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习题(精)(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习题(精)(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22:5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
B.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
C.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有些不知所措。
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目前打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建议采取电话叫车、网络平台预约和站点候车等多种新方式加以推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B.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C.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加入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有127个城市参与。
D.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京城多家餐饮公司纷纷推出避免浪费的新举措,顾客把菜吃光或剩菜打包,商家都将给予打折优惠,对此消费者表示赞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提取物到快速研发青蒿素,这体现出了中医药的智慧。
B.中医大都采用复方用药来治疗病人疾病,而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
C.有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D.利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这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的形式,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一定比例组成。
C.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昌盛,是因为我们的中医采用了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
D.青蒿素的提取与研发再次证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从节选的文段来看,中国药学有哪些突出贡献?请分条概括归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5年10月5日上午10时,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和3位评委进入诺贝尔大厅。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在林达尔宣布的同时,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照片中,屠呦呦戴着眼镜,嘴角微微带笑,简介中写着“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踏上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
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是提取方法有问题,还是做实验的老鼠有问题?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
“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从12%到100%,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说,“那时候大家工作都很努力,工资待遇挺低的,但大家也不考虑这些,自觉来加班,争取快速推进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自己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做,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摘编自“人民网”,2015年10月6日)
相关链接
①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时引发疑问: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对此,科学界主流的答案是: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然而后来的几十年中却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10月6日)
②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而在2005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100%。
(摘编自《中国经营报》2015年10月19日)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把青蒿素的纯度从12%提升到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
B.屠呦呦的名字是她父亲取的,出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可见父亲对屠呦呦的殷切期望,希望她将来有所作为。
C.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这一权威统计从侧面说明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
D.材料以记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描写,介绍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作者的尊敬、赞扬之情。
7.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请简要概括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
8.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屠呦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一定有某些品质做支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1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黄帝内经》称“疟”,《金匮要略》称“疟病”。
① ,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明
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治“疟疾寒热”。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
抗疟成分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② ,应该被称为“黄花蒿素”或“黄
蒿素”,但因青蒿是中国传统中药的名称, ③ 。
13.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步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
B.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
C.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有些不知所措。
D.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修饰的是“票房”,使用对象错误。
B项,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求全责备”后面是不能带宾语的,句末“他们的表现”是宾语,应该去掉。
C项,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句中修饰“商品”,使用对象错误。
D项,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句中指“传统的非智能手机”过时了,使用正确。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目前打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建议采取电话叫车、网络平台预约和站点候车等多种新方式加以推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B.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C.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加入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有127个城市参与。
D.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京城多家餐饮公司纷纷推出避免浪费的新举措,顾客把菜吃光或剩菜打包,商家都将给予打折优惠,对此消费者表示赞同。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搭配不当,去掉“加以推广”。
B项,主语缺失,“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这个介宾短语开头,后面没有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C项,结构混乱,宾主两兼,“‘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既是前句的宾语又是后句的主语,整个句子又不能构成兼语句式,造成结构混乱。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提取物到快速研发青蒿素,这体现出了中医药的智慧。
B.中医大都采用复方用药来治疗病人疾病,而不会采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
C.有许多证据证明中医药学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D.利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效。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药青蒿中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这是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B.中医师主要采用复方用药的形式,其处方由多种中药根据主次按一定比例组成。
C.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昌盛,是因为我们的中医采用了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
D.青蒿素的提取与研发再次证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从节选的文段来看,中国药学有哪些突出贡献?请分条概括归纳。
【答案】
3.B
4.C
5.①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②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③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④中医药学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将中药的药效与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可用于防病治病。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B项,“不会使用单一药物来治疗疾病”错,原文第二段“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原文只是说非常少见,并非不会使用。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是否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C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只说到辨证施治疗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非因果关系。
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其次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题干要求分条概括归纳“中国药学的突出贡献”,中国药学的突出贡献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各段都举了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作答,如第一段“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第二段“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第三段“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第四段“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5年10月5日上午10时,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和3位评委进入诺贝尔大厅。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在林达尔宣布的同时,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照片中,屠呦呦戴着眼镜,嘴角微微带笑,简介中写着“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踏上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
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屠呦呦分析,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是提取方法有问题,还是做实验的老鼠有问题?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吸引了屠呦呦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
“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从12%到100%,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那一幕,屠呦呦记忆犹新:“太高兴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青蒿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发明成果,而且是从中医药里集成发掘的,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体现。我们倍感自豪。”
屠呦呦并未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说,“那时候大家工作都很努力,工资待遇挺低的,但大家也不考虑这些,自觉来加班,争取快速推进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
屠呦呦自己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做,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
(摘编自“人民网”,2015年10月6日)
相关链接
①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时引发疑问: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对此,科学界主流的答案是: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然而后来的几十年中却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10月6日)
②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而在2005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100%。
(摘编自《中国经营报》2015年10月19日)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把青蒿素的纯度从12%提升到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
B.屠呦呦的名字是她父亲取的,出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可见父亲对屠呦呦的殷切期望,希望她将来有所作为。
C.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这一权威统计从侧面说明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
D.材料以记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描写,介绍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作者的尊敬、赞扬之情。
7.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请简要概括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
8.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屠呦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一定有某些品质做支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6.C
7.①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②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③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屠呦呦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8.①勇于承担责任: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参加“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踏上了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②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历经380多次实验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遇到难题细细翻查古代文献。③不慕名利,无私奉献:屠呦呦认为“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不考虑工资待遇,甚至亲自试服药物,证实药物安全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使用。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把青蒿素的纯度从12%提升到100%”错误,联系文本第四至第六段内容可知,“从12%提升到100%”的不是“青蒿素的纯度”而是“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
B项,“可见父亲对屠呦呦的殷切期望,希望她将来有所作为”说法牵强,原文“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可见选项在文中并无依据。
D项,“议论”错误,其并非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从2015年屠呦呦获奖,再说到她的名字,再到她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可见还是以记叙为主。
故选C。
7.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把握文中信息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关键词句,最后整合信息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确定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四至第七段,需要注意抓住发现进程中每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不是着眼于她是如何辛勤研究的细节,然后逐段提取关键词句。原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这是她接到研发任务后开始研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初步发现;当屠呦呦在实验室里青蒿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时,她不断思考研究,之后“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部分属于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前进一大步;屠呦呦并未止步,不断超越:“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至此,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已经全部完成。将这些信息按时间顺序整合概括得出答案。
8.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人物形象,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抓住文章中传主的具体事件,向内挖掘即从事件中根据文意找到要求回答的问题,或是向外延伸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本和实际进行论述。本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屠呦呦的优秀品质,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可根据文章的内容简单划分层次,然后逐层概括出相应的品质。由“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踏上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可知其用于承担责任;“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屠呦呦心有不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据此可见屠呦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品质;“‘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说,‘那时候大家工作都很努力,工资待遇挺低的,但大家也不考虑这些,自觉来加班,争取快速推进工作’”“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由此可见她不慕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答题时,先答出品质,然后用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1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答案】
9.D
10.C
11.B
【分析】
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第一组,很大程度上:在某个参照物上占的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下文判断范围和性质的一个界定语,即某事的发生或者某言论的发表,并非具有全部意义。结合下文语境分析,此处应指“程度”而非“意义”,应选“很大程度上”。
第二组,额手称庆:额手,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振奋人心:使人振作奋发。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葛洪的论述给我新的灵感是令人“振作奋发”的事,而非让人“庆幸”的事,应选“振奋人心”。
第三组,“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启示”着重点在“示”,指直接揭示事物中的道理,让人认识有所提高。结合下文“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看,用“启示”更妥当。
第四组,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探求:探索和追求,着重指追求。结合语境,选“探索”更合适。
故选D。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结合下文“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分析,前文最后一句应与“问题”相关,故排除B、D。比较AC两项,“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是作为“地球人”应该都会面对的,所以A项,“作为地球人”放在“我们同呼吸”前语意更衔接。
故选C。
11.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语序不当,应按由己及人的顺序。
C项、D项逻辑混乱,应按由己及人、作出贡献的顺序阐述。
故选B。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黄帝内经》称“疟”,《金匮要略》称“疟病”。
① ,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明
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治“疟疾寒热”。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
抗疟成分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② ,应该被称为“黄花蒿素”或“黄
蒿素”,但因青蒿是中国传统中药的名称, ③ 。
【答案】①中医早就发现了青蒿的抗疟作用(或:历史上早就有青蒿具有抗疟作用的记载)②这种成分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③所以才称这种抗疟成分为“青蒿素”。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材料可知,中医早就发现了青蒿的抗疟作用;②处结合“黄花蒿素”或“黄蒿素”可知,应该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③处结合语境及“因”可知,称这种抗疟成分为“青蒿素”。
13.请根据以下信息,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100字左右)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答案】欣闻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学界的幸事,是中国的幸事,更是世界的幸事!作为晚辈,衷心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您皓首穷经,孜孜以求,终于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您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您带来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题干要求给科学家屠呦呦写一段贺词,贺词主要是表达对他人的工作成就等予以赞扬,表达你的愿望等,内容要包括对对方的贡献及他的宝贵品质的概括,还要写出自己祝贺的心情,由衷地表达自己真诚的慰问和祝福等。本文要结合材料的内容写出屠呦呦的贡献以及对她的祝贺,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