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列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3、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4、下列实验室或家庭中获取的能量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
①微波炉 ②燃气热水器 ③电炉 ④酒精灯 ⑤太阳灶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⑤
5、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下列不是其优点的是( )
A.无污染 B.热值高
C.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D.原料资源丰富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7、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相同
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8、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易于移除可燃物
9、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10、今年3月《苏州日报》报导:“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突破7000兆瓦。”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能转化为电能
11、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12、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13、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4、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6、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橡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18、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 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那么上述反应中的NO是______剂。
(3)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 ,② ,③ 。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21、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根据资料显示:①H2+Cl22HCl,②2Mg+CO2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22、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开采中甲烷泄漏会造成 效应。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23、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24、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1: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
【设计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 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10mL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 用乙醇加热耗时118s;用汽油加热耗时56s。 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 实验Ⅰ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 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 (可依照上格填写)
【分析与讨论】
(1)实验Ⅰ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
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 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
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
(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 ;
(3)结合实验Ⅰ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列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2、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3、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3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的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答案】B
4、下列实验室或家庭中获取的能量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
①微波炉 ②燃气热水器 ③电炉 ④酒精灯 ⑤太阳灶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⑤
【答案】C
5、氢气是一种新能源,下列不是其优点的是( )
A.无污染 B.热值高
C.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D.原料资源丰富
【答案】C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7、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②相同
B.图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答案】C
8、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易于移除可燃物
【答案】A。
9、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C.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时才有可能燃烧
D.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D
10、今年3月《苏州日报》报导:“太仓奥特斯维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建成后,我市光伏电池产突破7000兆瓦。”下列有关“光伏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11、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C
12、某化学小组研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方案,下列关于方案设计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方案a是想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B.方案b想通过试管中白磷和水中白磷的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C.方案b比方案a的设计更环保
D.方案b的两个试管应装有氧气
【答案】B
13、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14、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硫粉 B.煤粉 C.面粉 D.石灰石粉
【答案】D
1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D
16、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二、填空题。
1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橡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1)4P+5O22P2O5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18、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汽车尾气是 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转化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之则为氧化剂。那么上述反应中的NO是______剂。
(3)上述反应产生的CO2大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低碳环保刻不容缓。
【答案】(1)2CO+2NO N2+2CO2 (2)氧化 (3)温室效应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20、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据此实验事实可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 ,② ,③ 。
(2)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
(1)4P+5O22P2O5;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调大;隔绝氧气。
21、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通常情况下,除了具有可燃性外,物质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2)根据资料显示:①H2+Cl22HCl,②2Mg+CO22MgO+C。据此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案】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2、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1年4月7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CH4)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即可)。开采中甲烷泄漏会造成 效应。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听到的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答案】(1)密度比空气小(合理即可);温室;热值高(合理即可);CH4+2O2CO2+2H2O;
(2)ABCD。
23、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三、实验题。
24、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1: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
【设计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Ⅰ 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10mL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 用乙醇加热耗时118s;用汽油加热耗时56s。 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 实验Ⅰ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 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 (可依照上格填写)
【分析与讨论】
(1)实验Ⅰ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 (填序号);
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 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
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
(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 ;
(3)结合实验Ⅰ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答案】【设计实验】不成立 猜想1成立
【分析与讨论】(1)B (2)减少 (3)减弱
25、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答案】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给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加热 使水中白磷隔绝空气 增加气球调节试管中的气压,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出,反应后试管内压强等 氧气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答案】8g。
【详解】设生成甲烷的质量为x。
CO2+4H2CH4+2H2O
44 16
22g x
x=8g
答:生成甲烷的质量为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