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忆读书》 课时 1
学习目标: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通过借助画图表、分条列出信息、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梳理课文内容要点:作者的读书经历和对“好书标准”的看法。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达成评价: 1.关注文字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圈画重点句,并联系个人体验进行思考。 2.关注品读形式的优化。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品悟“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过程
问题(任务)、学习活动: 嵌入评价:
一、了解作者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在三四年级,我们分别读过《肥皂泡》《繁星》,说说你对冰心奶奶的了解? 生答 师:大家对冰心奶奶不陌生,看一段简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生答 师:《忆读书》写于1989年,为文坛常青树,大作者,写下这篇文章,她到底要写些什么呢? 1.按什么顺序回忆的? 2.重点回忆读了哪些书?
二、整体感知,梳理冰心读书的时间和书目 师:按什么顺序回忆的呢? 师:关注了哪些时间词? 师:还有补充吗?有一个地方特别容易忽视。除了十二三岁还有? 师:多看两眼,很重要。我们把这些词连起来看,在这些时间里,冰心奶奶重点读了哪些书 师:《水浒传》和《荡寇志》是作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引起的什么啊? 师:所以重点读的应该是哪本书? 师:我们把这些书,重点读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后来,她还读了哪些书呢?那就是万卷书。我们把这些书和时间对应起来看,就发现冰心奶奶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主要讲了, 三、聚焦读《三国演义》,梳理冰心的过程、感受和方法 1.以《三国》为例,带着梳理 师:这三个读书阶段。接下来,我们走进童年读《三国演义》的这个部分,看看作者回忆了些什么呢?默读2-6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看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咬着牙都要读下去。 师:原来,冰心奶奶读三国演义是从听读开始的。这过程意犹未尽,还不过瘾。 师:哭了两场,我想,那个时候,书就是冰心奶奶的整个世界。六自然段,还回忆了读三国的什么呢? 师:爱上了三国,就爱上了章回小说。可以说,三国就是冰心奶奶的启蒙之书。冰心奶奶是怎么一步一步爱上读《三国》的呢?跟同桌讲一讲。 同桌交流 师:谁来讲一讲? 师:真厉害,你讲得又清楚,有完整,还有来讲的同学吗? 师:引起了读章回小说的兴趣。大家听清楚了吗?两位同学是怎么引导大家一步步爱上读《三国》的过程,讲得清楚又简洁的呢呃? 师:什么样的概括法? 生:抓关键词句。 师:请一位同学讲一讲,他们是怎么抓的关键词句。我和你配合,你讲,我来圈画关键词。 生读,师勾画。 师勾画:津津有味,一知半解、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同学看,冰心奶奶爱上三国的过程,真的很丰富,我们把它整理到表格里,看 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想尽办法都要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感受就多了。冰心奶奶读红楼梦,和万卷书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2.用《红楼梦》和“万卷书”练习梳理 师:我们走进红楼梦和万卷书这一部分。好注意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同桌合作用一种方式梳理。 A分条式 B表格式
生同桌合作学习 师:冰心奶奶读红楼梦,又经历了什么呢? 生:冰心奶奶读红楼梦,开始觉得兴趣并不大,也很厌烦,中年之后再读,才尝到滋味。 师:你看,抓住关键信息,就能读懂这部分的内容。对一部分起初兴趣不大,读着读着就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了,你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师:孩子,真了不起,你不但爱上了这本书,还很深刻。每个时间段读到的都不一样。 师:像这样经典的书,总是要慢慢读,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彩。我们和冰心奶奶一样,起初,读一些兴趣不大的书,读着读着,就尝到其中的滋味了。读万卷书,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师:孩子们,冰心奶奶读万卷书怎么读的? 生:比较挑选,挑选出好书来的读的。 师:把比较读写下来。学习单张贴到黑板上。我们再来看一份学习单,书读多了,就会比较着读,挑选着读。你们发现了吗?冰心奶奶挑选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呢? 生:冰心奶奶觉得精彩的书,人物栩栩如生的书。还要带着真情实感的书。 师:质朴浅显的书,你发现了三条,很了不起。还有吗? 师:这就是冰心奶奶读了万卷书之后得出来的。学到这里,冰心奶奶到底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清楚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童年读感兴趣的书,尝到了阅读的快乐,读兴趣不大的书,中年再读,明白了其中滋味。到了老年,读了万卷书,就发现了读书的精髓,要读好书。 师:冰心奶奶用一生的读书经历,来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借助表格梳理,冰心好书的标准 师:89岁高龄,写下这篇忆读书,那冰心奶奶,讲述自己读书经历的秘密是什么呢?就藏在这个表格里,注意看 《忆读书》读书单 读书经历评价好书的标准读书的方法感悟时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听读
师:冰心奶奶就是选取了典型的时间,重点读了哪些书,读书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这样来写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接下去,我们要读27课,也是写大作家的读书经历的,你又会抓住哪些方面的信息来梳理? 师:你也会抓住这些方面的关键信息,来梳理叶文玲的读书经历。是的,孩子们,看来这节课,我们学懂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的内容,还学到了这样的方法去梳理下一课的读书经历,但是我要提醒你们。叶文玲不是读了哪一本书,而是读了哪一类书,可能她不是在讲自己的读书方法,可能是在讲自己,预习过的孩子说。 生答 师:有可能就是从这些书中懂得的道理。亲爱的孩子们,冰心奶奶说,读书是我生命中中最大的快乐,27课,叶文玲把读书比作自己的长生果,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亲爱的孩子们,读书对于你们来说又是什么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这段话约300字,按五年级的默读要求一分钟至少要读300字,也就是说1分钟你得读完这段话了。达到要求的同学请举手,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要多练习,提高你们的阅读速度哦!咱们班真厉害,把以前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都用上了。 梳理课文要点,基于学情,先教学比较容易的方法:不同符号圈划关键词句来梳理作者读书的大致经历:时间、书目以及感受。这一步梳理是比较浅显的,为下一环节更准确深入地梳理内容要点做好了准备,为语文要素的达成搭建了前提支架。 3.分条列出信息的好处就是条理清晰,但要能准确地概括出信息是有难度的,你们做到了,信息概括的很准确。思维导图非常形象,一眼就看出全文的结构,明白了冰心读书的经历,这种方法也很棒。通过我们的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一目了然了,内容的要点非常清晰地把握住了。 4.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一个从学习、到巩固、再到运用的过程。第二个板块是学习和尝试梳理信息把握要点,梳理环节就是运用方法的过程。语文学习重在实践,儿童学习语文,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经验。 5.活动一: ①圈一圈:圈出作者读到的书。 ②想一想:独立思考,体会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③说一说:同桌交流,完善自己的看法。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活动二: ①圈一圈: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②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归纳: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活动三: ①齐读课文第一段。 ②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归纳: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活动:集体交流 ①结合2—13段,逐步思考问题。②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归纳: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该环节是梳理“读书感受”这一信息。通过分步细化,能为语文要素的达成提供支架。但是这个环节过于细碎,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是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信息。建议这一环节(梳理感受)与前一环节(梳理时间和书目)进行整合;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不要追求全面完整,学生只要找到大概的词语就可以了。 7.小组合作: ①找一找:圈画出关键字词句。 ②聊一聊:组内磋商汇合成“小组合作成果”。 要求:小组内做好汇报分工(讲、评、读、演等)。 活动一: 各小组陈述“合作成果”,组内成员补充后,其它小组点评。 归纳: 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活动二: 1.同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2.全班集体交流。 归纳: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的喜爱。书籍已经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读到好书,她就非常快乐。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并积累下了很多的知识;体会到了冰心老人在她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说明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8.活动: ①学生自主思考。 ②同桌交流。 ③全班交流展示。 独立思考完成,组内交流。
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 忆读书 以 读书好 润 书 多读书 泽 为 读好书 人 友 生
课后作业与测试: 积累关于书的名人名言。 2.选一本你喜欢的书,写出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