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9 10:05:37

文档简介

A.执政集团实现权力集中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分封制贯彻了宗法原则
D.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1
高一历史
3.孔子作《春秋》,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并
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的这一主张有助于
注意事项:
A.消除地域间文化差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B.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C.构建众星捧月的局面
整、笔迹清晰。
D.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4.《新唐书·宗室传赞》把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作用加以区别:“建侯置守,如质文递救…
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救土崩之难,莫如建诸侯…削尾大之势,莫如置守宰。据此可知,郡县制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C.体现了华夏认同的加强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D.导致了政令的渐趋弱化
1.图1是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部分出土文物的考古绘图,图2是安徽省凌家滩墓地部分出
5.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学大师,以发扬《春秋》微言大义为己任,他对“元年春王正月”
土文物的考古绘图,从两图的共性角度可知当时
做了进一步发挥:“《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间,非日上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

可以为王也云尔”。董仲舒的这一做法有助于
2
A.崇教尚学之风的形成
B.民众对于大一统的认同
C.先秦民本思想的推广
D.天人感应观念深入人心
6.图3是反映汉代城市风貌的画像砖拓片。画面右端房内坐一人,有酒瓮一个,沽酒人正
为门前一人作盛酒状,门外人正作接物状,其左一人手推车,上盛一装酒物正回首观看
沽酒人。左上方二人正作行走状,意欲前来沽酒。由此得知,汉代
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的土玉、石器
图2凌家滩墓地出土的玉、石器
线
A.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演变
B.国家初始形态的成熟
C.贫富分化的现象尚未出现
D.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
2.表1是《左传》和《史记》的相关记载。这表明西周时期
内容
出处
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左传》
昔武王克殷,武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左传》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
《史记》
表1
图3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
1.D解析:辽河流域及安徽省出土文物造型相似,从两图的共性特征可知,当时存在跨区域文化
交流,体现出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故D项正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
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形成的,材料仅仅是两个遗址的部分出土文物的考古绘图,无法反
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故排除A项:辽河流域及安徽省出土文物均为玉、石器且造
型相似,不能说明国家初始形态成熟,故排除B项;贫富分化的现象尚未出现不符合历史史实,
故排除C项。
2.C解析:由材料可知西周将土地分封给亲戚以藩屏周,贯彻了宗法制的原则,故C项正确。西
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集中,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确立的信息,故排除D项。
3.D解析: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夷狄是可以教化的”,此观点有利于
加强民族交流,有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故D项正确。“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流而不是儒学正统,故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民族间的关系,而“众星
捧月”指的是周天子和诸候的关系,故排除C项。
4.A解析:这里所指“建诸侯”即分封制,“置守宰”即郡县制。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故A项正确。郡县制的功能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提高行政
效率,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或中央政令的统
一,故排除C项;材料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政令弱化,故排除D项。
5.B解析:“王正月”说明是周王朝的正月,尊重周天子的一统天下,董仲舒对此的进一步发挥,
加强了民众对大一统的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加强民众的认同,没有说崇教尚学,
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到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到天和人相互感应的信
息,故排除D项。
6.B解析:材料中城市酒业买卖活动频繁,由此可知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
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受到压抑,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
提到政府,无法体现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故排除C项;由所学知识而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D项。
7.D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地方六畜当中的马牛数量较多,这体现出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故D项正确。铁梨牛耕技术在春秋时出现,尚未出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
农户收入来源对比,不能说农户收入完全依赖家庭副业,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田庄这一生
产组织形式,故排除C项。
8.C解析:据材料“扶助农民生产自救”“善自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赈给”可知
政府力图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以长久的解决灾荒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关注老幼病
残孕等弱势群体,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灾后处理,没有体现基层社会管理的强化,故排除
B项;材料中政府采取的措施都服务于促使民众生产自救,并非强调方式的多元,故排除D项。
9.D解析:科举制造就了乡村士绅阶层,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四民之首对社
高一历史答案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