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九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29 09:52:14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生物学
总分:100分,考议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
11
B
A
B/D
B
D
D
B
D
D
16
17
18
19
20
B
AD
ABD
ABCD
21.(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15(1分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smsRr(1分):msr(1分)
(3)黄色:茶褐色:不用进行去雄环节降低芳动成本
(4)1:1: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
22.(14分,每空2分)
(1)由正到负: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2)降低
(3)突触后膜:会
(4)兴奋性:突触前膜过度释放,或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受阻,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受阻
23(10分,每空2分)
(I)有基因C可指导合成RNA,tRNA作为氨林酸运载体参与翻译过程
(2)基因B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答案合理即可)
(3)保护RNA不被分解
(4)识别并结合核糖体(答案合理即可)
24.(7分,每空1分)
(1)减小
(2)基因突变有害性减小36%
(3)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4)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25(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I)常染色体隐性(2)aaXBXB或aaXBXb
AAXBXb或AaXBXb2
(3)1/33/8
(4)单基因1/36(2分)九江名校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
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 的
DNA 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研究发现:RNA 聚合酶运行过快会与 DNA 聚合酶“撞车”而使 DNA 折断,引发细胞癌变。一种特殊酶类 RECQL5 可以吸附到 RNA 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RECQL5 可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减慢
C.RECQL5 导致 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D.发生“撞车”现象的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所需时间可能会变短
如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进入烟草叶片后,通过④②过程产生新的病毒 RNA
基因突变后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只与②过程有关
该图说明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真核细胞参与③过程的 RNA 仅有 mRNA 和 tRNA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 A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基因型为 AaBb 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 7/16
三倍体无子西瓜一般不能产生种子,但其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物种形成通常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
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 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 5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在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层面分为定向选择、分裂选择和稳定选择三类。其中定向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分布的一端有利的选择,分裂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的两侧极端有利却不利于中间值的选择,稳 定选择则是指对性状的中间类型有利的选择。依据上述资料,判断以下选择的实例与选择类型不相符合的 是( )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不同植物都具有根系发达的特征——定向选择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地雀来源于相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分布于盛产小种子的岛上地雀的喙 尖而短,盛产大种子的岛上地雀的喙粗而深——分裂选择
医学统计证明人类婴儿最适合的出生体重在 8 磅左右,体重超过 9 磅或是低于 7 磅的婴儿生存概率都要降低——稳定选择
在非洲一些疟疾流行的地区,由于镰刀型红细胞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对于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使 杂合体的生存能力远高于纯合体——定向选择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优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原发性高血压适宜作为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对象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调查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从患者家系中调查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一定是由于母亲的异常减数分裂
TGFβ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 TGFβ1 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 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发挥作用,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从功能上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若靶细胞膜上 TGFβ1 受体缺失,仍能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同株异花,自由交配。绿色基因 A 对白化基因 a 为完全显性,隐性纯合体白化苗, 在三叶期死亡,不能成熟,假设一个较大种群作亲本,个体成熟时,A 基因频率为 0.8,经过三代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3 成熟时 AA 基因型频率为 3/4,Aa 为 1/4
B.F2 成熟时 A 的基因频率为 6/7,a 基因频率为 1/7 C.基因 a 在自然选择过程逐渐淘汰,频率逐步减小
D.经过多代繁殖,白化基因频率几乎为零,这样就形成新物种
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 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与牵涉痛相关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图中 a 和 c 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 a 没有参与
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脊髓中
牵涉痛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
(
2
2
)A.K+载体、血浆蛋白、胰岛素、CO B.唾液淀粉酶、血红蛋白、O 、葡萄糖 C.麦芽糖、解旋酶、Cl- 、尿素 D.尿素、Ca2+ 、HPO42- 、脂肪酸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小脑受损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C.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不同的神经中枢 D.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14.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四种不同液体,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丁
乙 丙
A.营养不良、 甲到乙过程受阻等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B.丁可为淋巴细胞内液,与淋巴液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与丙相比,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但氧气含量通常较低
甲、乙、丙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是人体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某人的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如图,其中①-④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 5 个神经元参与
D.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 AAbb 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
A.1/2 B.1/4 C.1/8 D.1/16
如图为某细菌 mRNA 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一分子 mRNA 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mRNA 上的 AUG 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在该 mRNA 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一个 mRNA 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 mRNA 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 奋部位成为新的兴奋部位,而原来的兴奋部位则恢复为静息状态,且短时间内 Na+通道不能打开,称为不应期(不能对刺激作出相应)。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 点为 PQ 的中点。同时在 O 点、M 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若电流表不偏转,则 M 点的条件是( )
A. M 点与 P 点或 Q 点重合 B. MP 等于 OP
C. MP 等于或大于 OP D. MP 等于或小于 OP
有时,两条 X 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 X 染色体,称为并联 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联 X 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 X 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形成 X^X 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胚胎致死
在并联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Ⅹ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目前科学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但迄今的化石记录仍有许多“缺失”环节。“间断平衡论” 能对该现象给出较合理解释: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新物种可在地质史中忽略不计的短时间中突然产生,则在生物演化史中一些代表“连续环节”的“过渡物种”的缺失也就可以理解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化石记录下的生物进化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 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
“间断平衡论”能较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环节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配制杂种相当困难。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黄色基因(r),控制种皮的颜色。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 Ms 能形成正常花粉,R 控制茶褐色种皮,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成为三体,该品系
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 7 对,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 条。
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 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Ms 与 ms 都处于同一极的时期有
,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 和 。
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后, 种皮的个体为雄性不育, 种皮的个体与亲本一样,雄性可育。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 的是 。
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黄色种皮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 ,这是因为 。
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研究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该病的形成。正常情况下, 星形胶质细胞将神经元活动释放的过多的 K+泵入到自身细胞内,以维持神经元胞外正常的 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还能摄取相关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保持突触的正常功能。
当运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为
(填“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或“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损伤会使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填“升高”或“降低”)。
体外培养神经组织时,若缺乏星形胶质细胞则神经元只能形成轴突,不能形成树突,这可能会影响突触结构中 的形成,由此推测若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减少, (填“会”或“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据图分析,谷氨酸是一种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渐冻症患者神经元之间谷氨酸浓度持续增加,推断谷氨酸增多的原因可能是 (答 2 点),并可据此研制
药物进行治疗。
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的 RNA 前体需要经过修饰加工,在 5′-端加上 5′cap,在 3′端加上 poly-A tail,之后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过程,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 C 异常对基因 A 的表达 (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 。 (2)在基因 A 和基因 B 中间插入一段 DNA 序列后,发现基因 B 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没有改变,其原因可能是 。
(3)研究者分别将等量的由同一基因转录出的带有 5′cap 的 RNA 和无 5′cap 的 RNA 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 5′cap 的 RNA 大量减少,据此推测 5′cap 的作用是 。(4)新冠病毒与 HIV 均属于 RNA 病毒,HIV 为逆转录病毒,其 RNA 不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而新冠病毒的RNA 有5′cap 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据此推测5′cap 具有的功能可能是 。24.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在没有盗猎的自然环境下,只有 2%至 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基因库的变化情况是 (填“增大”或“减小”)。
假设有象牙受基因 B 控制,则出现无象牙基因 b 的原因是发生了 ,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 2%至 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具有 。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 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 B 的频率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 BB 个体 30 个、Bb 个体 60 个、bb 个体 40 个,经偷猎后,则下一代新生的无象牙个体占

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5.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由 A 或 a 基因控制)和乙病(由 B 或 b 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写出Ⅲ- 8 的基因型: 。写出Ⅲ- 10 的基因型: 。Ⅲ- 7 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源自于第Ⅰ代中的 号个体。
若Ⅲ- 8 与Ⅲ- 11 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 ,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遗传病进行调查。遗传性高度近视就属于上述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该病发病率为 4%,一视力正常女性的父母视力都正常,但她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若该视力正常的女性与本地视力正常的男性结婚,则理论上婚后生育一个患遗传性 高度近视男孩的概率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