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6.17《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6.17《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22 15:19: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8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解题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起于公元前452年(周贞定王十七年),止于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此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 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其中一篇优秀的散文。
战国策复习:《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 )体史书,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 )编定,分十二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纵横捭阖(bǎihé)的策略和言论。
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原指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在外交上根据当时的利害关系结成不同的集团,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连横;捭阖:开合,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现在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方法进行分化或争取。也形容文章大开大合,不受拘束。 国别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再读课文
读准句读
理解文意文言文朗读注意点: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读示例课文图解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与徐公孰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吾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赵国使臣求见魏国使臣求见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课文串讲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文章结构分析用文中的词概括人物性格
邹忌
齐王“善”“思”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6、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明确: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问 美 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比 美思 美妻妾客私畏求孰视: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相 貌邹忌比美(开端)皆以美于徐公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王王之蔽甚矣(生活小事)(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邹忌讽谏(发展)三赏上赏: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三变齐王纳谏(高潮)结局:
除蔽结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读课文
鉴赏品味6、什么是“设喻”?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设喻”有两种情况:(1)、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
(2)、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这里的甲、乙两事物即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我们还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例。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七大致闭幕词时,就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说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7、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8、 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拿私事去比国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逻辑角度讲,他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 邹忌与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妻私、妾畏、客求的结果是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威王如何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王的。齐威王与邹忌相似处境,导致了他的结果也必然是受蒙蔽。
这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思考一:邹忌在什么前提下“讽”齐王的?三问思考二: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史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发不同的看法。请你从文中选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发表看法。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纳谏的结果如何?整齐美角度启示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1、齐王纳谏除蔽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 … ……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
9、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有哪些体会?(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阅读下文,从多个角度阐发自己的观点。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讴:唱歌。
郊衢:城外的道路。
抚节:弹奏乐器。
遏:阻止阻拦
谢:道歉。文本链接:比较“三问”、“三答”有何不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对象不同身份不同语气不同不著一字,尽显风流。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知道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关西,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要鲁智深不近女色,不饮酒,他能做到,但要他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知道了”,法师面前过得了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真是两全其美。达芬奇在从师学艺之初,老师便让他画鸡蛋,日复一日地画,这让达芬奇觉得乏味之极。老师告诫他:“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立刻不同了。”达芬奇听懂了老师的话,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埋头画鸡蛋,苦练基本功,终于成了大器。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交际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1.贾:经商,做买卖。 谓……曰:对……说。 利:赢利。 力田:辛勤耕作。 泽:恩泽。 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可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1)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古今异义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能谤讥于市朝  
  (朝,名词作状语)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闻,动词使动用法)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委婉劝说)
 (公开指出)4、归纳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3)句式 ①、忌不自信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句)文中 类似的句:“欲有求于我也”“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 市朝”“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受上赏
5、闻寡人之耳者
早晨,名词作状语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形容词作动词。当面,名词作状语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词类活用课后积累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朝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孰早晨朝廷泛指公共场合朝见谁,哪一个同“熟”,仔细一字多义通假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