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Ⅰ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2.B 3.B 4.D 5.A 6.C 7.B 8.D 9.D 10.C
11.D 12.C 13.D 14.D 15.D 16.B 17.A 18.B 19.D 20.A
21.C 22.D 23.C 24.C 25.B 26.D 27.A 28.A 29.D 30.D
Ⅱ卷共3题,共40分。
31.(14分)
(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答独尊儒术亦可)(2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钳制了思想(或扼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
32.(12分)
(1)①西晋 ②隋朝 ③南北朝 (3分)
(2)政权更迭频繁;国家总体处于分裂状况;出现大分裂、政权对立、局部统一与大一统现象。(4分)
(3)趋势:分裂走向统一 原因:南方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加强;局部统一等。(5分)
33.(14分)
(1)对策: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降低王国官员地位;限制士人与诸王交往。(6分)
(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农民大量逃亡,社会矛盾激化;国家财政困难;唐代宗的税法改革奠定了基础。(8分)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试卷
满分:100 分 时长:60 分钟
(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己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2.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空白处应填入 ( )
(
定义: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3.《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但陕西考古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宫寝、朝廷遗址有五门。这说明( )
A.秦国已具备统一的条件 B.传统政治体制受到冲击
C.法家思想影响建筑风格 D.秦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4.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建立的王国,在中山王墓葬中出土的《中山王方壶》上,刻有铭文448字,其中反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还有与《左传》相同的文句。据此可知当时( )
A.各民族政权交往很频繁 B.儒学思想已被广泛接受
C.中山国已经完全封建化 D.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
5.“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这强调了( )
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B.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6.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 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7.秦统一全国后,“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这表明秦朝地方基层组织( )
A.具有相当的自主权 B.承担社会治理职能
C.负责地方经济发展 D.属于中央直接管理
(
战国时期,
商鞅由魏入秦
。
公元前3
56
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
②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等
,
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
④
)8.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10.某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11.司马迁在《汉书·主父偃传》中写道“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他对秦始皇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
A.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体制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历史使命
12. 公元前 127 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
A. 增加税收 B. 恩泽贵族 C. 削弱王国势力 D. 减轻徭役和刑罚
13.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 )
①诛异姓诸侯王,封同姓诸侯王 ②颁布推恩令
③设立五经博士 ④设立刺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西汉时期,汉武帝会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的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的这个措施推动形成的制度是( )
A.刺史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均输平准制度 D.中朝制度
15.汉武帝时除沿用按军功授官、选郎官等旧制外,还建立察举制、征召制、选博士弟子等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这些制度,选拔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出现了“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局面。这些制度( )
A.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出现 B.强化官僚集团对君权的制约
C.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D.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16.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汉代“扬州刺史” 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
A.选官制度 B.监察制度 C.赋税制度 D.军事制度
17.汉武帝实行的经济措施中起到平抑物价作用的是( )
A.均输平准 B.币制改革 C.盐铁官营 D.征收财产税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
18.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有误的是( )
A.①——魏 B.②——前秦 C.③—十六国 D.④——北魏
19.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推行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经验,使“民勤本业”的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B.南方经济区域差异分工明显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D.北民南迁推动生产技术传播
20.晚唐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水利事业发展 B.阻碍了南北经济交流
C.有利于隋朝实现统一 D.直接导致了隋朝灭亡
21.唐高祖沿用北周及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唐太宗则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又不问门第,擢用寒门庶族,故“贞观一朝得人为盛”。这说明贞观年间( )
A.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B.国力达到鼎盛阶段
C.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D.重文轻武大兴文治
22.东汉时期,察举制依赖乡里清议,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将评议权收归中央。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 B.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
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 D.起初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23.东汉中后期,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这些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这反映出( )
A.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B.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确立
C.人才选拔制度存在弊端 D.诸侯王的势力成功削弱
24. 三国曹魏时期,尚书台从宫内迁至外朝,成为正规性名副其实的最高政府机构。魏晋又设中书省,掌机要、政令,因权大,故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牵制之。迨至隋唐,正式形成最高政府机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
(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三省分权制。三省分权制形成的实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专制皇权 D.不断扩大相权
25.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婢等均无权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科举选官的范围较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一般地主子弟均有资格参加科举。据此可知( )
A.科举制不能选拔有用的人才 B.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九品中正制有一定积极作用 D.科举制有益于加强中央集权
26.选用官吏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对于中国古代选用官吏制度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④“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
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27.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
A.保证农民较充裕的生产时间 B.税收形式是货币地租
C.收税时间是每年的夏秋两季 D.有效消除了土地兼并
28.780年,唐朝开始推行新的赋税制度,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制和一切杂税和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次赋税制度改革产生的影响有( )
①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简化了税收名目和扩大了收税对象 ④征税的主要标准开始从财产转为人丁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
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 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
30.南朝梁武帝萧衍深谙儒释道三教,在他禅代南齐后,宣布不再侍奉道教,发愿信奉佛教,并下诏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皈依佛教;其诸子萧统、萧纲、萧绎等与名僧交往也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佛教已成为国教之一 B.政权形式已变为政教合一
C.三教合一局面已形成 D.儒道思想受到了佛教冲击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40分。
31.(14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4分)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权更迭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内容,填写出图中标号①②③处的名称。(3分)
(2)据图概括说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4分)
(3)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3分)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
33.(14分)政府应对国家危机的能力,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地方官员擅立名目摊派,阶级矛盾激化,江南地区出现袁晁、方清、陈庄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天下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764年,唐代宗下诏:天下户口,由地方官员据当时实在人户,按贫富定等,作为征税及差派徭役的依据。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
——据《旧唐书·杨炎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应对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而采取了哪些对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原因。(8分)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历史)答题纸
31.(14分 )
(1)
(2)
32.(12分 )
(1)
①——————————————————————,②———————————————————————,③———————————————————
(2)
(3)
(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 (历史)
答题纸
第
1
页 共
2
页
)
33.(14分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