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练习题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2.下面对《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实指。
B.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D.很多诗歌都写到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却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3.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4.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5.《春江花月夜》中“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人突出这轮明月传递的情感分别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6.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7.“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其中“月”是全诗核心意象,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B.此诗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语言通俗易懂、清丽自然、优美流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用典、互文、烘托、叠字、顶真、虚实相生、托物寓情等多种艺术手法。
C.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探索人生的哲理,巧妙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
D.“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其中“卷”和“拂”用得最为精到,恼人的月色洒在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卷”不走也“拂”不去,表现了扁舟子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9.《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因蕴含哲理而引发人们的沉思,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B.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11.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自然,慨叹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12.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2)“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13.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4.对以上诗句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的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E.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15.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16.春江花月夜
(1)在《春江花月夜》中,良辰美景引发诗人对生命本源和宇宙无穷思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泻下,照得江畔的白沙也看不见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写出江天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以白云、青枫浦托物言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般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独自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的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上,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9)《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鸿雁”与“鱼龙”为意象,说明了游子佳人音讯断绝的情况。
(10)《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解析:
1.C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错。“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
故选C。
2.A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实指”错,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3.A
【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应为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故选A。
4.C 5.(1)生命短暂,但却“代代无穷”,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对人生充满了追求与热爱。
(2)思妇与游子两地相思,天各一方,望月思人。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错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的。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1)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2)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江潭落月,更衬托出游子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6.A 7.(1)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本诗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代代延续,永远没有尽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主旨内容的能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诗歌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8.D 9.①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慨,这是诗人对人生和江月的哲理思考。诗句表现了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更替,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自然永恒的哲理。
②对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探索,古已有之,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在江月面前是短暂即逝的,但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绵延久长,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③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诗人从澄明透彻、永恒的江月中悟道人类的永恒,为中国文人找到了突破个体生命的限度而达宇宙永恒的一条情思寄托途径。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扁舟子”错误,“月徘徊”、“离人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表现的是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离愁。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内容、情感的能力。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这是诗人对人生和江月的哲理思考。诗句表现了人生易老,一代一代老去,可是又生生不息,无穷无尽地更替,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自然永恒的哲理。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个人的生命在江月面前是短暂即逝的,但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传的、无穷无尽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绵延久长,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张若虚在此处别开生面,翻出了新意。
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为中国文人找到了突破个体生命的限度而达宇宙永恒的一条情思寄托途径。
10.D 11.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D.“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法错误,应该是运用拟人手法,把“月”“江水”当作人来写。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题干明确了不是表达的“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那只能是“乐观积极”的情怀,作答时要抓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进行表述,强调人生的积极意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12.(1)A 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2)“月”在文中起了线索的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选项“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的说法错误。用简单的数学九九乘法表一算,四句一换韵,总共三十六句,所以共换九韵,而不是“共换八韵”。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意象,品味其表达作用的能力。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的基本做题方法:首先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其次就是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手法,进而结合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旨意。题干要求回答:“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这首《春江花月夜》,全文重点的意象就是“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月亮与潮水一起涨;最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到月的消失,有一个时间的转换、岁月的更迭感,从结构来是串联全诗的线索;同时,月亮的深沉起落的描写,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交相辉映,“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具有人生哲理思考意蕴的句子,与月的起落浮沉相映衬,情景交融,加深了作品的主题,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3.B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错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思是“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这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B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4.BE 15.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人生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错,“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
E.“运用了比喻手法”错误。“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故选BE。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分析作答。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抒发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16.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畔、宛、芳甸、霰、汀、纤、皎、度、浦、待。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已”“玉户”“捣衣砧”“闲潭”“纤尘”“皎皎”“江畔”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