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
广义的农业:包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大部门。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2)特点: ①地域性
②周期性
③季节性
案例分析1: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地域性
因地制宜
案例分析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
“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季节性和周期性
因时制宜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农业区位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一、农业区位因素
在哪里
(2)相对区位:农业生产与相关地理因素的关系
为什么
在那里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因素
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
日温差: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②水源因素:灌溉水源很重要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
③地形因素
类型
海拔
坡向
起伏状况
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品质
④土壤因素:结构、肥力、厚度和酸碱度
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比其他地区的含糖量高。
尤其是新疆的哈密瓜更是驰名中外,堪称是水果中的佳品。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气候因素
光照因素
600
1月
12月
罗马
300
500
400
200
100
气温℃
30
15
0
降水量㎜
0
-15
-30
-45
-60
400
600
300
100
气温℃
30
15
0
降水量㎜
0
1月
12月
重庆
500
200
-15
-30
-45
-60
柑橘是一种亚热带水果。与我国南方的柑橘相比,地中海沿岸的柑橘皮质较厚,但味道更佳。试想一下,在成熟期,多雨和晴朗的天气哪个更适合糖分积累
热量因素
东北平原种植的水稻主要为单季稻,华北平原种植的水稻主要为双季稻,海南岛种植的水稻主要为三季稻。
水源因素
绿洲农业又称灌溉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
地形因素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尤溪梯田,福建最美的梯田,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过三丘”的碎田块,在崇山峻岭间连绵,在沟沟坎坎中延伸 。
思考:影响该地修筑梯田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形因素
土壤因素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爱好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
同样的茶种为什么到日本栽培效果并不好,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①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政策法规: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
③交通运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④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⑤科技:
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生物化学技术:改良品种、提供化肥农药等
冷藏技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保温技术: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和复种指数
覆盖地膜和温室大棚
⑥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
在同一种农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或不同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
分清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选择时抓住主导因素
(有利因素当中起决定性的因素)
市场因素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郊区大力发展蔬菜、奶牛、花卉等农业,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政策因素
2019年的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交通运输因素
阿根廷和西欧国家相距遥远。其牛肉产品却可通过海上冷冻船以最快速度到达欧洲,出现在餐桌上,主导因素是什么?
技术因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大大提高了粮食单产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伍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C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C。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图3.7 不同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1.下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
伍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图3.8 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水稻的生长特点: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光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稳定在10 ~ 12℃以上,齐穗期的适宜温度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观察图分析世界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
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此外,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有零星分布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世界水稻单产分布示意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观察图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观察图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地形:集中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观察图讨论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与人口条件的关系?
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
④居民喜食稻米,市场广阔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⑤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水稻种植经验丰富。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
伍
课堂演练
材料一: 在新疆,与具有传统优势的棉花种植业相比,以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为特色的产业异军突起,并赋予当地农业新的特色。
材料二:在新疆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变化不大,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这里形成了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新疆把握国内外市场机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红色产业“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材料三: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的生长和红色素积累;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草原和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
伍
图 新疆主要“红色作物”分布及种植面积示意(单位:公顷)
思考:试分析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①新疆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③降水少,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④草原和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课堂演练
补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市场需求量
②产品质量
③产品价格
④上市时间(错峰上市)
⑤产品品牌
⑥售后服务
1.变化特点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2)自然环境因素发展较稳定(慢)
(3)人文因素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人文因素的变化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生产规模缩小
*
伍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人文因素的变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造和利用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温室塑料大棚——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灌溉技术改进——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
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或培育良种)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人文因素的变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造和利用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温室塑料大棚——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灌溉技术改进——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改进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
哥伦比亚鲜花生产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推动城市化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推动了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
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
伍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
图3.10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伍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图3.10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伍
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例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经水稻品种改良,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图3.12 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
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伍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菜。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
图3.13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小麦
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活动思考: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3.14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
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思考: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3.14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①完善交通运输条件;
②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①劳动力丰富廉价
②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
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思考: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3.14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鲜花相对就近销售,能保证花卉品质,并能降低储运成本。
*
伍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思考: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图3.14 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举例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
②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
*
伍
课堂演练
1.说说山东寿光建设“蔬菜之乡”的区位因素。
①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有河流灌溉水源。
②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北方各大城市,邻近东亚诸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③海陆交通便利。
④注重市场开拓,品牌打造。
⑤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
⑥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经营,管理水平高。
*
伍
2. 运用所学知识,对寿光蔬菜生产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建议。
完善国际电商信息平台和网络,加大宣传,拓展市场;
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完善物流交通体系,培育优良蔬菜品种、积极引进国际新品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延长产业链,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建立民族企业,增强品牌效应;
打造以农产品为中心的国际化综合商业区。
课堂演练
季风水田农业 和 商品谷物农业
补充: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2.分布: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恒河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湄公河平原
印度尼西亚
日本沿海平原
中国南方平原
朝鲜半岛沿海平原
印度河恒河流域及沿海平原
东南亚湄公河湄南河平原
1.概念:湿热季风气候区一种以种植水稻为主体的自给农业
3.主要作物
(1)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2)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亚洲季风区的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一、季风水田农业
4.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以东亚为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自然区位
①气候适宜---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以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
③土壤肥沃---独具特色的水稻土
④水源充足---季风区,降水量大,
河流众多,河网密集
4.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以东亚为例
一、季风水田农业
(2)社会经济区位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以大米为主食,市场广阔
④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
5.主要生产特点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2)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精耕细作单产高
人口众多,消费量大,用于出售的少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传统经验和规模小
(4)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体力劳动为主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靠传统经验
集约经营
控制人口数量
加快机械化发展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加大科技投入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一种面向市场以种植谷物为主体的商品农业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分布地区:
(1)国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阿根廷、俄罗斯和乌克兰
(2)国内:东北和西北
4、经营方式和市场
(1)国际:家庭经营
销往国外
(2)国内:国营农场
供应国内
二、商品谷物农业
二、商品谷物农业
5.基本特征:
(1)地区专业化生产,生产规模大
(2)机械化水平高
(3)产品面向市场
6、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以美国为例
(1)在世界上的地位:最大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2)分布:中部平原
6.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以美国为例
(1)在世界上的地位:最大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
(2)分布:中部平原
(3)发展历史:
发
展
历
史
19世纪后 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
20世纪后 世界人口猛增,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
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 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4)生产特点:专业化和区域化
6.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以美国为例
(5)区位条件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地广人稀
⑤先进的农业科技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 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夏季潮湿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竞争优势大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
电力、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
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产量
扩大市场
大规模经营的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人均耕地 人多地少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生产规模 小
机械化程度 低
科技水平 低
商品率 低
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规模很小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展中国家
人少地广
小麦、玉米
大
高
高
高
家庭经营的大农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在国多为发达国家
2.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比较,最大差异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和 乳畜业
嗨,吃货们,你们还能hold住吗?
一、大牧场放牧业
1.概念:一种面向市场以获取动物肉皮毛制品的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植被稀疏
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适宜发展畜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2.成因:
干旱的内陆地区水分条件无法满足种植业的需求
一、大牧场放牧业
3.主要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牧牛业:美国、阿根廷
美国
阿根廷
一、大牧场放牧业
(2)牧羊业: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1)牧牛业:美国、阿根廷
美国
阿根廷
3.主要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一、大牧场放牧业
一、大牧场放牧业
4.主要特点:
(1)产品面向市场
(2)生产规模大
(3)专业化程度高
“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它位于阿根廷的中、东部,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平坦的沃野无边无际。阿根廷人总是夸耀这块富饶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耕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为农田和牧场。田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是阿根廷的主食,菜市上最热闹的地方是牛肉铺,宴席上大都是用牛肉做成的佳肴。
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南美洲的粮仓——潘帕斯草原
一、大牧场放牧业
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p51案例4
(1)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降水较为充沛,有利于牧草生长。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
拉普拉塔平原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利于出口
一、大牧场放牧业
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④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一、大牧场放牧业
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2)促进大牧场发展的措施:
①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修建横穿潘帕斯草原的铁路
②种植饲料 ——补充天然草场的不足
③开辟水源 ——草原上打机井
④培育良种牛 ——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及牛群病害研究
⑤划区轮牧、围栏放牧 ——合理利用草场,防止牧场退化
⑥发明海上冷冻船 ——便于肉牛外运,扩大销售市场
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游牧业
天山牧场
内蒙古三河牛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
西藏和青海主要是高寒牧场
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①内陆高原地区,与外地联系不便,
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②科技投入低,生态环境恶化……
思考: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应该向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借鉴些什么?
加强科技应用;
改善交通条件;
保护、改善草场……
目前,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潘帕斯草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目前不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可以借鉴许多成功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牧草、培育优良畜种、加强牲畜的病害研究等。从长远看,这里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部分地区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方式
潘帕斯草原 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气候
位置和交通
生产和经营方式
温带草原湿润气候,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较为干旱
位于大西洋西岸平原,海外联系便利
内陆高原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不便
大型牧场,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粗放式放牧或游牧
主要畜种
改善方向
牛
马、牛、羊
主要是培养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种植饲料
主要是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改善生态条件,增加牧民的定居点
二、乳畜业
2.生产对象:奶牛
产 品:牛奶及其制品
1.概念: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
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
3.主要分布
二、乳畜业
(1)北美五大湖区
(2)西欧、中欧 (3)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区位要求-----临近消费市场
不耐贮藏
运输不便
近消费市场
城市郊区
乳制品
乳畜业
牛奶
二、乳畜业
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
日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地形平坦,利于
牧草和饲料种植
饲料因素
二、乳畜业
(1)饲料因素:
①气候温凉、多雨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
作物生长
4.区位要求-----临近消费市场
市场因素
人们的饮食习惯
经济发达,城市水平高
人口稠密,需求量大
二、乳畜业
(1)饲料因素:
①气候温凉、多雨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2)市场因素: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②城市化水平高
③饮用牛奶的习惯
4.区位要求-----临近消费市场
5.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特点
(1)特点:
①产品面向城市市场
②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和机械化程度高
(2)分布:
①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
②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二、乳畜业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
草场
分布
产品
市场
气候温和湿润
半干旱、干旱气候
以人工草场为主
以天然草场为主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地广人稀的地区
以牛奶及奶制品为主
以肉、皮、毛为主
以本地市场为主
以外地市场为主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省农民大面积引种栽培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分析】1.根据材料,福建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大面积引种台湾青枣的气候适宜,②对。福建地形多山,不平坦,①错。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推广,说明市场广阔,③对。福建科技没有明显优势,④错。
B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土壤比较贫瘠 B.热量条件较差
C.种植水平 D.种植面积大,受冻害影响损失大
【分析】2.闽南纬度较低,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种植面积较大,受冻害影响损失大,D对。土壤、种植水平没有明显差异,A、C错。闽南热量条件较好,B错。故选D。
D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题。
3.该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分析】3.从图中的生产模式看,类似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基塘生产,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特点,将低洼处挖成塘,挖出的塘泥筑成基,塘中养鱼,基上赞种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所以改造的是地形和水分条件,B正确。
B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题。
4.影响图中农业类型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
【分析】4.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地形和土壤 、光照和湿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C错误。市场和政策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
A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经过长年的进化,成为了现代栽培稻。图为我国与澳大利亚野生稻主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达尔文野生稻生长月份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大约在6月至9月 ②大约在12月至次年3月
③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④地处东南信风带,降水丰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分析】5.水稻生长需水量大,达尔文野生稻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大,其中6月至9月盛行东南风,降水稀少,不利于水稻生长,①④错误;12月至次年3月,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充足的水汽,有利于水稻生长,②③正确。故选C。
C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经过长年的进化,成为了现代栽培稻。图为我国与澳大利亚野生稻主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甲乙两区同为野生稻主要分布区,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水源缺乏
②乙区水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甲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
④乙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分析】6.读图分析,甲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降水较少,主要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缺乏,主要是混合农业,①正确,③错误;乙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水稻田面积小且分布分散,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②错。
A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气候变化 B.河流整治
C.交通便利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分析】7.根据材料,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 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传统农产 品供应与互联网供应链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提 高农产品供应效率和专业化程度,由此可见, 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D正确。 故选D。
D
*
伍
本节课堂作业
肆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大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场
【分析】8.大城市人口多,对于菜、水果、肉、蛋、花卉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因此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的类型和规模,D正确。气候、水源、地形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