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说课课件(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说课课件(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13: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司马光》说课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美好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和《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一、单元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文章虽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二、说教材
1.学习生字词,会写司、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体会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体会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以读助学,以问促思,趣学文言,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五、说教学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练说的过程。
六、说学法
第一版块: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
第二版块:吟诵涵泳,读出文言韵味。
第三版块:根据注释和插图,疏通全文。
第四版块:借助方法,讲述故事。
七、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
教学一开始,从古人上课方式这种趣味导入引出课题,介绍司马光。
对比探究,加深理解,古今内容对照,把现代文与古文对照着读,阅读现代文可以对小古文的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体会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七、教学过程
第二版块:吟诵涵泳,读出文言韵味
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音韵和谐,适宜朗读。教学小古文最根本的策略应该是读,“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智慧。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通过多音字“没”和“得”的读音让学生判断意思,与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内容相结合。再读,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七、教学过程
第三版块:根据注释和插图,疏通全文
阅读小古文的关键一步就是看注释,注释既有文章的出处,作者的介绍,还有关键字词的解释。可以说学生自己阅读了注释,就很容易完成课后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中的小古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也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在课文的插图中,有一个大大的“瓮”是口小腹部大的陶器,和我们现在的“缸”的样子就不太一样,为后文营救小孩难度大埋下伏笔。
再知晓课文大意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知晓文言文中的人物,通过理解人物的行为,加入合理想象和动作表演,不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品质,还为讲述故事做铺垫。人常说:“熟读成诵更要紧”,理解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七、教学过程
第四版块:借助方法,讲述故事。
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连环画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生动的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小古文孕育着悠久的中华文化。在教学小古文时,让学生在诵读中悟出意韵,用注释理解文意.借插图领会内容,在对比中加深理解,相信学生会对小古文更加喜爱,理解会不断深化,并能从中感受到小古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