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综合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综合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22: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后综合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接榫(shǔn)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浮雕(diāo)
B.穹宇(qióng) 门槛(kǎn) 哺育(bǔ) 戗兽(qiàng)
C.埋怨(mán) 屋脊(jí) 帷幕(wéi) 风毛麟角(jiǎo)
D.翘起(qiào) 翘首(qiáo) 抱厦(xià) 言简意赅(g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遵循 婉惜 浮雕 琉璃
B.遗址 粱架 葱岭 辉煌
C.防碍 负重 轮廓 纯粹
D.提炼 回廊 隐藏 厢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_________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2)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3)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亮,美丽的花朵
__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浙江省奉化滕头村荣获“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美称,他们一直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孜孜追求生态文明。
B.我国研制的自吸式无压汽油切割机具有节能效果好、安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它的面世被专家称为火焰切割领域的一场革命。
C.国家游泳队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之初,不少队员出现了胸闷、头疼等高原反应,在随队医生的精心调理下,不日便恢复了正常状态。
D.在时光的长河里,生命是短暂的,唯有石头坚守着不朽,它刻录了地球的演变、世事的沧桑,书写出一部蕴藏着46亿年奥秘的“万卷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B.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京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药品严重违法广告率下降了5%。
C.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D.他说这部剧中真实的部分基本都出自他的作品,不真实的部分则是编剧无中生有,纯属编造了大量情爱故事。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6.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7.下列对原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的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是塔。
B.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塔的价值,完全表现在封建迷信的宗教信仰上。
D.中国和欧洲的建筑遗产的精华全是些宫殿、庙宇或教堂。
8.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人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10.佛塔作为寺院建筑的一种,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在现实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楼房与仅存的少数佛塔形成迥然不同的对比,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综合探究
11.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写作提升
梁思成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建筑的特征》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上,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接着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再次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视野、继承与创新、审美、民族性、艺术、风格、保护民族文化等。
我的习作
答案与点拨
1.答案:B
解析:A项,“榫”应读“sǔn”。C项,“脊”应读“jǐ”。D项,厦”应读
“shà”。
2.答案:D
解析:A项,婉—惋。B项,梁—梁。C项,防—妨。
3.答案:C
解析:情调: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情韵:情调韵味。
明晰:清楚,不模糊。明确:清晰明白,确定不移。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点:装饰点缀。
4.答案:C
解析:C项,“不日”要不了几天,几天之内,限用于“未来”。国家游泳队员“恢复了正常状态”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故用“不日”不合语境。A项,“孜孜”为勤勉的意思。B项,“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D项,“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5.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出行”后应加“的需要”,“春运”后应加“的氛围”。B项,缺主语,可去掉“使”。D项,句式杂糅,应将“了大量情爱故事”删掉,或删去“纯属”。
6.答案:C
解析:文章第二段末“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表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并非中国固有。
7.答案:D
解析:A项,原文是指“砖石建筑物”里面,并非全部。B项,都是”以偏概全,应是“主要是”。C项,“完全表现”在文中没有依据。
8.答案:A
解析:这是古代修建“重楼”的原因。
9.答案:C
解析:观点太武断了,“凡有”过于绝对。
10.答案:示例:在楼房林立的现代城市,对于城市建设的现状,人们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城市日新月异的新成就、新变化感到振奋和鼓舞,另一方面也为一些“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而遗憾。突出的问题是千城一面,建筑雷同,缺乏个性特色,而仅有的一些古代建筑(如佛塔)由于缺少资金维护,加上久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也千疮百孔了。我们要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历史,就必须保护这些古代建筑,使它们不再继续消亡下去。
11.答案:“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