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22:4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核心素养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记述科学探究的历程,或阐说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阅读这些文章,能让我们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还能让我们了解“发现”与“创造”背后的思维方式。例如:屠呦呦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灵感,转换研究思路,最终取得突破;梁思成从整体的视角概括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借用语言学的概念来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这些课文,首先能体会到科学家自身具备的深厚科学素养;其次能受到感染,学习科学家身上的一些品质,激发学习的动力;再者,能找到有利于自己投入学习的方法和窍门。
单元数学目标
1.熟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工作的艰辛与乐趣体会科学家精神。
2.重点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三篇文章,培养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习前面三篇文章所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掌握文艺随笔的特点,学习探究文学现象的方法和精神。
5.指导学生如何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等方面学习科普说明文。
6.学习科普知识,开阔眼界和思维,树立高远目标。
单元知识链接
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
科学小品的特点和写作
1.科学小品的特点。
科学小品既有别于一般小品文,又和其他科普说明文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1)篇幅小,内容新。
科学小品不仅篇幅短小,还要内容新鲜独特。它紧跟科技的发展和时事的变化,及时普及新的知识。
(2)文笔生动。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
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
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
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3)内容通俗。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2.科学小品的写作要求。
(1)必须准确地说明科学知识或科学道理。
(2)要活用各种说明方法,如比喻法、拟人法等,增强说明的形象感和趣味性。
(3)要从科学中发掘美,开人心智,陶冶性情。
一般科学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1.一般科学说明文的特点。
(1)说明性。
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介绍科学知识。
(2)单一性。
一篇科普说明文,一般只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种科学知识。
(3)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介绍的知识多是普及性的,所以要求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说明。
2.一般科学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出中心。
(2)与科学小品不同,这类科普说明文一般不需要有形象,有感情,只需直接介绍事物的特征,说明某一科学现象即可。
(3)因为科普说明文的根本任务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在表达上应力求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说明复杂抽象的内容。
单元写作点拨
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循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者向别人请教、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常用的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
一、考察方式
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4.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其中的比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文大量运用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方法的目的,主要就是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二、说明结构
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人具体说明。
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三、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
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
四、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事理顺序(逻辑顺序)等。
单元写作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几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使用分类表述的方法)
1 / 5