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建筑的特征
预
明
人
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名山、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或巍峨壮丽如故宫,或小巧灵动如江南园林。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美丽的神话
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初
明
文
读
⑴积累重要字词。
⑵找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关键词,并指出说明顺序。
⑶在介绍九点基本特征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是指什么?
⑷建筑的可译性是什么?
⑸中国的古代建筑除了九大特征外,还有什么特点?
⑹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自读课文
帷幕( )屋脊( )接榫( )凤毛麟角( )
埋怨( )埋葬( )翘起( )翘首以盼( )
点缀( )辍学( )厦门( )高楼大厦( )
角色( )穹窿( )门槛( )直栏横槛( )
字词积累
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
故宫
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二
鸟瞰故宫
结构方法,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臵极为自由。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三
民居典型
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四
民居典型
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五
现代建筑
屋顶,“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六
滕王阁
颜色,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七
豪门建筑
部件装饰作用,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八
门
环
脊
吻
材料装饰作用,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九
彩漆
木刻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立体构成
平面布局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
颜色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主
次
总
分
九大特征之说明顺序
“文法”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它们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代代沿用的惯例。即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什么?
建筑的可译性是指什么?
语言和文学的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翻译出来。
建筑学的可译性:各民族建筑的主要功能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但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
越
南
顺
化
王
宫
缅
甸
曼
德
勒
皇
宫
日
本
建
筑
木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红墙、碧瓦、绿树、流水、远山,建筑或随山势起伏,或依流水曲折,自然与建筑相映成趣又水乳交融。
构件之间的连接使用榫卯连接,不用钉子。
北方建筑沉稳、大气、庄重,南方建筑小巧、灵动、秀气。
水的运用:中式庭院的小桥流水,注重使用水的自然形态,绝不倒行逆施。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这是要一组西式建筑,有大水法,就是西方式的喷泉;十二生肖铜兽首是喷泉的喷嘴。
屋瓦的颜色体现等级:皇家建筑使用黄色琉璃瓦,低等级的建筑或者寺庙使用绿色琉璃瓦。
中国的古代建筑还有什么特点?
概括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段落起止 核心说明方法
(一种)
3段至13段
14段至17段
18段至19段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作者如何使用打比方这一说明方法证明建筑可以传承的抽象特征?
本 体 喻 体
建筑构件
词汇
建筑风格手法
文法
亭榭轩楼
小文章
宫殿庙宇
大文章
研
明
法
读
思维导图学习法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下面是第1、2段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中国建筑体系独特
成就辉煌
地域分布广阔
(空间)
历史渊源流长
(时间)
基本特征
立体构成
装饰
特征
斗拱
举折
屋顶
颜色
构件
D
总体
特征
中国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的特征
(分布 历史)
可译性
建筑材料
A
B
C
下面是整个文章的的思维导图(课件展示思维导图)。这里留下了四个空,请大家锁定位置,快速阅读,填空作答。
全文思维导读图
A.平面布置
中国建筑的平面是如何布置的?
建筑群,“一所房子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我们可以称它为建筑群。比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
平面布置还讲究左右对称。房屋朝南。采光、冬季避风、取暖。
庭院砖石墁地。文中称他为“户外起居室”。起居室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的空间,屋内起居室就是客厅。
通过第五段第一句我们能够确定答案,后面文字都是对它的解析。
故宫博物院建筑群
左 右 对 称
起 居 室
B.结构方法
思考:木材结构的“间”是如何构成的? 房屋由什么承重? 我们今天的房屋主要由什么承重? 古代墙壁的作用是什么?
“墙倒屋不塌”,这句话概括出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的重要特点。框架结构原则在西方的建筑原则里直到近代才被应用,我们的建筑三千年前就具备了这个特征。
通过第六段第一句我们能够确定答案。
C.结构特征
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它们又是怎么抗震的?
绝招一:古建筑的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绝招二:斗拱。
绝招三:榫卯是抗击地震的关键。“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芦山震中的百年老屋,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等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地震中百年老屋一例不倒
天津蓟县独乐寺
山 西 应 县 木 塔
D.文法和词汇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和庙宇等
小品 山亭或水榭等
拓
明
理
读
俗话说“文如其人”,从文章内容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认真、严谨,深厚的学养,建筑学大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为人做事都体现出一个大家风范。
俗话说“文如其人”,从文章内容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出梁思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美国的李梅将军指挥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地毯式轰炸。时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编制一份沦陷区的文物建筑表,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其具体位置。在梁思成标记的地图中,有一份特殊的地图,上面画着两个圆圈,那便是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当梁思成将这个地图呈递到盟军司令部时,盟军的布朗森上校十分困惑,他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中国学者要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解释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后来,梁从诫赴日本演讲,谈及此事,眼眶湿润地说:“父亲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不容易的,我们家有两个亲人都牺牲在抗日前线!”台下鸦雀无声,无不动容。
梁思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风格吗?从文中能看出先生的用意吗?
“故宫红”为主色调。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隐喻天地交。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继承与创新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 我们现在建造新建筑应该怎样设计(即怎样使新建筑继承优良传统)?
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的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近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