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结合区域资料,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城乡景观有不同的差异。
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城乡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 科 素 养
一、地域文化
1.定义: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色产物
2.特点: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
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过去人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顶块手帕可以遮阳挡风。
一、地域文化
1.定义: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色产物
2.特点: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地域文化
3.内涵:
(1)物质性:建筑、服饰、饮食
(2)非物质性: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
物质地域文化:上海“万国建筑博览”
非物质地域文化:徽州文化
建 筑
服 饰
饮 食
习 俗
文 字
艺 术
一、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
4.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1)景观:景观是指相对固定在地表的实体要素
(2)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3)人文景观: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
形成的景观,是人类留在地球表面的印记。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
自然景观:新疆禾木村河边
人文景观:故宫
一、地域文化
5. 地域文化造成了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
上海外滩,一条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聚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
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小桥、流水、人家”,江苏昆山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深圳街头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文化,才有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一、地域文化
5. 地域文化造成了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
(1)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2)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就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
(3)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活动: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图2.32 红河哈尼梯田位置示意
图2.33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审美情趣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文化的描述
①传承和传播的前提是保护
②代际之间传承要处理好现代社会文明与传统要求“绝对服从祖先和古规”的关系,农业生产梯田遗产价值是否需要演进变化问题。
③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在不同地方传播的重点是生态和谐方面,传播的方式有多种途径的,特别是“互联网+”的形式。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体现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 乡村景观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体现社会组织、精神追求
图2.35 福建永定土楼
1.结合图片及材料,描述福建土楼的建筑景观特点。说出这样建设的原因。
一、特点: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
高三、四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等。
防御盗匪、猛兽袭击;防震、隔热保暖。
2.分析土楼的选址原因和建筑选材原因。
选址原因:客家人为躲避战乱,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山区小平地建屋。
选材原因:山区取土、石,伐林、竹,就地取材,方便且造价低。
3.简述土楼这种村落景观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
①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风俗民情;
②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体现了耕读文化。
思考:1.宏村利用主干道水系统,将流水引到各家各户,情分析宏村构建村落水系的价值。
体现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思想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体现了耕读文化。
思考:2.请以宏村为例,说明应如何古村落文化景观。
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河流及其生态环境,使村落保持正常的生产、居住;保护祠堂、书院,保持村落的文化记忆。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3. 典型村景观
(1)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
体现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2)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水、林、村、田和谐共生”
体现顺应自然、和谐共生
(3)福建永定土楼——“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体现社会组织、精神追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 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1)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
——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 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2)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
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追反映了当地的
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
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瓦尔帕莱索的色彩缤纷显示出该地居民的热情奔放和精明。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1. 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北房(正房)
东厢房
大 门
倒座房
游廊
西厢房
后罩房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 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 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图2.39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
建筑体现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2.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1. 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3. 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强调天地人和,依山傍水,城市与大自然融合发展。
体现“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皇权思想
凸字形
棋盘型
对称型
中心型
积水潭
城镇格局反应某种价值追求
唐长安城空间格局示意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城镇格局反应某种价值追求
1.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塘街被认为是苏州最值得去的五条街之一,原因是。
2.苏州传统民居大都临水而建,故说“人家尽枕河”,请分析形成这种景观的原因。
3.你学校所在的城市有像苏州一样城市景观的规划吗?谈谈您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山塘街是江南文化景观,体现了艰难地区的审美情趣,能吸引来自不同地域文化区的游客。
2.苏州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水网密布。这里物产丰富,商贸网来频繁。沿河居民一边临河、一边依街,既方便生活,又方便水运和贸易。
3.浮梁县昌江沿岸的“百里风光带” 没有建设“屏风式”的建筑,而是塑造了独特的沿江亲水共享式城市风貌,建设适宜居住的和谐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
考察地点
小组成员
考察时间
景观名称
景观特色
历史沿革
文化景观调查表
2.查找资料,分析该景观如何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
要点提示:
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哪些
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什么
景观形成后如何影响当地人的生活
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
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
3.该景观是否受到了保护,受到保护的程度是否足够
要点提示:
目前该景观是否存在破损情况
该景观是否经历过翻修 由谁负责保护
是否进行了旅游开发,开发的程度是否恰当
本节课堂作业
营造特色城市,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
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
本节课堂作业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
答3~4题。
3. 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 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 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 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 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4. 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本节课堂作业
传统村落与民居,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古代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据此回答5~6题。
5.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富有老北京风情,近年已成为北京旅游热点之一。图20为南锣鼓巷街区及四合院示意图。图中( )
A. 从南锣鼓巷南口行至北口最短距离大约为1200米
B. 按行走路线从南锣鼓巷北口向南再向东可至菊儿胡同东口
C. 四合院封闭的围墙与北京夏季多雨的气候特征紧密相关
D. 四合院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本节课堂作业
传统村落与民居,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古代人地关系的重要体现。据此回答5~6题。
6. “地坑院”(下图)是我国豫陕地区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地坑院作为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背景是( )
A. 空气湿润 B. 河流稀少
C. 黄土深厚 D. 地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