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 联读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撰写演讲稿 联读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09:0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学习演讲词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01.开展模拟演讲
02.了解演讲特征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目录
开展模拟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研究表明,一个人醒着的时候,平均有30%的时间用来交流,对于交谈,我们再熟悉不过,演讲中就会用到许多交谈的技巧,根据作业本提示,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当然,演讲和日常交谈还有很大的不同。从小到大,你一定听过发表过演讲。根据经验,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并简要阐述。
分析构成要素
阅读《最后一次讲演》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演讲词的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者身份
演讲的时间
现场听众的构成
演讲的目的
演讲的场合
听众的反应
演讲者的情绪(口吻)
演讲的背景
背景补充——为什么要演讲?
◇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
◇ 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国民党特务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
◇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与闻一多先生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
◇ 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
背景补充——为什么要演讲?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回顾文章,梳理出两篇文章的内容结构。
理清演讲词的思路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l 段)提出问题 (说明演讲的目的):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
提出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的看法 → 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 论述
“格物致知 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 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
实验的现状。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点明意义,说出希望):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对比两篇演讲稿,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篇进行演讲?
把握演讲内容
1
2
闻一多先生原本没有被安排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讲话。但由于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次演讲。因而,这篇演讲词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每一句话好像都能点着火”。
请仿照示例,摘录一句进行赏析,并试着想象闻一多先生当时的表情、动作等。
《最后一次讲演》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摘录:
闻一多先生对敌人进行了尖锐的心理剖析,一针见血地戳穿敌人的虚弱本质,向人们证明敌人不过是只“纸老虎”,给敌人以压力,鼓舞士气。
赏析:
闻一多先生脸上充满了嘲讽与愤怒,激动地捶击桌子。
想象: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的即兴演讲
1
2
闻一多先生原本没有被安排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讲话。但由于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次演讲。因而,这篇演讲词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每一句话好像都能点着火”。
请仿照示例,摘录一句进行赏析,并试着想象闻一多先生当时的表情、动作等。
《最后一次讲演》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摘录:
连续用“我们”的称呼,表明闻一多先生此刻热烈的期盼民众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脚跨出大门的决绝比喻无惧生死的勇气,更体现了先生的凛然正气。
赏析:
用近乎嘶哑的声音疾呼,他头颅上昂,紧握拳头,有力挥动,斩钉截铁。
想象:
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最后一次讲演》
他们→向听众揭露,流露出对敌人极端愤怒和轻蔑的情绪。
你们→面对面向敌人发起进攻
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的色彩更强烈。
面对面毫无畏惧向敌人挑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表明演讲者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怒和蔑视的感情。
这篇演讲词为了传达这种强烈的感情,在行文上还用了那些方法?
《最后一次讲演》
句式——
人称多变——
富有感彩的词语——
修辞——
感叹句——情绪激昂,短兵相接;
反问句——语气凌厉,怒不可遏。
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你们、我们”相间表达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褒义——光荣、宝贵、骄傲、光明;
贬义:无耻、卑劣、卑鄙、疯狂、挑拨离间。
对比、排比、反复,增强效果,加强语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于庄重场合中知识性、逻辑性较强的正式演讲,是层层推进说明道理的。
这篇演讲稿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明观点的?
主体部分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之后从中国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
在具体分析中,演讲者首先讲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并举例了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再讲现代观念中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谈完“格物致知”的精神后,演讲者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举例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求学科研经历,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最后,他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
演讲者举自己的列子,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明确:
我们一般写论述类文章时,不太可能举自己的经验为证,但这里的情况不太一样。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
1.演讲注重沟通、交流。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演讲效果;
2.演讲者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多种论证方法并用。
①道理论证。文中引用《大学》里的话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②举例论证。文中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论证古代格物的途径、方法掩盖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以自己的切身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③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写法初探
2.事例生动、通俗易懂。
首先,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如作者讲到了自己初到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彷徨恐慌,这样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并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其次,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在谈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时,作者举出了王阳明对着竹子硬想七天来“格物”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3.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便于听众接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写法初探
合作模拟演练
同桌间探讨模拟演讲评价标准后自选片段演讲,并依照量表进行评价。
了解演讲特征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朗读两篇演讲词,初步感受演讲者是采用怎样的口吻进行演讲的,并说明你的理由。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演讲者的口吻
理由
谦和亲切、恳切真诚、
谆谆教海、时而幽默
自信激越、郑重平和
整篇演讲词中没有让人感觉到王选作为著名科学家的“架子”,相反,他用极为平和朴素的语言真诚地与大学生交流,甚至有时还以自嘲的方式来表达一些观点和想法
在大会上发言,作为该项运动复兴的创始人,顾拜旦充分展现了他对奥林匹克精神对于当下世界的价值、意义的信心与懂景,并将这种自信与激情在大会上进行传递
了解演讲内容
演讲,就是向他人表明自己的观点
部分 段落 内容 第一部分 第1段 交代背景,引出演讲的话题 第二部分 第2-7段 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 花大力扶植年轻人
①列举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年轻人的例子
②如何看待权威
③支持年轻创业者,真心实意扶植年轻人
④分析名人和凡人的差别
第三部分 第8段 总结全文,呼吁青年学生 把自己融在大集体里,实现自我价值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了解演讲内容
第一部分
(①)
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的庆典,并简要说明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的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
(②—④)
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和与自信,点明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
第三部分
(⑤)
从教育家身份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指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了解演讲内容
第四部分
(⑥—⑦)
第五部分
(⑧—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另一个特点——大众参与。
点明参加庆典的来宾,赞扬他们为大会赋予了五重声誉,表达对申奥国家的祝愿和对奥林匹克光明未来的憧憬
感受演讲语言
结合四篇文章,小组间探讨演讲的语言要求。
准确:多查字典确保用词准确。
清晰:使用听众熟悉的表达。
生动:尽量使观点表达更为鲜活。
适合:考虑不同的场合、听众、主题。
包容: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性别差异等。
以《庆祝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为例文,找到文中两处能打动你的语言,做好批注,说明打动你的原因。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例句:
原因:
这句话针对有些人认为“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采败凋零了”而发出,句式短促,铿锵而坚定,让我感受到顾拜旦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决心。
以《庆祝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为例文,找到文中两处能打动你的语言,做好批注,说明打动你的原因。
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例句:
原因:
顾拜旦将当前形势与未来憧憬以一天中的时段为喻,又以对偶句式传递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及世界美好未来的强大信心,读来充满力量,振奋人心。
由于读者是无法亲身感受现场氛围的,因此在演讲记录稿(如《最后一次讲演》、《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常会出现括号说明,括号中的内容,往往会是对演讲现场演讲者的动作、声调或听众的反映等方面的记录,以求读者能最大程度感受现场氛围。
请同学在两篇课文中各寻找两处演讲说明,做好批注,分析原因。
例如:
《我一生的重要抉择》中有11处括号,其中都包含了“笑声”与“掌声”两个关键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笑声:用了幽默的比喻,甚至是对自己的调侃、自嘲,极大的
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掌声:观点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同。如“名人与凡人的差别。”
树立听众意识
在演讲中,第一印象很重要,糟糕的开头不仅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而且可能造成无法补救的恶劣影响。
四篇演讲词中你最喜欢哪一篇的开头?为什么?
演讲开头的主要目的
吸引听众注意力,激发其兴趣。
树立可信度,让听众认为你有能力谈论既定话题
与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重点明晰——告诉听众接下来要注意听什么
比较下面两个开头,你更偏向于哪一个?说明理由。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收集明信片——日常生活中既有趣又能有收益的一项爱好。我会主要介绍值得收集的明信片种类、其价值所在以及收藏者如何买卖明信片。
一个周六早晨,你在祖母家帮忙打扫卫生。不一会儿,你无意发现了一个箱子,打开后里面有数百张陈旧的明信片。想到还要准时去驾校,来不及细看你就匆忙地将这些明信片扔到了垃圾桶里。祝贺你!你刚刚顺手扔掉了自己一年的学费。
1
2
[ 示例 ]
我认为开头二更好。开头二用故事的方式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吸引我读下去;读完又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演讲者是想告诉我们他要讲的是收集明信片的意义和价值,非常有创意。而开头一就显得呆板一些。
比尔盖茨的这则演讲,曾在当时成为“爆炸性”的新闻,反响巨大,阅读这则演讲,分析其中原因。
微软创始人、亿万富翁比尔·盖茨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致力于开展慈善事业,其中包括抗击亚非贫困国家的马来热。在这些地区,每年新增的马来热病例高达5亿个。
2009年2月,比尔·盖茨出席了一个众多技术界人士列席的会议,为了阐明观点,演讲时他打开一个玻璃罐,对观众说:“马来热通过蚊子传播,我今天带了一些蚊子来,现在把它们放出来,只有穷人感染马来热是不公平的。”
据说当时台下的观众目瞪口呆,无一例外。片刻之后,他向观众说明了真相:他带来的蚊子不是疟蚊。
比尔·盖茨的这一演讲环节设计得非常新奇、有趣,它既迅速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又让听众铭记于心,使抗击马来热的理念深深地植人了人们的心中,达到了推广其慈善理念的目的。事实上,不单单是当时在场的听众,看了这则新闻的读者也同样会被吸引。
树立听众意识
除了好的开头,演讲稿的结尾同样重要。四篇文章中你更喜欢哪一篇的结尾?请说明理由。
我最喜欢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结尾。闻先生的结尾一句一段,铿锵有力,仿佛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去抨击反动派、去鼓舞民主和平的士气,有不惧恶势力的大无畏精神。
如:
如:
我最喜欢《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结尾。他在结尾处分享了一个公式“I+WE=Full I”,告诉我们每个人需要把自己溶在集体里,才能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高度概括,极有哲理的句子,在给人鼓舞的同时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头脑风暴
回顾所学知识,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呢?
故事:
用起伏的情节吸引听众。
比喻:
用鲜活的形象打动听众。
语言生动:
恰当措辞让每句话更有力量。
重复:
强化你最想让听众感知的内容。
问答环节:
在互动中将听众拉向自己的立场。
·············
撰写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