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9 09: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
2.理解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3.能够运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
4.了解陆地水体对地理环境影响,明确陆地水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诗中地理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新课导入
流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洞里萨河
新课导入
1.为什么这条河的流向会发生季节变化?
2.这种变化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3.当地居民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
湖泊水
土壤水
大气水
生物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
陆地水体
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淡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河流水
陆地水体
冰川水
地下水
湖泊水
陆地水体
读图,说出澜沧江--湄公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降水
冰川水
湖泊水
大气降水
冰川融水
河流
湖泊
地下水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探究: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材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11月-第二年3月时,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1.描述洞里萨湖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水量季节变化大;5-10月水量丰富,水位高;11月-次年水量少,水位低。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探究: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材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11月-第二年3月时,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2.推测洞里萨河流向的季节变化。
5-10月从东南流向西北;11月-次年从西北流向东南。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探究: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材料: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11月-第二年3月时,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
陆地水体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3.绘制示意图,解释洞里萨河流向及变化的原因
湖泊
河流
湖泊水位高
河流水位高
湖泊调蓄河流径流
河流与湖泊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3.绘制示意图,解释洞里萨河流向及变化的原因
湖泊的位置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 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
内流区河流注入的湖泊 河流补给湖泊
河流与湖泊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材料:洞里萨湖湖滨地带水稻种植业和渔业生产发达,湖泊水位变化对农业生产时间安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湄公河上游的开发和湖区泥沙淤积,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快速缩小,水量减少,对当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案例探究
1.推测洞里萨湖地区农民的农业生产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旱季和雨季的农业活动不同。旱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降低,泛滥平原成为肥沃的耕地,此时主要从事稻米生产;雨季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上升,泛滥平原(耕地)被淹,此时主要从事渔业捕捞。
材料:洞里萨湖湖滨地带水稻种植业和渔业生产发达,湖泊水位变化对农业生产时间安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湄公河上游的开发和湖区泥沙淤积,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快速缩小,水量减少,对当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案例探究
2.简析近年来洞里萨湖水域面积缩小的原因。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湄公河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和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上游及湖区水土流水严重,携带大量泥沙使湖泊淤塞,蓄洪能力下降;湖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材料:洞里萨湖湖滨地带水稻种植业和渔业生产发达,湖泊水位变化对农业生产时间安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湄公河上游的开发和湖区泥沙淤积,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快速缩小,水量减少,对当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案例探究
3.提出防止洞里萨湖水量减少,水域面积缩小的具体措施。
洞里萨河
洞里萨湖
湄公河
工农业生产生活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业灌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合理规划利用湄公河水资源。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调节气候
陆地水体
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塑造地表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体
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洪涝灾害多发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体
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等主要城市,看看他们的主要分布特点。
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3、陆地水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陆地水体
人类活动
思考:河流与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吗?
可以和潜水相互补给,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流;丰水期(汛期)河流补给潜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朱溪河中有水井
思考:河水和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分别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安徽省旌德县朱旺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相传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穿村而过的朱溪河是朱氏祖先人工开挖的,河中或河边分布着九口水井,奇妙之处就在于,井在河中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和河水各自发挥着作用。
河水补给来源有雨水和地下水。井水属于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所以河水与井水是相互补给关系。
河流与地下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河流与地下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无论什么季节,都是黄河补给地下水。
黄 河
黄河大堤
>7米
开封铁塔
河流与地下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怎样的?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河流与冰川、积雪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示意
思考: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在“坎儿井”中是如何体现的?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利用地下水的特殊灌溉系统。春夏时节,吐鲁番盆地周边山地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沿山谷流下,潜入戈壁滩下。人们根据地势特点,利用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积雪、雨水等汇集转化成地下水。地下水出露转化为地表水。
案例探究
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我国主要分布:普遍,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补给特点: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
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我国主要分布:西北和青藏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
径流变化规律: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补给特点: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
径流变化规律: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反补给地下水;
2.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源。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湖泊水补给
大气降水
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湖泊、地下水
东部季风气候区
东北地区
西北、青藏地区
普遍
水体的相互关系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
凌汛
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雨的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的变化决定
流量大或小
含沙量
大或小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雨量多少决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取决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最低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最低均温<0℃;
有或无
发生凌汛的条件: ①有结冰期; 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5、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2)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5、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 河流长度(长或短)、流向(自XX流向XX)
  ② 流域面积的大小 (大或小)
  ③ 支流数量(多或少)  
④ 河网密度(密集或稀疏)、形态 (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⑤ 落差(大或小)
  ⑥河道特征(宽窄、弯曲或平直、深浅)
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因为地形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河道状况和河流水系形态。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2)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知识拓展
(3)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4)城市内涝的成因
知识拓展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湖泊水
河流水
地下水
冰 川
大气水
融化
降雨
蒸发
蒸发
降雨
降水下渗
丰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降雪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课堂小结
陆地水
海洋水
水圈
陆地水体类型
及相互关系
河流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水
冰川融水
河流
湖泊
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