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22: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杞人忧天
知识备查
作者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则寓言节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崩塌坠落。
为他的忧虑而担心。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告知,开导。
聚积的气体。
(四肢)弯曲伸展。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存)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下来呢?”
整体感知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宿。
纵使,即使。
伤害。
地崩塌怎么办?奈……何,拿……怎么办?
整体感知
【译文】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应当会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体中的那些能发光的,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落怎么办?”
整体感知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
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踩、踏。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整体感知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落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放下心来),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放心了),非常高兴。
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整体感知
起因
(第1段)
经过
结局
(第2—6段)
(第7段)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以至于废寝食。
通过对话描写,具体描述对杞人劝说的过程。
两人“舍然大喜”。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有个热心人告诉他天是由气体构成的,不会塌,地是由土块堆积而成的,也不会陷,他才放下心来。
3.《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1.根据内容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示例:在今天看来,“杞人忧天”并非无稽之谈,从新的宇宙观及环保的观点来说,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寓言中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2.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 “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因往晓之( )
奈何忧崩坠乎( )
充塞四虚( )
亦不能有所中伤( )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知道,懂得
古义:为何,为什么 今义:怎么办
古义:伤害 今义:诬陷或恶意造谣
古义:处所,地方 今义:空虚、虚假等
其人舍然大喜( )
同“释”,解除,消除
通假字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合作探究
终日在天中行止( )
不能有所中伤( )
在一定的范围内
求闻之若此( )
若屈伸呼吸( )
打中,击中
动词,像、如
代词,你
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
倒装句: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
《杞人忧天》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寝食难安,后来在“晓之者”的劝导下恍然大悟的故事,启迪人们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要面对现实,大胆地去做事。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虽然讽刺的是杞人,但是对我们也有很强的警示意味。之所以杞人可笑,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要闹出这样低级的笑话来。
写作特色
对话描写,反映内心。
这则寓言对人物对话中的语气把握得非常准确,较好地传达出了人物当时的心理,如杞人的问话,“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写出了杞人的怀疑,而“晓之者”的话,“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则消除了杞人的怀疑,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板书设计
忧什么: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怎样忧:废寝食
晓人劝:奈何忧崩、奈何忧坏
结果:舍然大喜
毫无根据
担心忧虑
徒增烦恼
面对现实
大胆做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课下作业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
2.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相似的吗?请你把故事给大家讲述一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示例:
赫耳墨斯听了以后又气又羞。他回到天庭以后,心里越想越有气,暗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斯就将他在雕像者店里的经过讲了一遍。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原来我们这些神灵在人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尊重啊!看来我们要好好反省了。我和你母亲的雕像只能贱卖,你的只能作为添头,可想而知,雕像店的生计多么难以维持呀。我们,尤其是你,这个商人的庇护神,必须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了。否则,我们一家都会分文不值啊!”
赫耳墨斯听后,沉思了很久……从此,商人们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课下作业
2.示例: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课下作业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课下作业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杞人: 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
晓之者
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
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
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
毫无根据地担忧
不会崩坠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