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 肌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下册《6 肌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1-28 17: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肌理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肌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运用也比较广泛。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贴近生活,所以对肌理的诠释不需太复杂,学生容易理解。而且,本课趣味性、应用性、灵活性都比较强,不管是肌理欣赏,还是肌理制作,都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材主要侧重于肌理的制作方法,对如何运用、欣赏肌理涉及不多,为此,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有奇妙的天然肌理,有创意的人造肌理,把肌理的自然美、艺术美应用到我们自己创作作品当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并理解什么是肌理,懂得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一些肌理现象。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肌理的创造方法,并进行有创意的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情感目标:体验并感受肌理的独特美,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教学难点:学生用吸附法制作过程中墨汁与水分的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展示与点评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活动一:摸一摸,猜一猜)
(1)学生触摸盒子里的东西,说出触摸的感觉,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2)教师小结,并导入课题: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粗糙斑驳,有的光滑细腻。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发现一些奇特的纹理,我们把它叫做“肌理”。
二、新授
(一)认识肌理
1、什么是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肌理的分类:
肌理分天(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
(二)感受肌理
1、说一说肌理之美(活动二:寻找肌理——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
①邀请几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课前收集有关肌理的图片,说说肌理的美有什么特点(学生描述自己的视觉感受)。
②其他同学欣赏学生代表们展示出来的图片。
2、教师小结:1、物体的肌理是由点、线、面构成,
2、肌理的美表现在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制作的方法。
(三)肌理制作
1、重点介绍吸附法(水墨画):
(1)准备工具材料:水盆、水、毛笔、墨汁、宣纸
(2)创作过程:
A、水盆中盛水,滴入几滴墨水,用笔杆稍微搅动,待水面出现较为独特的纹理时用宣纸平铺在水面吸附两秒钟。
B、取出宣纸晾干即展现美丽的水墨肌理画。
C、干后可用彩色颜料加以修饰。
(3)展示吸附法做成的优秀作品。
(4)教师示范----以吸附的方法制作一幅水墨肌理作品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观看老师制作,分享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要点。)
师生总结吸附法注意事项: A、水盘中的水不宜过多;B、尽量让墨汁分散;
C、宣纸放入水中不能过久;D、吸附时不要来回移动纸张,否则肌理纹样会模糊不清。
2、课堂小练习
(1)活动三:有趣肌理制作----吸附法(水墨)
形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创作,教师从旁指导。
提示:①纹理要清晰; ②构图饱满,画面完整;
③勇于创新,可用色彩搭配; ④保证课室和个人的卫生和整洁。
(2)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作业展示,先学生互评,后教师再总评,注意要突出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一些个性的创造和个性的思维。
3、教师简要介绍制作肌理的其它方法:拓印、抗水、吹色等方法,鼓励学生想象开发出新的方法。
三、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总结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从触摸、观察、吸附、想象去认识肌理,获得了真实体验,生活是真正的老师,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希望同学们能够合作、善思、创新,在生活中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2、 拓展:
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肌理运用在商品、绘画、广告、设计、建筑中的成功例子。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寻找你认为可以用来制作出肌理的材料和工具。比如:毛笔、墨水、颜料、宣纸、树叶、毛线等。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创作独特的肌理作业。
板书设计:
(1) 认识肌理
(2) 感受肌理: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三)肌理制作: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