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镇化(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城镇化(共4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17: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2 城镇化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对比左面两图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能够通过案例和资料综合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了解城镇化的意义,出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本地区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体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 科 素 养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城市化)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1)人口城镇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2)地域城镇化: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
(3)产业城镇化: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内涵
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增多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的实质
对城市而言: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
对地区而言: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一、城镇化的意义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1)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反映社会的进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 镇 化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剩余劳动力
(2)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
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城镇化的意义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
一、城镇化的意义
4.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
①城镇是区域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
②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2)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
(1)18世纪中叶之前:水平很低(不到2%),且增长缓慢
(2)18世纪中叶之后:城镇化加快发展
(3)19世纪:世界人口增长了70%,城镇人口增长了340%
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13.3%
(4)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迅速上升
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54.3%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差异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在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大部分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
水平 新技术革命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大量乡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镇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990年城镇人口的比例只有33.6%
城镇化发展趋势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环境方面的原因,人口从大城市向环境质量较好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差异
项目 起步 速度 水平 阶段特点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进入到后期成熟阶段
还是停留在中期加速阶段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世界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1)进程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阶段和特点
①初期:水平低,发展缓慢
②中期:水平较高,发展迅速
③后期: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世界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1)进程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世界城镇化进程特点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1)请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并推测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2)请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回到城市的原因。
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阅读“英国的城镇化进程”的“案例”为例,完成以下问题。
案例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
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较高




小幅度扩大
迅速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城市界限模糊,出现逆城市化
表现不明显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
一、变化:①城市数量增多②用地规模扩大③形成城市群(带)
二、影响:①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
②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乡村扩散
(1)请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化在地域上的变化,并推测城镇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2)请分析英国吸引人口回到城市的原因
①调整工业结构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
④环境整治,增加绿地面积
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一、特点: ①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
② 1996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
二、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带动城镇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
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快,城镇化随之加快;
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①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比中西部优越,故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高,城镇化水平也高
②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吸引大量中西部劳动力流向东部城镇。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补充:
(1)郊区城镇化:市中心人口和乡村居民向郊
区流动的现象
原因分析:
①市中心人口趋于饱和
②城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2)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
镇回流的现象
原因分析:
①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
②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交通便利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环境
城镇化
合理
改善环境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绿化环境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
(2)表现: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产生原因:
①城镇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②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2)表现:城镇的基础设施
远远不能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
①交通拥挤
②住房紧张
③就业困难
④社会治安混乱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城镇化问题的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
①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
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2)发达国家:
①城镇化过程中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
②经过后来的不断治理,大部分得到有效解决
案例: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2015年非洲大约有40.7%的人口 居住在城镇,城镇人口增长率为全球最高。
非洲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不尽相同。目前,北部非洲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非洲次之,东部非洲步伐较慢。一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如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摩洛哥沿海地带、南非首都周边地带城镇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
非洲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城镇的食品与住宅价格相对较高。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城镇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贫民窟逐渐蔓延,给城镇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材料
【思考题】
1.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的原因。
2.你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对非洲国家的城镇化可提供哪些帮助 请说明理由。
1.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的原因
①城镇科学技术进步,粮食供应盈余,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②城镇寻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高和发展空间广阔;
③乡村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保障不完善
2.你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 倡议对非洲国家的城镇化可提供哪些帮助
①中国城镇化为非洲城镇化提供了模板
②投资参与非洲城镇建设,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 应用领域
(1)城市规划
(2)市政建设
(3)公共服务
2. 具体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4)城市防灾减灾
(5)城市环境管理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属性信息。
城市抗灾减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对城市环境进行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1
输入某一中心点,可以快捷搜寻该点附近的餐馆、酒店、医院、景点等各类信息。
案例2
出行时通过手机软件输入要查询的公交线路,就可以看到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方便人们灵活选择出行时间。
案例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2.110 指挥中心要确定哪-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 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 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 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活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警车的车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将定位信息发给110指挥中心,使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知道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
2.110 指挥中心要确定哪-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 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所有车辆的信息都由地理信息系统(GIS)整理分析,因此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的相关数据,需要地理信息系统。
3.110 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一、可以用到摄像技术和视频传输技术,也可以通过车辆车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查询。
二、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可以另外呼叫较近的、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同时通过互联网告知可能进入该路段的车辆及时避开
4.假如你是 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出警。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①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
②商业组织和管理
③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
城镇分布与自然法则
自学窗
早在1933年,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研究德国南部城镇分布的基础上,惊奇地发现,如果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的分布是均匀的,还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则区域内城镇的分布有如图2.29所示的质点,其服务范围呈现正六边形。
补充: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嵌套规律
(1)前提条件
①人口分布均匀的平原地区
②距离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同一等级的城市比较均匀,区域内的居民点在选择同一等级的城市来寻求服务时,会选择距离最近的城市,这样城市的服务范围就会呈现六边形形状,同一等级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2)形成过程
补充: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嵌套规律
①同级别城市,其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的分布趋势.(以距离最近为原则),且相互排斥.
②高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包含多个低级别城市服务范围.距离较远,数目较少
(3)嵌套原理
补充: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嵌套规律
③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
(4)嵌套原理的意义:指导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
材料一:城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材料二: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厉害。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①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
②广州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 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