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国威胁论微教案、微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直面中国威胁论微教案、微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3 19:35:5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直面“中国威胁论” 微教案
活动主题:展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活动内容:针对当前国际上散布的“中国威胁论”召开一个摹拟新闻发布会。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培养学生归纳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选取,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3、 通过摹仿外交新闻发布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 通过现场摹仿,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现场思辨的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5、 让学生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正确评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重难点: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及搜集的资料通过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驳倒“中国威胁论”。
活动准备:
1、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三名新闻发言人,各组剩余学生扮演新闻记者,针对这一问题向对方发言人提问,并明确这方面的职责。
2、 资料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历史、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的资料,由小组讨论写成一份发言稿,并预设一些提问。
1、 活动形式:
2、 预设情景,设置一个新闻发布会的背景。
3、 由甲乙两个小组分别先由发言人发言,然后,对方“记者”提问,发言人作答。
学生在活动中如有困难,教师实时加以指导,使活动继续进行。
活动步骤:
1、 由教师简要介绍预设新闻发布会的背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向国际散布 “中国威胁论”,宣扬中国的强大将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师引导部分同学展示课下搜集整理的资料。(展示资料紧扣本课活动主题。)
3、 甲乙双方“新闻发言人”分别发言。
4、 甲方“记者”针对乙方“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内容提问,乙方“发言人”回答提问;然后乙方记者针对乙甲方“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内容提问,甲方“发言人”回答提问。经过发言---提问---对答这样一个过程,驳倒“中国威胁论”。
5、 活动总结: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直面“中国威胁论”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活动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以史论证的求实求真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不能单纯追求热闹、流于形式。我认为开展历史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活动、参与活动过程,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性原则,历史活动课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实践机会,如搜集、阅读、调查、整理、制作等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实践;开放性原则,活动课的内容和场所应当是开放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可以拓宽和深化,尽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余地。
本节课的亮点就在于:本微课作品切合当前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通过摹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充分参与活动,使用恰当的材料,有针对性地驳倒“中国威胁论”。甲乙双方记者交替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正确评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培养学生归纳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选取,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摹仿外交新闻发布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现场摹仿,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现场思辨的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因受时间限制,甲乙两组的竞争评分制没有使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