论证:戴震读书善疑多问,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即第⑥句话)
⑨⑩ 引用笛卡尔名言,对应第6句大哲学家
11-12正面说理,怀疑才有新学说、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
13 反面说理,(假设)墨守旧说,学术停滞,文化不进步。

2)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本段包含四层意思:
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
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
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3)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
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本段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例证法:
作用——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真实典型地直接论证了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正反对比论证:
2、3句(反面角度)与4、5句(正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使中心论点更鲜明。 11、12句(正面角度)与13句(反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突出的论述了只有常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才能创建新学识,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引证,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正面论证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5)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不能。
用“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无一例外。去掉则失去强调作用。
四个“常常”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都善于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四个词语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6)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第(12)句从正面论述,第(13)句从反面论述。
(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从哪些方面得到启发?
(1)以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开篇,点破题目,手法独特,以古人名言提出论点,更是奇中有巧。
(2)论证论点层层深入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段至第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3)分析事理透辟周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又表明事实和根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
(4)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和论点,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课堂总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练习
阅读第6段: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2)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


4)第1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

拓展提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分论点
1.怀疑是
2.怀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用_道理_论证和 举例_论证的方法
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①.对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主要用_举例_论证的方法
②.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已的怀疑,辨别是非。主要用_道理_论证的方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怀疑与学问》第二课时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重点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难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写读读写写词语复习上课时内容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第4段的论点是什么?本段可分为几层?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3-5段的内容是什么?第5段中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板书课题。 听写 复习巩固目标4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意义。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积累读读写写词语。1、阅读第6段:1)理清本段论述层次:①提出中心论点(承上启下)②③④⑤先反面再正面说理(不怀疑,不能治学;常疑,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⑦⑧举例论证:戴震读书善疑多问,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即第⑥句话)⑨⑩ 引用笛卡尔名言,对应第6句大哲学家11-12正面说理,怀疑才有新学说、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13 反面说理,(假设)墨守旧说,学术停滞,文化不进步。 2)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3)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本段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例证法:作用——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真实典型地直接论证了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2、3句(反面角度)与4、5句(正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使中心论点更鲜明。
11、12句(正面角度)与13句(反面角度)作用——从正反两方面,突出的论述了只有常常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才能创建新学识,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引证,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正面论证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5)第(11)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不能。用“一切”,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无一例外。去掉则失去强调作用。四个“常常”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都善于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四个词语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6)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第(12)句从正面论述,第(13)句从反面论述。(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你从哪些方面得到启发? (1)以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开篇,点破题目,手法独特,以古人名言提出论点,更是奇中有巧。 (2)论证论点层层深入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段至第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3)分析事理透辟周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又表明事实和根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 (4)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文章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大大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据和论点,很有说服力。第5段又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读读笔记读分析笔记笔记读读思考讨论 明确目标目标2目标3目标3目标3目标3目标3
课内阅读练习: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⑩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本段的论点是什么?2)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作用是什么?3)法国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论述能否换成下面这句?为什么?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中国古代书法家)陈献章4)第1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换?为什么?【扩展延伸】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精辟充分。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分析得透彻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