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生命活动在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是( )
A. 丙酮酸的分解 B. 染色体变异 C. RNA的合成 D. C3的还原
人体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含量较高,性腺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含量较高。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A.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 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C. 性激素直接由基因转录翻译而成 D. 胰腺细胞中无性激素合成基因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有多个实验用到酒精。下列有关酒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B. 检测细胞呼吸的产物酒精时,用酸性重铬酸钾,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酒精的作用是作为有机溶剂
D. 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解离
1988年阿格雷从红细胞膜上分离出了CHIP28蛋白(一种水通道蛋白),而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上缺乏相应蛋白质。之后把CHIP28蛋白基因导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将细胞分两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一组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迅速膨胀,另一组放入HgCl2溶液处理后再转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形状没有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CHIP28蛋白增大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B. 水分子仅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卵母细胞使其膨胀
C. Hg2+可能使CHIP28蛋白变性导致水跨膜速率降低
D. 该实验表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为研究Cu2+和Cl-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该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D. 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因变量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乙为该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图(不考虑变异);图丙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该细胞中有4个DNA分子
B. 图乙中CD段细胞内含有2条X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 图乙中AB段、FG段均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D. 图丙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基因突变产生,且A和a分离发生在图乙的HI段
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设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D是氧气,物质E是酒精
B. 过程③④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 若乙装置墨滴左移,甲装置墨滴右移,则小麦萌发过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若乙装置墨滴左移,甲装置墨滴不动,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
ATP注射液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后遗症的辅助治疗。研究发现,ATP可以作为信息分子与神经系统、内脏等多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与自身合成的ATP相比,ATP注射液中的ATP浓度远低于细胞内的,几乎不能进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分子ATP中含有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基团
B. 注射的ATP在心肌细胞、脑细胞内为代谢反应供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C. ATP水解时,接近腺苷的磷酸基团先脱离,生成ADP并释放能量
D. 注射的ATP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进而传递信息发挥治疗作用
投弹手甲虫有精妙的防身系统(如图),其腹部储存室中储备过氧化氢(H2O2)和氢醌(HQ)。当有捕食者靠近时,储存室收缩,储存室和燃烧室间的隔膜打开,H2O2和HQ流至燃烧室,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如下:
2H2O22H2O+O2
HQ+2H2O2对苯醌+H2O
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爆炸,同时喷射出灼热难闻的对苯醌,攻击并吓退捕食者。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两种酶的加工、运输有关
B. 投弹手甲虫迅速喷射灼热气体依赖酶的高效性
C. 燃烧室爆炸与热及O2大量产生导致气压增大有关
D. 甲虫精妙的防身系统使自然界中不可能有其天敌
如图为某果蝇细胞内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甲、乙、丙、丁表示染色体,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A. 该果蝇的表现型为长翅灰身刚毛白眼雄性
B. 丙和丁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部分联会
C.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d、E、e、A、a、b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e、a、b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现通过实验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量(mol) 9 6.5 6 0
A. 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CO2量和酒精量
B.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 在氧浓度为b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 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能成功地总结出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
B. 摩尔根选择红眼和白眼果蝇杂交并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C. 艾弗里在研究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对自变量的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
D. 沃森和克里克使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揭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6h时和30h时分别是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两个时刻
B. 48h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C. 实验开始的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D. 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甲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别为12h、8h、4.5h、1.5h;乙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丙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丁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
B. 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8h到18h之间
C. 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
D. 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时间;单位:小时)。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叶片在10℃时的呼吸速率是20℃时的2倍
B. 在10℃、10klx的光照下,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4.5mg
C. 在5klx光照下,叶片在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 在20℃、5klx光照下,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5mg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的过程
D. 甲、乙多次重复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1/2
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图甲为XY型性别决定的家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为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B.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乙中的EF时期
C. 图乙中时期DE和时期HI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因相同
D. 图甲中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系谱图,图2是对该家系中Ⅰ1~Ⅱ4号个体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先以某种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再进行电泳),得到的电泳结果(电泳时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移动速率不同),已知编号a对应的样品来自Ⅱ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图1 图2
A. 根据图1可确定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结合图1、2分析,可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
C. Ⅱ5一定是杂合子,Ⅲ8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
D. Ⅲ9与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5/12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属于质量浓度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放入到装置中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 ______ .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 ______ ,B是 ______ .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 ______ 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 ______ 、液泡颜色深浅、原生质层的位置.
(4)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除了调节显微镜的亮度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O2是人和多数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适度低氧下细胞可正常存活,严重低氧可导致细胞死亡。当氧含量低时,线粒体会产生并积累活性氧从而损伤大分子物质和线粒体。科研人员用常氧(20%O2)、适度低氧(10%O2)和严重低氧(0.3%O2)分别处理大鼠肿瘤细胞,24h后检测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自噬水平,结果如图1所示。为研究线粒体自噬与活性氧含量的关系,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3-MA处理肿瘤细胞,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氧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1)大鼠组织液中的O2以 ______的方式跨膜运输到肌细胞中,在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反应的场所是 ______。
(2)在O2充足的情况下,大鼠肿瘤细胞也会进行无氧呼吸,此时消耗等量的葡萄糖,肿瘤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 ______(填“多”或“少”);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原因是 ______。
(3)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途径,被细胞中的 ______降解。分析图1可知:适度低氧导致 ______;分析图2可得出结论 ______;据图分析,严重低氧会导致大鼠肿瘤细胞死亡,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
食管癌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其发生原因与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G9a的合成失调或功能紊乱有关。科学家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以研究化学药剂BIX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相关机理。请回答问题:
(1)细胞凋亡是由 ______ 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将食管癌细胞培养于完全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BI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24小时,计算癌细胞的存活率和半数抑制浓度(存活一半细胞所对应的浓度),结果如图1。从结果分析可知 ______ ,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半数抑制浓度约为 ______ μmol/L。
(3)用半数抑制浓度的BIX处理食管癌细胞,24小时后检测细胞中G9a的催化产物甲基化组蛋白a的含量,并同时检测另一种蛋白b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于蛋白b的含量丰富且 ______ ,所以在实验中常作为标准对照,目的是为了排除取样量、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实验结果说明BIX是通过 ______ (填写“促进”或“抑制”)G9a的活性,从而诱导食管癌细胞 ______ ,进而治疗癌症。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植物的光合速率受环境影响。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图2是甲品系棉花幼苗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测定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下表是测定图2中Q点各组相对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的记录数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相对气孔开度(%) 水分利用效率
A 100 1.78
B 62 1.81
C 83 10
D 47 3.25
(1)分析图1、图2,影响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不同,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图2中,M点时,B组棉花植株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点时,D组棉花植株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环境下,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中______品系对高温的耐受力最强。
(4)分析图2和表中数据可知,Q点时,干旱降低棉花植株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棉花植株的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________________来增强抗旱能力。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果蝇、豌豆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为白眼残翅,由此可推出,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______,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______。
(2)研究豌豆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时,发现其与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关。现以纯种矮茎紫花豌豆作母本、纯种高茎白花豌豆作父本进行杂交,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现F1中有一株矮茎紫花豌豆(记作植株A),其余均为高茎紫花豌豆。F1中高茎紫花豌豆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豌豆的数量比为27:21:9:7。
①由F2可推测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在F2中高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②据分析,导致植株A出现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母本去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二是父本的某花粉粒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是哪一种原因所致,并写出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
预期结果及结论:
a. 。
b. 。
城口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1. B 2. B 3. B 4. B 5. C 6. D 7. D
8. B 9. D 10. D 11. D 12. C 13. C 14. C
15. B 16. B 17. C 18. C 19. B 20. C
21. 渗透作用;0.3g/mL的蔗糖溶液;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中央液泡的大小(或原生质体的大小);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
22. (1)自由扩散 线粒体内膜
(2)少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血浆pH的稳定
(3)溶酶体 线粒体的自噬水平显著提高 线粒体自噬可以消耗活性氧,使细胞中活性氧含量下降 严重低氧促进线粒体自噬,但还不足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3. (1)基因
(2)BIX可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 5
(3)稳定(变化小、一样、相似) 抑制 凋亡
24. (1)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基因多样性
(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
(3)甲
(4)气孔开度降低,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水分利用效率
25. BbXRXr F2中高茎:矮茎=3:1 8 植株A自交,观察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矮茎紫花,则植株A是由母本自交引起的 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则植株A是父本的某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解析】
1. 解:A、蓝藻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能发生丙酮酸的分解,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B正确;
C、蓝藻细胞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能合成RNA,C错误;
D、蓝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能发生C3的还原,D错误。
故选:B。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人体胰腺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腺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含量较高,说明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是脂质,性腺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含量较高,说明滑面内质网合成脂质。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的基因,只是选择性表达,综上所述,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此类题目较简单,学生需要对所学实验的药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鉴定脂肪实验、色素提取实验、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等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A.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A正确;
B.检测细胞呼吸的产物酒精时,用酸性重铬酸钾,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错误;
C.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酒精(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时作为有机溶剂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正确;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解离液成分是15%盐酸和95%的酒精,D正确。
故选B。
4.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水通道蛋白在水分子运输中的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结构与功能,明确实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CHIP28蛋白基因导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细胞迅速膨胀,CHIP28蛋白增大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A正确;
B.水分子不仅通过自由扩散还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卵母细胞使其膨胀,B错误;
C.放入HgCl2溶液处理后再转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形状没有变化,Hg2+可能使CHIP28蛋白变性导致水跨膜速率降低,C正确:
D.CHIP28蛋白基因导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细胞迅速膨胀, 说明CHIP28蛋白基因控制CHIP28蛋白的结构,从而增大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该实验表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 ,D正确.
5. 【分析】
本题依托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解答】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有无Cu2+和Cl-,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甲、乙是实验组,丙是对照组。缓冲液的作用是为了调节pH,维持pH稳定,本实验pH以及温度都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和pH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温度和pH都应该设置到最适,A正确;
B.温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适宜,唾液淀粉酶的最适宜温度是37℃左右,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较,甲、乙只能说明CuSO4和Na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但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设置的对照实验只有一组不能达成实验目的,C错误;
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根据碘遇淀粉变蓝可以检测实验中淀粉是否有剩余,D正确。
故选C。
6. S酶只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说明S酶能识别某些蛋白质,所以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
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
S酶功能丧失,就不能合成M6P标志,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就不会被高尔基体包裹,再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就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会进入高尔基体内,D错误。
7.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识别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解答】
A.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A错误;
B.图乙为该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图,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2条X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图乙为该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图,AB段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
D.图丙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基因突变产生,且A和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图乙的HI段,D正确。
故选D。
8.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解答】
A. 分析图1,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A正确;
B.过程③④所需要的酶分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
C.分析图2,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呼吸消耗氧气量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若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正确;
D.若图2的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萌发过程中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9. A、一个ATP分子含有三个磷酸基团以及一个腺苷分子(包括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A错误;
B、由题可知:ATP注射液几乎不能进入细胞,因此无法通过为心、脑细胞内代谢反应供能而发挥治疗作用,B错误;
C、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先脱离,生成ADP并释放能量,C错误;
D、由题可知:ATP可以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内脏等多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此过程利用了ATP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其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DP。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ATP注射液的作用和原理,并结合所学ATP的分子结构以及ATP的产生途径等知识点,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
10. 解:A、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
B、由于酶的高效性,H2O2和HQ均迅速反应,投弹手甲虫迅速喷射灼热气体,B正确;
C、由题干可知,H2O2和HQ流至燃烧室,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爆炸,同时喷射出灼热难闻的对苯醌和大量的氧气,导致燃烧室气压增大,从而使得燃烧室爆炸,C正确;
D、甲虫精妙的防身系统可以攻击并吓退捕食者,但是再精妙的防身系统在自然界中还是存在天敌,D错误。
故选:D。
酶的高效性是和非酶的催化剂比较而言,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首先要进行分子碰撞接触,如果在没有酶作用的情况下,分子主要靠自然的热运动来随机进行接触,这样的几率比较小,而在酶的作用下,由于酶和作用底物有特异性结合位点,相当于把反应需要的分子给拉到一起去了,所以这样的效率要高很多。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酶的特性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1. 解:A、由图可知,甲与乙染色体、丙与丁染色体分别为同源染色体,且丁染色体为Y染色体,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EeXabYA,表现型为长翅灰身刚毛白眼雄性,A正确;
B、丙染色体为X染色体,丁染色体为Y染色体,两者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部分联会,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后期,复制成两份的基因随着丝粒分裂,被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甲与乙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出现甲染色体的某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有基因D与基因e,另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仍是基因D和基因E,若甲与丙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e、a、b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D。
分析图形: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丙和丁的大小不一,而果蝇是XY型生物,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故该果蝇为雄性。其中A、a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特点和氧气浓度对有氧呼吸的影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据表格分析可知:a条件下产生CO2量和产生酒精量是相等的,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d条件下,没有酒精产生,说明只有有氧呼吸。
【解答】
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产生CO2量和酒精量,A正确;
B.据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在氧浓度为b时,仍有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也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具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13. A、孟德尔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选用豌豆进行实验,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合子,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时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A正确;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红白眼这一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艾弗里设计了“减法”实验,他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分离提纯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之外,还同时加入了DNA水解酶,结果培养基上没有出现S型肺炎双球菌,该实验的证明了DNA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才能作为遗传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
故选:C。
14.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室内CO2浓度变化可表示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从曲线可知实验的前3小时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6h时叶肉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此时细胞既不从外界吸收也不向外界释放CO2,其呼吸产生的CO2正好供应给光合作用,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图中的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当CO2吸收速率大于0时就有有机物的积累,因此图中6~18h、30~42h均有有机物的积累。
A.据图可知6h时和30h时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即此时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而光合作用开始是在3h时和27h时,故A错误;
B.据曲线分析,48h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0h时低,说明48h内植物体积累了有机物,但是42h~48h时植物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所以42h时有机物积累最多,故B错误;
C.由曲线图看出,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因此,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C正确;
D.实验全过程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
故选:C。
15.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M期,A错误;
B.由于S期时间为7h,G1+G2+M=15h,故第二次阻断后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B正确;
C.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DNA的复制发挥作用的,C错误;
D.实验中需要对细胞用胸苷(TdR)处理后再进行制片,D错误。
故选B。
16.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曲线图,同时理解有机物是否积累取决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分析曲线图:左图表示呼吸作用,20℃下细胞呼吸速率大于10℃;右图表示光合作用,总坐标中“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其中10klx光照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5klx光照,且10klx光照下,20℃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10℃,而在5klx光照下,10℃时的净光合速率大于20℃。
【解答】
A.从左图可知,氧气的吸收量反映的是呼吸速度,20℃时,2小时内氧气的吸收量为2 mg,10℃时,2小时内氧气的吸收量为1 mg,因此呼吸速度在20℃下是10℃下的2倍,A错误;
B.在10℃、10klx的光照下,经过2h,产生的氧气净量为8 mg,加上呼吸消耗氧气为1 mg,可以得出2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9mg,故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4.5mg,B正确;
C.直接从右图比较,在5klx光照下,10℃时净释放的氧气量比20℃时多,因此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C错误;
D.在20℃、5klx的光照下,经过2h,产生的氧气净量为4 mg,加上呼吸消耗氧气为2 mg,因此,可以得出2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mg,故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D错误。
故选B。
17.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解析】
A.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A错误;
B.实验中只需保证每只桶中两种小球的数目相等即可,B错误;
C.因为Ⅲ、Ⅳ小桶中含两对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C正确;
D.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甲同学的结果为Dd占1/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乙同学的结果中AB占1/4,D错误。
故选 C。
18.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判断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1、2是正反交,且实验结果有雌雄之分,据此可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窄叶为隐性,假设窄叶基因为b,宽叶基因为B。
【解答】
A.由题干可知,实验1、2的亲本均为纯合子,且每个实验中双亲具备的是相对性状,所以子代中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A正确;
B.实验2中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相等,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由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可知母本和雄性后代都是窄叶,父本和雌性后代都是宽叶,说明窄叶是由X染色体是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宽叶是由X染色体是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根据仅实验2是可以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的,符合一次杂交定显隐的实验要求,C错误;
D.实验1中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则他们的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让子代雌雄植株杂交,杂交后代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为XBXB、XBXb,表现型均为宽叶,D正确。
19.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T与t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图乙中,Ⅰ表示减数分裂、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丝分裂,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20对)。
【解答】
A.由分析可知,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A错误;
B.图甲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的EF时期,B正确;
C.图乙中时期DE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期HI表示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因不同,C错误;
D.图甲中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20. 本题考查遗传家谱图的分析和概率计算以及基因工程的酶的特点,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识图、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A.根据遗传家谱图分析:1、2号正常其女儿患病,推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话,女儿有病父亲一定有病,所以得出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结合图1、2分析,Ⅱ4号含两个致病基因被切成两段,说明该致病基因内部存在相关限制酶的1个切点,B正确;
C.Ⅱ5一定是杂合子,因为其女儿Ⅲ7患此病,Ⅲ8基因型为1/3AA和2/3Aa与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
D.Ⅲ9基因型为1/3AA和2/3Aa与该病基因携带者(Aa)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D正确。
故选C。
21. 解:(1)根据题干信息和实验装置图可分析出该实验应用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2)实验Ⅰ中左侧液面升高说明由右侧B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左侧A溶液的水分子多,并且液面不下降,表明A、B两溶液均是蔗糖溶液,A溶液的浓度大于B溶液的浓度;实验Ⅱ中,液面先右高于左,说明一开始由左侧B溶液渗透进入右侧C溶液水分子多,但随后出现左高于右,说明左侧B溶液中又进入溶质分子,浓度进一步升高,导致由右侧C溶液中渗透到左侧B溶液中水分子多,液面升高,由此判断A是0.3g/mL的蔗糖溶液,B是0.1g/mL的蔗糖溶液,C是0.1g/mL的葡萄糖溶液.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常选用0.3g/mL蔗糖溶液,因为该浓度蔗糖溶液既会使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不会使其过度失水而死亡.观察指标主要有液泡大小、颜色深浅或原生质层的位置.
(4)若选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可将分离剂溶液中加入色素,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否进入有色的分离剂,或者将视野调暗一些观察.
故答案为:
(1)渗透作用
(2)0.3g/mL的蔗糖溶液 0.1g/mL的蔗糖溶液
(3)0.3g/mL的蔗糖溶液中央液泡的大小(或原生质体的大小)
(4)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合理即可)
根据题干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要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所以该实验应用了渗透作用.实验Ⅰ中左侧液面升高,所以左侧浓度大,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右侧为0.1g/mL的蔗糖溶液.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读能力,要求较高.
22. (1)大鼠组织液中的O2浓度高于肌细胞,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到肌细胞中。在细胞呼吸过程中,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NADH,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会产生NADH,且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NADH一样多,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肿瘤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大鼠肿瘤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缓冲物质能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血浆pH的定,因此其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被细胞中的溶酶体降解。由图1可知,适度低氧(10%O2)时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对值比常氧(20%O2)时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对值大比较多,说明适度低氧导致线粒体的自噬水平显著提高。由图2可知,相对对照组来说,3-MA处理组活性氧含量相对值更高,说明线粒体自噬可以消耗活性氧,使细胞中活性氧含量下降,图1和图2显示,严重低氧时,线粒体自噬水平有所提高,但活性氧含量较高,活性氧会损伤大分子物质和线粒体,可推测严重低氧下促进了线粒体自噬,但还不足以清除细胞中的活性氧,活性氧在细胞中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1、分析图1可知,适度低氧(10%O2)时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对值较高;分析图2可知,相对对照组来说,3-MA处理组活性氧含量相对值更高。
2、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一般气体等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细胞呼吸的过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23.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2)分析图1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药剂BIX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BIX,因变量是细胞存活率和半数抑制浓度。分析结果可知,BIX可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半数抑制浓度约为5μmol/L。
(3)分析图2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蛋白b的含量均较高且基本相同,说明由于蛋白b的含量丰富且稳定,所以在实验中常作为标准对照,目的是为了排除取样量、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甲基化组蛋白a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BIX是通过抑制G9a的活性,从而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进而治疗癌症。
故答案为:
(1)基因
(2)BIX可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 5
(3)稳定(变化小、一样、相似) 抑制 凋亡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一般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凋亡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这要求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则完善实验过程,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24.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理解与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
(1)分析图1,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分析图2,自变量有光照强度、水分和CO2浓度,因此影响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相同条件下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光合速率不同,是由基因不同造成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2)图2中M点时,B组棉花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在M点时,D组棉花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CO2的来源有呼吸作用产生和从外界环境中吸收。
(3)在高温环境下与处理前相比,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棉花植株的光合速率均下降,但甲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比乙、丙品系植株的高,故甲品系对高温的耐受力最强。
(4)分析图2和表中数据,Q点时,干旱导致植物的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CO2倍增的条件下,棉花植株对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25. 解:(1)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为白眼残翅(bbXrY),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中出现长翅雄蝇(B_X-Y)的概率为×=。
(2)①由F2中高茎:矮茎=3:1,可知符合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D、d 表示。紫花:白花=9:7,说明豌豆花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表示,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高茎紫花豌豆为 AaBbDd,则 A_B_为紫花, A_bb、aaB_、aabb 为白花,高茎为 D_,矮茎为 dd。在F2中高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D_A_B_,有 2×2×2=8 种。
②若是由母本发生了自交,由于母本的基因型是 AABBdd,则该植株A的基因型也是 AABBdd,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矮茎紫花,不会出现白花;a.植株A是由母本自交引起的,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dd,植株A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矮茎紫花。b.若是父本的某花粉粒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则该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dd,自交后代 A_B_dd:A_bbdd:aaB_dd:aabbdd=9:3:3:1,其中 A_B_dd 表现为矮茎紫花,其他表现为矮茎白花,即矮茎紫花:矮茎白花 =9:7。
故答案为:
(1)BbXRXr
(2)①F2中高茎:矮茎=3:1 8 ②实验方案:植株A自交,观察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a.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矮茎紫花,则植株A是由母本自交引起的 b.若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则植株A是父本的某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