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聊城市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聊城市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29 15: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聊城市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间教室内部空间大约有150______。 电热水壶的容积大约是4______。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80______。 一台冰箱的表面积大约是5.2______。
2、李芳用圆规画了4个相等的圆,连接其中3个圆的圆心得到一个三角形(如图)。如果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cm2,那么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 )(π的取值为3.14)
3、六年级一班有36人,其中喜欢跳舞,喜欢唱歌,没有人既不喜欢跳舞又不喜欢唱歌。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有( )人。
4、杨叔叔骑自行车分钟行了千米,他每分钟行______千米,行1千米需要______分钟。
5、如图,已知O是圆心,圆中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米。
6、—次性防护口罩“618”网上促销,妈妈选购的儿童口罩与成人口罩的数量比是。儿童口罩占两种口罩总数的,比成人口罩少。
7、王阿姨买了3千克苹果和4千克橘子,已知1千克苹果的价格相当于1千克橘子的2倍。王阿姨所花的钱如果全部买橘子,可以买( )千克;如果全部买苹果,可以买( )千克。
9.在学校秋运会中,六年级三个班所获奖项统计如下:
一班 二班 三班
3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 8个第一名 8个第二名
如果第二名比第一名少得0.5分,那么一班比二班少得( )分,二班比三班多得( )分,三班比一班少得( )分。
9、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 )人,女生( )人。
10、
根据上图的规律,第5个图形应画( )个三角形。
二、选择题
11、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
A.90° B.180° C.360° D.15°
12、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甲数( )乙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3、把25%的百分号去掉,得到的数比原来增加( )。
A.100倍 B.24.75 C.25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句。
①如果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圆锥的3倍,那么圆柱和圆锥一定等底等高。
②如果圆柱的高与它底面半径长度相等,那么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的和。
③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3倍得到一个新的比,原来的比与新得到的比能组成比例。
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A.1 B.2 C.3
15、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B.用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C.因为,所以和互为倒数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一个4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角,这个角是80°。
B.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1∶2,面积比是1∶4。
C.李师傅生产了110个零件,100个合格,合格率是100%。
D.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影子越短。
17、如图,a和b、c和d分别是平行四边形对应的底和高,下面式子中错误的是( )。
A.a∶c=d∶b B.c∶b=a∶d C.a∶b=c∶d D.b∶c=d∶a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阳光明的一天,学校旗杆早中晚的影长变化是:短——长——短。
③把一根木条截成两段,第一段长0.6米,第二段占全长的60%,那么第一段长一些。
④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米的3倍,直径就扩大到原米的3倍,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⑤某车间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少,那么该车间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三、解答题
19、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A.12.56 B.14 C.16
21.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据此规律,的值是( )。
0 4 2 6 4 8 6
2 8 4 26 6 52
A.86 B.104 C.114
21、直接写得数。
10-5.2= 35×2%= 12.5×24=
2÷7= 1-1÷4=
22、怎样简便怎样算。


23、解方程。

2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5、小红有48枚邮票,小新的邮票数是小红的,小明的邮票数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26、学校果园有梨树75棵,桃树比梨树多。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27、某商场需要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师徒两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8天,徒弟单独完成需12天,现由师傅先做3天,再由两人合作。
(1)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完成后两人共得工钱1600元,如果按两人完成的工作量分配工钱,那么师徒两人各应得工钱多少元?
28、甲、乙两站相距不到500千米,A、B两列火车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A车行至210千米处停车,B车行至270千米处停车,这时两车相距的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
29、下面是红星村耕地面积种植各种农作物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下面问题。
项目 水稻 棉花 蔬菜 花卉 合计
种植面积(公顷) 400
占总面积百分比 45%
(1)根据扇形统计图与统计表里画的已知信息,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棉花相比,比棉花种植面积多百分之几?
30、商场的一款服装,每件的进价是100元,并标价150元出售,后来由于成本降低,每件进价比原来降低了20%。商场原来进20件这款服装的钱,现在可以进多少件?
31、有一袋大米,第一周吃去了这袋大米的30%,第二周吃去了这袋大米的还剩15kg,这袋大米原有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立方米 升 平方厘米 平方米
【解析】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根据一个单位的大小和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单位。
一间教室内部空间大约有150立方米。 电热水壶的容积大约是4升。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80平方厘米。 一台冰箱的表面积大约是5.2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选择,需要根据单位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作出选择。
2、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相等,且都等于圆的直径。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8cm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算出的值,再代入到圆的公式中,求解即可。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出
一个圆的面积: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圆和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半径和直角边的关系,根据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最终的结果。
3、15
【解析】
把六年级一班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总人数×喜欢跳舞所占分率求出跳舞人数,同理求出喜欢唱歌的人数,因为没有人既不喜欢跳舞又不喜欢唱歌。把两者相加减去总人数,就是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人数。
36×+36×-36
=24+27-36
=15(人)
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有15人。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乘法的应用,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4、 2
【解析】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每分钟行的千米数;行1千米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该时间所行千米数,据此解答。
(千米)
他每分钟行千米。
÷=2(分钟)
行一千米需要2分钟。
【点睛】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除数和被除数的位置。
5、157
【解析】
根据图意可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2÷2,所以圆的半径2=25×2=50,再将这一数据代入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3.14×(25×2)
=3.14×50
=157(平方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两个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析】
儿童口罩与成人口罩的数量比是,则儿童口罩是4份,成人口罩是5份,两种口罩总数为4+5=9份,那么儿童口罩占两种口罩总数的。求儿童口罩比成人口罩少几分之几,先求出少的份数,再除以单位“1”(成人口罩的数量)即可。
4+5=9
4÷9=
(5-4)÷5=
儿童口罩占两种口罩总数的,比成人口罩少。
【点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先要求出少的数量,再除以单位“1”即可。灵活运用两种口罩的数量比是解题的关键。
7、 10 5
【解析】
1千克苹果的价格相当于1千克橘子的2倍,则1千克苹果可以换2千克橘子,据此解答。
3×2+4
=6+4
=10(千克)
4÷2+3
=2+3
=5(千克)
王阿姨所花的钱如果全部买橘子,可以买10千克;如果全部买苹果,可以买5千克。
【点睛】
考查了等量代换的灵活运用。
8、 2.5 4 1.5
【解析】
一班比二班少得8-3=5个第一名,而一班得了5个第二名,已知第二名比第一名少得0.5分,则一班比二班少得0.5×5=2.5(分);二班得了8个第一名,三班得了8个第二名,则二班比三班多得0.5×8=4(分);一班比三班多了3个第一名,三班比一班多了8-5=3个第二名,则三班比一班少得0.5×3=1.5(分)。
如果第二名比第一名少得0.5分,8-3=5(个),0.5×5=2.5(分),那么一班比二班少得2.5分;0.5×8=4(分),二班比三班多得4分;8-5=3(个),0.5×3=1.5(分),三班比一班少得1.5分。
【点睛】
分别求出每两个班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个数之差是解题的关键。
9、 20 24
【解析】
男女生比例为5∶6,所以班内人数总数一定为5+6=11的倍数,根据男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用总人数×男生对应分率,求出男生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40到50之间11的倍数只有44,所以班里有44人。
男生有:44×=44×=20(人)
女生有:44-20=24(人)
【点睛】
关键是理解比的意义,先确定总人数。
10、25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第一个图形有1=12个三角形,第二图形有1+3=22个三角形,第三个图形有1+3+5=32个三角形,发现规律:第n个图形有n2个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
由分析可知:
第5个图形应画n2=52=25个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12.A
解析:A
【解析】
钟表上有12大格,每两个数字之间对应的圆心角是360°÷12=30°。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从12走到3,走了3大格,转过的角度是30°×3=90°。
通过分析可知,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转过的角度是90°。
故答案为:A
【点睛】
明确“钟表上分针和时针每走一大格,转过的角度是30°”是解题的关键。
13.A
解析:A
【解析】
根据题意,甲数的和乙数的相等,即甲数×=乙数×,设甲数×=乙数×=1,求出甲数、乙数的值,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设甲数×=乙数×=1
甲数×=1
甲数=1÷
=1×

乙数×=1
乙数=1÷
=1×




甲数>乙数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采用假设法,分别求出甲数和乙数,再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解答。
14.B
解析:B
【解析】
把25%的百分号去掉,即变成25,再用25减去原来的数,就是得到的数比原来增加多少;据此解答。
25-25%=25-0.25=24.75
故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应明确:一个数(不等于0)后面填上百分数,这个数就缩小原来的,同样,去掉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15.C
解析:C
【解析】
根据学到的相关知识逐句分析。
①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但如果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圆锥的3倍,那么圆柱和圆锥不一定等底等高,原说法错误;
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则圆柱的侧面积=2πr×r=2πr2,即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的和,此说法正确;
③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3倍得到一个新的比,比值不变,原来的比与新得到的比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此说法正确;
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看作是由n个相同的底面层层累积而成,n个就是高,所以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这些图形的体积,此说法正确。
一共有3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圆柱的侧面积、比和比例等,要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
16.C
解析:C
【解析】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选择。
A.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说法正确。
B. 用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
C. 因为,所以和互为倒数,说法错误。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的意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倒数的认识,属于基础类知识。
17.B
解析:B
【解析】
A.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只与角开叉的大小有关;用放大镜看角,只是角的两条边增大,角的大小不变,据此判断;
B.根据圆的周长C=2πr,圆的面积S=πr2,以及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C.合格率=合格的零件个数÷零件的总个数×100%,据此判断;
D.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据此判断;
A.用一个4倍的放大镜看一个20°的角,这个角仍是20°,原题说法错误。
B.圆的周长C=2πr,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1∶2;
圆的面积S=πr2,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面积比是12∶22=1∶4,原题说法正确;
C.合格率:100÷110×100%≈90.9%,原题说法错误;
D.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掌握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两个圆的半径之比即周长比,半径的平方比即面积比,百分率的应用以及观察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18.C
解析: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再根据比例基本性质的逆应用,因为ab=cd,所以a∶c=d∶b,c∶b=a∶d,b∶c=d∶a。据此解答。
因为ab=cd,所以a∶c=d∶b,c∶b=a∶d,b∶c=d∶a。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19.D
解析:D
【解析】
①根据圆周率的定义可知,圆周率是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②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一天中同一地方的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其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影子的变化是:长-短-长;
③由于这根木条是单位“1”,第二段占全长的60%,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60%=40%,60%>40%,所以第二段长一些;
④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假设半径是1,求出扩大前的直径和面积以及扩大后的直径和面积,由此即可判断;
⑤假设男职工5人,则女职工:5×(1-)=4人,之后用男职工比女职工多的人数除以女职工人数即可。
由分析可知:
①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此说法正确;
②学校旗杆早中晚的影长变化是:长-短-长,原说法错误;
③第一段占全长的:1-60%=40%,40%<60%,所以第二段长;原说法错误;
④假设半径是1,则扩大后的半径是3,直径:1×2=2;3×2=6,6÷2=3;
面积:1×1×π=π,扩大后的面积:3×3×π=9π,9π÷π=9;此说法正确;
⑤假设男职工有5人,则女职工:5×(1-)=5×=4人;男职工比女职工多:(5-4)÷4=1÷4=;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清楚的掌握它们的知识点,并且要注意,单位“1”的判断方法。
三、解答题
20.C
解析:C
【解析】
根据正方形内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直径,根据圆的面积公式:π×半径2,求出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半径×2,再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12.56÷3.14=4(cm2)
2×2=4,圆的半径为2cm。
正方形边长:2×2=4(cm)
正方形面积:4×4=16(cm2)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内剪最大的圆的问题;正方形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21.A
解析:A
【解析】
看图观察发现,右上角和左下角的数的积,加上左上角的数等于右下角的数,并且右上角和左下角的数为连续的偶数,由于第三个正方形中右上角的数是8,所以第四个正方形中左下角的数是8,右上角的数是10。用8乘10,再加上6,可以求出m的值。
8×10+6
=80+6
=86
所以,m的值是86。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与形,有一定观察总结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1、8;;0.7;300;4;
0.81;600;18x2;;
【解析】
22、7;10;1925;
7;3;
【解析】
(1)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即可;
(2)把3.2拆成4×0.8,然后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即可;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
(4)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
(5)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6)先算除法,然后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437÷(12.5×0.8)
=437÷10
=43.7
=4×0.8×2.5×1.25
=(4×2.5)×(0.8×1.25)
=10×1
=10


=1925


=7


=3




23、x=;x=;x=3.5
【解析】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都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化简,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解方程即可。
解:
解:
解:
24、86cm2
【解析】
四个扇形拼成一个圆,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cm)
(cm2)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6cm2。
26.30枚
【解析】
小新的邮票数=小红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小新的邮票数×,据此解答。
48××=30(枚)
答:小明有30枚邮票。
【点睛】
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解析:30枚
【解析】
小新的邮票数=小红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小新的邮票数×,据此解答。
48××=30(枚)
答:小明有30枚邮票。
【点睛】
已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27.180棵
【解析】
把梨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桃树相当于梨树的(1+),用梨树的棵数乘(1+)计算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梨树的棵数即可得解。
75+75×(1+)
=75+7
解析:180棵
【解析】
把梨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桃树相当于梨树的(1+),用梨树的棵数乘(1+)计算出桃树的棵数,再加上梨树的棵数即可得解。
75+75×(1+)
=75+75×
=75+105
=180(棵)
答: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80棵。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单位“1”的确定,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方法,求出桃树的棵数,最终求出两种树的和。
28.(1)3天
(2)1200元,400元
【解析】
(1)把这项工作的量看作单位“1”,先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别求出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3天完成工作量,用师傅的工作效率乘3,用单位“
解析:(1)3天
(2)1200元,400元
【解析】
(1)把这项工作的量看作单位“1”,先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别求出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3天完成工作量,用师傅的工作效率乘3,用单位“1”减去后,求出剩余工作量,最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剩余总量÷工作效率和即可解答。
(2)用师傅的工作效率乘工作的总天数计算出师傅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单位“1”减去师傅的完成的比,计算出徒弟的完成量,把师傅的完成量和徒弟的完成量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算出各自应得的工钱。
(1)
(天)
答:还需要3天才能完成任务。
(2)师傅完成量
师徒工作量∶=3∶1
师傅得工钱(元)
徒弟得工钱(元)
答:师傅得1200元,徒弟得400元。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依据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总量之间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最后转化成按比例分配实际应用题,求出最后的结果。
29.千米
【解析】
①如果两车未相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270)÷(1﹣)
=480
=540(千米)
超过500千米,不合题意
②如果两车相遇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
解析:千米
【解析】
①如果两车未相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270)÷(1﹣)
=480
=540(千米)
超过500千米,不合题意
②如果两车相遇过,则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210+270)÷(1+ )
=480
=432(千米)
不超过 500 千米,满足题意
答: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432千米。
30.(1)见详解
(2)80%
【解析】
(1)将总面积看作单位“1”,蔬菜种植面积÷对应百分率=总面积,1减去已知的各种农作物对应百分率就是花卉对应百分率;总面积分别乘各种农作物对应百分率即可求出各种
解析:(1)见详解
(2)80%
【解析】
(1)将总面积看作单位“1”,蔬菜种植面积÷对应百分率=总面积,1减去已知的各种农作物对应百分率就是花卉对应百分率;总面积分别乘各种农作物对应百分率即可求出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据此填空即可;
(2)将棉花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水稻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水稻比棉花种植面积多百分之几。
(1)400÷20%=2000(公顷)
1-45%-25%-20%=10%
2000×45%=900(公顷)
2000×25%=500(公顷)
2000×10%=200(公顷)
项目 水稻 棉花 蔬菜 花卉 合计
种植面积(公顷) 900 500 400 200 2000
占总面积百分比 45% 25% 20% 10% 100%
(2)(900-500)÷500
=400÷500
=80%
答:水稻比棉花种植面积多80%。
【点睛】
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相关解题思路解答即可。
31.25件
【解析】
将原来的进价看作单位“1”,原来的进价×现在进价对应百分率=现在进价,原来进价×数量÷现在进价=现在可以进的数量。
100×(1-20%)
=100×0.8
=80(元)
解析:25件
【解析】
将原来的进价看作单位“1”,原来的进价×现在进价对应百分率=现在进价,原来进价×数量÷现在进价=现在可以进的数量。
100×(1-20%)
=100×0.8
=80(元)
100×20÷80
=2000÷80
=25(件)
答:现在可以进25件。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整体数量×部分对应百分率=部分数量。
32.50千克
【解析】
将这袋大米原来的质量看作单位“1”,剩下的质量÷对应分率/百分率=原有质量,据此列式解答。
15÷(1-30%-)
=15÷0.3
=50(千克)
答:这袋大米原有50千克。

解析:50千克
【解析】
将这袋大米原来的质量看作单位“1”,剩下的质量÷对应分率/百分率=原有质量,据此列式解答。
15÷(1-30%-)
=15÷0.3
=50(千克)
答:这袋大米原有50千克。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部分数量÷对应百分率=整体数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