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知人论世
王戎(234年-305年)
字濬冲。琅玡临沂人。三国至西
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七 位贤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 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知人论世
《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
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文本研读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 注释 】
①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 [尝]曾经。
③ [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 [唯]只有。
⑤ [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①
文本研读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⑤。
【 注释 】
①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 [尝]曾经。
③ [竞走]争着跑过去。
④ [唯]只有。
⑤ [信然]的确如此。
文本研读
王戎 七岁, 尝 与 诸 小 儿 游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王戎 七岁时 曾经 和 诸多 幼小 孩子 游戏玩耍
看 道 边 李树 多 子 折 枝
看到 道路 旁边 李子树 很多 果实 压弯 枝条
文本研读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诸 儿 竞 走 取 之, 唯 戎 不 动
众多 儿童 竞相 奔跑 摘取 果实,唯独王戎 没有 行动
重点词:走——古今异义
古:奔跑 今:走路
区别:
走:甲骨文字形像人在奔跑,故本义为“跑”
奔:急走、跑
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行:行走
文本研读
重点词:之——指示代词
人问之:之指代王戎
其他常见指示代词:其
多 子 ,此
很多 果子, 这
必 苦 李。”
一定 苦的 李子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人 问 之, 答 曰:“树 在 道 旁 而
别人 询问 王戎 回答 说 李树 在 道路 旁边 却
文本研读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取 之, 信 然
摘取 李子 的确 这样
重点词:信
①语言真实: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
②守信,引申为相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③真的、的确
④随意:信口开河、信手拈来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翻译 】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众多孩子玩耍。大家看见路边有一 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孩都争相跑去 摘李子,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 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摘下 李子品尝,果然是这样。
文本研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本研读
总结: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重点词:
走(古今异义):诸儿竞走取之 必(古今异义):此必苦李
之(指示代词):人问之
而(转折):树在道旁而多子
而(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信(的确):取之,信然
文本研读
王戎见虎不惧①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 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 色。
【 注释 】
①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② [承间]趁机。
③ [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④ [湛然]安详沉静地。
补充文本
补充文本
魏明帝 于 宣武场上 断 虎 爪 牙,
魏明帝 在 宣武场上 斩断 老虎 爪子 牙齿
纵 百姓 观 之
放任 百姓 观看 老虎
重点复习:
于宣武场:状语
纵百姓观之:指代没有爪子和牙齿的老虎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补充文本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王戎 七岁, 亦 往 看。
王戎 七岁, 也 前去 观看
重点词:往
①去、到:欣然前往
②过去、往昔:一如既往
补充文本
虎 承间 攀 栏
老虎 趁机 攀上 栏杆
而 吼, 其 声 震 地,
而 吼叫,它的 声音 震动 大地
观 者 无 不
观看 的人 没有 不
辟易 颠 仆
后退躲避 倒下 跌倒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重点词:者
者:……的人、……的地方、……的原因
如:(1)观者:观看的人
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
吾妻之美我者: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补充文本
无 恐 色
戎 湛 然 不 动, 了
王戎 安详 的样子 不动,
完全 没有 害怕 神态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王戎见虎不惧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 翻译 】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弄断老虎的爪子牙齿,放任百姓们来观看老虎。
王戎当时七岁,也前往观看。老虎趁机爬上栏杆上吼叫,它的吼声震 动了大地,观看的人没有不后退躲避摔倒的,王戎安静不动,完全没 有恐惧的神态。
补充文本
王戎见虎不惧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总结:
基本翻译规则:逐字翻译,连成一句
重点词:
而(承接):攀栏而吼 往:王戎七岁,亦往看 者(……的人):观者 然(……)的样子:湛然
补充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