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9: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课 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以动写静的方法营造美的氛围,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以动写静的方法营造美的氛围,进行小练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四季之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一年四季最美的时间是什么?最美的景物有哪些?(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最美的景物有鱼肚色的天空、彩云。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最美的景物有明月、萤火虫。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最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
二、细读课文,感悟方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春天黎明美景的句子。
2.圈出描写景物的动词,感受春天景色的动态美。(“泛、染、飘”写出了春天景色的动态美。)
3.指名同学,用舒缓的语气读出东方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表达作者对春天黎明的喜爱之情。
4.背诵第一自然段。
总结:“鱼肚色的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些短语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泛着”“染上”“飘着”将变化的动态感表现出来。我们要读的舒缓、轻一些,既读出天空颜色变化的过程,也要读出黎明的安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表现夏夜景致的词语,在安静和动态处做好标记。
2.圈出表示句式变化、引导出夏夜景致的词语。
3.揣测:营造夏夜静谧的氛围,用什么语气读呢?在读到哪些词语时体现夏夜的动态美?(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
4.班内交流:我找到的描写夏夜景致的词语是——,——是写的静态,——是写的动态,——词语引导句式变化,我用——语气读的。我是这样读的(示范读)
5.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6.背诵第二自然段。固然——也有——即使——也有——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描写的景物。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的动态美:
①夕阳西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3.第三自然段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该怎么处理呢?(前半部分适当加快节奏,表现动态美感;最后一句适宜舒缓,感受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
4.第四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动态和静态描写?朗读时用什么语气可以表现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总结: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一个句式,借助动态描写表现静态之美。
(四)带感受读全文,边读边感受四季的独特之美。
三、运用方法,进行练笔
1.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景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表现出它的美。
要求:开头也用“——最美是——”的句式,使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2.学生构思,仿写。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反馈修改。
【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春——黎明 动态描写
夏——夜晚 静态描写
秋——黄昏
冬——早晨
教学反思:
优点:基本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能比较合理的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不足之处: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