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上 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礼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上 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礼记》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8: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大学之道 礼记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A.游于赤壁之下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甚矣,汝之不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恕”乎 欲齐其家者
B.人而不仁,如礼何 物格而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之事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正其心
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 D.先诚其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1.名句默写
(1)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有本末,____________________,知所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治其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默写。
(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在《大学之道》中的具体表达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可以兴,可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止:停止”错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
C.“安:平安”错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
D.“知:知道”错误。“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
故选A。
3.B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句意为: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B项,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而”,假设连词,如果。
C项,句意为: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言,不能说是忠君的。“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D项,句意为:了解文却不了解武,知道一却不知道二。“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考生应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标志性词语正确判断,也可根据句意分析句子成分,判断特殊句式类型。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为判断句,
A项,“游于赤壁之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于赤壁之下游”;
B项,“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C项,“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为何”;
D项,“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出自《论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白话释义: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诗》可以兴”翻译为:诗可以用来激发情志。“可以”古指可以用来,今表示许可。
B项,“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为: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自省”,古今同义,反省自己。
C项,“小子何莫学夫《诗》”翻译为: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 “小子”古指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指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D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翻译为: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至于”古指到了……的地步,今表示另提一事。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商代叫庠,周代叫序”顺序颠倒了,正确的是: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故选B。
8.C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言虚词的能力。
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
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
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
故选C。
9.D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词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结合语境分析该字的词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词性的变化判断该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活用,常见的活用情况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
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
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等。平时要注意积累。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
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①②③全都属于古今同义。
故选C。
11. 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 事有终始 则近道矣 先齐其家 先修其身 知至而后意诚 心正而后身修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易错字的书写;也要注意文言语句中的虚词不要漏掉。如:“则近道矣”的“矣”,“知至而后意诚”中的“而”,这些虚词应该背准确,默写时不能丢掉。
12.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可以群 可以怨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彬、止、知。注意不要丢掉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