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泰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16: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泰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博斯腾湖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由开都河补给水源,孔雀河排盐。由于开发强度增大,该湖矿化度由1958年的0.39克/升上升到1986年的2克/升,成为微咸湖。下图示意博斯腾湖周边地域(右下小图示意沙漠盐池附近地质剖面,盐池目前盐度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甲、乙两河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 径流量甲河大于乙河,水位季节变化甲河大于乙河
B. 含沙量甲河大于乙河,水温甲河大于乙河
C. 径流量甲河小于乙河,水位季节变化甲河小于乙河
D. 含沙量甲河小于乙河,水温甲河小于乙河
2. 博斯腾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过程中( )
A. 甲河矿化度增加,乙河矿化度下降 B. 甲、乙两河矿化度均下降
C. 甲河矿化度下降,乙河矿化度增加 D. 甲、乙两河矿化度均增加
3 关于盐池湖水的补给来源以及目前水量收支状况为( )
A. 博斯腾湖 收入大于支出 B. 大气降水 收入大于支出
C. 博斯腾湖 收入等于支出 D. 大气降水 收入小于支出
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了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一类是大量年轻人口迁出导致的残留老龄化,一类是大量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集聚老龄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主要取决于不同乡村(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年龄结构差异③自然环境差异④人口密度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测退休老人迁入导致老龄化乡村,其快速增长的产业部门是( )
A. 交通运输业 B. 制造业
C. 生产性服务业 D. 生活性服务业
6. 与加拿大相比,我国几乎没有出现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主要是因为我国( )
A. 退休老人收入高 B. 城乡医疗差距大
C. 城乡交通联系弱 D. 乡村环境质量差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图)(注:①图中“”表示风向。②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m/s)。完成下列问题。
7.此天气系统( )
A.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风冻害 B.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C.多形成在赤道地区的暖洋面上 D.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8.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 )
A.由东南向西北 B.由西南向东北 C.由东北向西南 D.由西北向东南
云南省玉龙雪山南坡曾发生较大规模的冰﹣岩碎屑流型滑坡。位于斜坡顶部的破碎岩
体和冰川块体沿着高陡的岩壁向下滑动,受峡谷地形控制在干河坝内形成Ⅰ、Ⅱ两个滑坡堆积体。图1示意滑坡纵剖面,图2示意滑坡堆积体的遥感影像。据此完成
9.滑坡发生前,导致滑源区岩石高度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0.与堆积体Ⅰ相比,滑坡堆积体Ⅱ(  )
A.呈扇形堆积 B.平均厚度小 C.分选性明显 D.含冰量更多
图左为南方某红壤丘陵区,该区水土流失严重,耐旱、耐瘠薄的针叶林树种马尾松逐渐成为当地优势树种。但马尾松幼林的快速生长加快地力耗损,加上人类活动干扰,林下水土流失更严重,马尾松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马尾松逐渐长成矮小“小老头树”(图右),呈现少有的“空中绿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丘陵区马尾松林快速生长( )
A 森林层次结构增加 B.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林下植被覆盖缺乏 D. 植被覆盖度减小
12. 该丘陵区“小老头树”最有可能分布在图左中的( )
A. 甲 B. Z C. 丙 D. 丁
13. 该丘陵区域遭受强烈侵蚀过程中,植被逆向演替顺序是( )
A.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 B. 荒漠——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C. 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荒漠——针叶林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1998~2017年我国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长江流域四个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变化趋势及日均降水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丁主产区位于我国(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黄淮平原 D.长江流域
15.大豆为需水作物,从水分条件的角度推测甲主产区大豆种植最需要关注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图示乙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占比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户种植意愿低 B.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
C.自然条件较差 D.与市场距离较远
赫斯特指数(Hurst)是用来表示时间序列中的持续性现象,Hurst越大,保持以前变
化趋势的能力越强。如图示意河西走廊2009﹣2019年地下水Hurst分布,在此期间河西走廊地下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据此完成
17.河西走廊未来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位于(  )
A.武威东部 B.张掖南部 C.酒泉西部 D.嘉峪关北部
18.与河西走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关联性最小的因素为(  )
A.年降水量 B.融雪水量 C.灌溉面积 D.人口分布
2022年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将于11月21日至12月18日举行,小组赛安排在当地时间
的每天13点、16点、19点和22点。其主赛场卢塞尔球场是中国企业首次承建的世界杯主场馆,增加了与一般球场不同的大型设备。如图示意多哈的位置,据此完成
19.比赛期间(  )
A.顺德的球迷不熬夜可收看全程直播
B.13点的赛场球门立柱日影每天变长
C.16点在球场北侧观看比赛不会逆光
D.19点时进场的球迷可看到海面落日
20.卢塞尔球场最有可能增加的设备是下列中的(  )
A.升降电梯 B.遮阳顶棚 C.通风设施 D.巨型空调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河谷横剖面示意图,黄土层底部有厚度不一的古土壤层,除黄土层底部外,黄土层中还夹杂着层数不一的古土壤层。专家探测得知,黄土高原区1.24百万年以来共发生了14次显著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该河流阶地形成与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一般而言,间冰期黄河壶口段( )
A. 沉积作用显著 B. 含沙量高 C. 下切侵蚀显著 D. 径流量小
22. 图中阶地属于堆积阶地,由河漫滩演变而来,河漫滩和阶地分别形成于( )
A. 间冰期、冰期 B. 冰期、冰期 C. 冰期、间冰期 D. 间冰期、间冰期
23. 图中T2阶地只出现在河谷东侧,而西侧缺失,其原因可能是西侧( )
A. 位于凹岸,遭受侵蚀 B. 位于凸岸,遭受侵蚀
C. 地壳上升,遭受侵蚀 D. 地壳下沉,遭受侵蚀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有多瑙河、第聂伯河等河流注入。黑海因上下两层海水含盐度不同,成为地球上唯一的双层海,且两层海水之间很难交换,其表层海区东西各形成一个气旋型环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黑海双层海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海水来源不同 B. 海水温度不同
C. 海水蒸发量小 D. 海区降水量大
25 黑海表层形成东西两个环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盛行风向 B. 海水密度 C. 地转偏向力 D. 海陆轮廓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6分)
材料一 纳米比亚最不能错过的是美丽又震撼的星空,其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广人稀,被列为世界上5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之一。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之地。
材料二 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材料三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来代替上衣,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材料四 纳米比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长期短缺,70%需要进口,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1)分析纳米比亚成为世界著名天象观察地的原因。(6分)
(2)简析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火烈鸟聚集的自然条件。(4分)
(3)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6分)
27.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阴阳坡坡向效应显著,阳坡全年平均风速均较阴坡大,地表植被覆盖度较阴坡低但覆盖均匀。阴阳坡效应对地表土壤日冻融循环现象(一天中土壤日最高地温>0℃而日最低地温<0℃)影响较大,阳坡多于阴坡。阳坡冻土活动层厚度大于2.5m,阴坡常年处于冻土层内。在坡向差异的长期影响下,阳坡土质粗粒化程度明显。图4为北麓河阴阳坡土壤剖面示意图。
(1)简述该地阳坡日冻融循环现象次数多于阴坡的原因。(4分)
(2)推断暖季阴阳坡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增加的变化过程幅度特征,并说明依据(6分)
(3)分析坡向效应使阳坡土质粗粒化的过程。(6分)
28.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第三大湖,具有“海拔高却不冻、位于内陆却不咸”的特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终年通航的湖泊。湖泊周围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附近许多山峰常年积雪。湖区生存有大量水草、鱼类和飞禽。由于全球变暖,的的喀喀湖流域周边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直接威胁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但这里的小麦往往不会成熟,其茎秆主要用作饲料。
(1)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的的喀喀湖“位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6分)
(2)分析的的喀喀湖可终年通航的原因。(6分)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全球变暖对的的喀喀湖及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6分)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C A D B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D A D A C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B D C C A A
题号 25
答案 D
26. (1)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天象观测;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远离城市,光污染小。
(2)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可抵御烈日暴晒;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任答2点即可)
27、【参考答案】(1)阳坡土壤含水量低于阴坡,土壤较干燥;(2分
)阳坡植被覆盖度较阴坡低;(2分)阳坡地表日间增温和夜间降温迅速,日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高于阴坡。
(2分)(2)特征:阳坡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阴坡较缓。(2分)
依据:暖季各层土壤水分融化,阳坡表层土壤质地较 粗,水分垂直迁移大;(2分)阴坡土壤质地较细,水分垂直迁移较小
(3)阳坡地温较阴坡高,土壤含水量较低,植被覆盖度较低均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2分)阳坡植被覆盖度较低,不利于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使土质粗粒化;(2分)阳坡风速较大,加强地表侵蚀,使得土壤颗粒较大;(2分)阳坡日
冻融循环较强,引起水分迁移,带动细颗粒在垂直方向上重分布,使土壤质地粗粒化。(2分)
28.【答案】(1)的的喀喀湖四周高山环绕,有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湖泊,稀释盐分;湖水可向南流出至高程更低的波波湖,带走部分盐分;湖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湖水不断与外界交换、更新,因此不咸。
(2)的的喀喀湖地处低纬度地区,海拔虽高,气温不太低;四周环山,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袭;湖泊面积大,水量多,不易结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地热提高了水温。因此湖水终年不冻,全年可通航。
(3)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地理环境表现出整体特征和整体变化规律;全球变暖导致冰川退化、湖水蒸发加剧,导致湖泊萎缩,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减少又使周边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引发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