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20:03:05

文档简介

高一期中质量监测考试
日冕层
地理
色球层
光球层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图2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3.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迹清晰。
A,日冕层
B.色球层、日冕层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C.光球层
D.色球层、光球层
答题无效。
4.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A.10年
B.11年
C.12年
D.13年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灰峪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部,被称为“化石村”,在该村出露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的
砂页岩中,保存了大量距今2一3亿年的陆生植物化石。此外,在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红粘土中,还发掘了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和啮齿动物化石。图3为在灰峪石炭系和二叠系
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的砂页岩中采集到的植物化石。据此完成5一6题。
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着陆,预示着我国在星际探测征程上迈出重要一步。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昼夜长短接近地

球,但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图1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

太阳
1.图中序号代表火星的是
图3
A.①
B.②
5.图示植物化石存在于
C.③
D.④
A.太古宙地层
B.元古宙地层
线
2.与地球相比,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C.古生代地层
D.中生代地层
A.体积较小
6.图示植物为
B.昼长夜短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自转缓慢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D.空气稀薄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10月03日01时49分在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现象总称。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
(38.35°N,113.73°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78题。
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图2示意太阳大气分层。据此完成3~4题。
7.此次平山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上地幔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一地理第2页(共8页)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排序可知,②为火星。选项B正确。
2.D解析: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夜晚大气对火星表面的保温作用弱,因
而昼夜温差大。选项D正确。
3.C解析:根据已学判断,太阳黑子发生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选项C正确
4.B解析:根据已学可知,太阳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太阳黑子数量增加,面积增大的
时期,往往是耀斑、日珥、太阳风活跃时期,故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选项B正确。
5.C解析:根据“在该村出露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砂页岩中,保存了大量距今2一3亿年的陆生
植物化石”可知,砂页岩地层为古生代地层。选项C正确。
6.B解析: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由此判断图示化石为蕨类植物。选项B正确。
7.A解析:大陆地壳的平均深度是39一41米,此次平山县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应发生在地壳。
选项A正确。
8.B解析:由已学可知,地球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物质仍然为固态;地壳和地慢的分
界面是莫蛋界面:软流层与山脉移动无直接关系。选项B正确。
9.A解析:根据高度范围判断,图示大气分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上升。且
最高气温接近0℃。选项A正确。
10.C解析:图示大气分层为平流层,因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高空飞
行;因分布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人类免受伤害;目前,风能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对
流层底部;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远距离传输无线电波的分层为电离层。选项C正确。
11.C解析:图中a指的是太阳辐射,b指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c指的是大气逆辐射,d指
的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I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Ⅱ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
此可知,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弱大气逆辐射强度。
选项C正确。
12.C解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直接意义在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有效减少极端天气现象
的发生以及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但全球气候变暖对有些地区的粮食生产是有利的: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类会扩大清洁能源消费量,从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开发。选项
C正确。
13.B解析:湖陆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湖泊温度上升慢,陆地上升
快,湖泊气流下沉,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出现由湖泊吹向陆地的“出湖风”。因温度变化需要
一定时间,“出湖风”不可能出现在日出前后,应当错后到09~10时比较合适。选项B正确。
14.C解析:夏季为长江汛期,洞庭湖面积辽阔:7、8月份,洞庭湖受副高控制,气压场较平稳,
湖陆热力差异明显,湖陆风势力强。选项C正确。
15.C解析:与自然水循环相比,“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排出量减少,而下渗减排和积蓄利用量
增加。选项C正确。
高一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