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材料1: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消耗了大约…总计1.2亿多元,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全面税收。清政府为支付这批巨额款项而肆意搜刮人民。——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3.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
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四: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
4.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洪秀全(1814年—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为什么拜上帝教能够吸引数万民众的加入?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拜上帝会的教义契合了农民阶级反抗清政府和建立平等、平均、太平的理想社会的诉求。
拜上帝教特点:混杂着基督教的平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小组合作,理清脉络
请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14-17页的内容,设计适当的图示展示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比一比哪一组的图示更加全面、形象地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时间约4分钟。
注意: 1.时间先后顺序
2.标志性事件、历史地位
3.结合课本插图、地图、人物扫描等资料
4.图示要有一定的设计思路
(提示:兴起的标志——政权建立的标志——定都——鼎盛——由盛转衰——失败标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金田起义
1851.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时间: 1851年1月11日
人物:洪秀全
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1.1
1851.12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诸王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1851.1
1851.12
1853.3
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
三.定都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能实现的原因:
绝对的平均主义,违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水平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圣库制度),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平等思想)”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农民····起了积极的作用。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材料一: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但在实际军政事务中,东王杨秀清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太平天国的军政大事均由他处理。杨氏一向“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经常利用天父传言的权力,责难洪秀全。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上册》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太平天国民谣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四.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
⑥走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①逼
④杀
⑤疑
②杀
③责
重建核心
陈玉成
李秀成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资政新篇》
四.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
为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四.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
a.重建领导集体
b.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
c.提拔青年将领
洪仁轩写成《资政新篇》
内容: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受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为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还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军事上,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先后取得的浦口、三河大捷。
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四.转折——天京事变1856年
迁都洛阳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作 者
指导思想
对比角度
经济主张
洪仁玕
近代资本主义思想
洪秀全
古代平均思想
都反封建;都脱离实际,未能实施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
洪秀全
洪仁玕
主张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群众基础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应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操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又升为大学士,是晚清重臣。
李鸿章(1823~190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淮军首领,晚清军政重臣。
华尔(美国人),1860年开始受清政府委派,招募洋枪队围剿太平军。
五.安庆陷落
1860年
(1)安庆陷落
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共同镇压
(2)李秀成东征失败
1862年,曾国藩的湘军围困天京,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3)天京陷落
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天京陷落
1864.7
最终失败
重建核心
天京事变
1856.9
由盛转衰
1856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1851.1
1851.12
1853.3
1853.3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STEP 1
STEP 2
STEP 3
(1)地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局限性
1.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积极作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七、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外联合绞杀——客观原因
理想火种源源不熄——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坚持了斗争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符合历史潮流的革命思想以及理论指导,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